“既是如此,那還請各位做好準備,或許等到明年開春,就會有新的御旨下達。”
“如此甚好!”
揚州知府頓時大喜。
這事情要是成了,那他們分的利潤絕對不會少!
“我等敬李大人一杯!”
“對對對,敬李大人!”
其他的官員們也是紛紛露出喜色,連忙給自己倒了一杯酒,向李善長表示敬意。
李善長臉上含笑,心中卻是冷漠平靜。
此前他得到皇上的傳信,其中就說明了朝廷將要開辦水泥廠。
只是這水泥廠不會那么輕易就將利潤讓給這些地方官員和他們背后的大族。
如今李善長故意提出這點,要做的無非就是讓他們這些家族將手里的錢銀統統都吐出來。
至于怎么收割他們的錢銀,背后也有一套詳細的計劃。
看似簡單的參股,實則暗藏不為人知的后手!
‘總不能讓那位陳先生將大明帝國崛起的風頭和功勞全給搶了,我李善長說什么都得立上一功,以后史書記載,也不會一語帶過。’
李善長暗自想著。
接下來幾天,李善長處理好災情后,又裝模作樣的在各地實地探察,美其名曰為將來的水泥廠選址。
他這般作態,自然是讓官員們放心不少,不敢怠慢。
同時李善長也借此機會下令,讓他們在自己走后妥善安置災民,這些災民過得好不好,可是關乎之后朝廷對他們的評價,而這關乎他們的仕途和水泥廠的建成。
對此官員們自然是拍著胸脯答應下來,保證不會出現任何差錯。
至此,李善長才結束此次賑災之行,回到應天府復命去了。
……
應天府,皇宮大殿。
朱元璋在得知李善長已經回來,立馬派人將其接過來。
“善長啊,這次你可算是立下大功了,將那三府之地的災情處理的是極漂亮!”
朱元璋一見到李善長,哈哈大笑,絲毫不吝嗇夸贊。
“陛下重了,海水倒灌雖然嚴重,但到底天佑大明,老臣這才得以順利處理完畢,而且若說到功勞,治理災情不過一時之功,能防災減災才是萬世之功。”
李善長態度謙虛,絲毫沒有居功的打算。
“說的是那些混凝土和斜面海堤吧,聽聞你用的不錯,不知道具體效果如何。”
朱元璋想起此前朱棣向自己展示過的水泥,眼中閃過一絲異色,開口問道。
雖然錦衣衛已經向他報告過了,但是再詢問一遍又有何妨?
“啟稟陛下,那水泥實在是太好用了,過去若是想要用同等重量的石頭來建造堤壩,光是運輸都是一大問題,還要用到大量的勞工。但是現在不同,這修建海堤只需要將水泥、砂石運送到建造海堤的地方,再和水混合就行了,便利程度不是一星半點。”
李善長如實回答。
若是以前的建造方式,建造堤壩所用的石頭,單單是從開采地一路運輸過來,就得費不少工夫,相應的人力物力損耗絕不會少。
可現在改用水泥后,就沒這么多的問題,運輸成本銳減,使用起來卻更加便利。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