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看著宴席上滿臉期盼之色的官員們,嘴角微微翹起,淡定的說道:
“實不相瞞,朝廷正有意擴大水泥的生產,并且打算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屆時無論是建房還是修路,都不是問題。”
眾官倒吸一口涼氣,之前他們就有所猜測,可從李善長口中得到回答的時候,還是忍不住震驚。
全國范圍內推廣?
還有用水泥來建房修路?
“若是如此,我們蘇州定當全力以赴,協助朝廷建造水泥工坊!”
蘇州知府趕緊請纓。
“我揚州同樣如此,愿意為朝廷分憂!”
“松江此次能順利安置災民,少不了李大人和朝廷的幫助,我松江也愿意全力相助。”
揚州知府和松江知府也是同樣的反應。
通過這些天的觀察,他們已經確認李善長畢竟沒有夸大水泥的作用。
當真是遇水則剛,隨心所欲,堅硬似鐵,千年不朽!
用其混合砂石建造的斜面海堤,也真的抵擋海潮的沖擊。
單單是這一點,就足夠他們這些沿海地區的州府為之瘋狂。
試想一下,只要在所有容易海水倒灌的區域都修建上這種防潮堤壩,那以后就再也不會有海水倒灌這樣的災害出現!
而現在李善長還說朝廷打算大力推廣,用其建房修路,那他們更是做不久了。
江淮一帶富饒,官員們自然也不差,明白什么值錢什么不值錢。
水泥這種東西,在他們看來前景廣闊無比,誰要是掌握水泥,那未來就相當于得到一口金飯碗。
所以之前三個看起來關系不錯的知府,這會兒打破了頭都要爭強。
“呵呵,幾位大人切莫著急,水泥的生產對于朝廷來說勢在必行,只是你們也知道如今朝廷國庫少銀……”
李善長神色平靜,意有所指的說道。
實際上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內,朱棣他們趕制出來的水泥,充其量只能建造一座斜面海堤。
再繼續建造,一來時間上不允許,二來從應天府將水泥運過來,成本還是有的。
小規模的建造還行,要是大規模的建造就麻煩了。
可即便如此,對于李善長來說這就夠了。
他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讓這些官員看見水泥的作用和潛力。
這樣一來這些官員就會自愿為大明排憂解難。
也不用擔心這些官員沒錢,江南富庶,當地官員勢力也是盤根錯節、派系林立,錢肯定是不缺的。
只是過去他們一直死守自己的錢糧,輕易不會透露出半點。
可現在有水泥這個巨大的誘餌存在,李善長就不怕他們不上鉤。
“若是如此,那我蘇州愿意出人出錢,為朝廷解決麻煩……只是最后能給我蘇州一點紅利即可。”
蘇州知府立馬表態,也終于暴露出自己的真正目的。
參股。
一旦水泥廠建成,以后產出,參股一方就能獲得利潤分成和相關的話語權。
揚州知府和松江知府也不甘落后,人人都想要摻和一手。
李善長依舊神色淡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