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
當然是她想指定湯桐采訪她。
只是采訪,別的記者又不欠她的人情,當然不可能由著她亂來,也不可能全力配合她。
但湯桐不一樣,他立功心切,想要表現自己,那么時櫻給他表現自己的機會。
要找專家,時櫻當然是找王部長更方便,但這不得找一個和他接觸的借口嗎?
時櫻向他眨了眨眼睛:“湯同志,幫我就相當于幫你自己,你不會失望的。”
還在監察期,她點到為止。
湯桐迷迷糊糊的走了,但他隱約覺得自己好像抓住了什么了不得的東西。
如果這次沒把握住,恐怕他余生都會后悔。
回到家后,湯父湯母,強烈要求湯桐和見面的女同志斷了。
“……聽到沒,有沒有在聽我們說話!”
湯桐回神:“媽,你不用擔心,人家姑娘沒看上我。”
湯父湯母的聲音戛然而止。
“啥?她憑什么看不上你?”
湯桐也是煩了家庭這些年的掌控:“憑我相親帶著媽,憑我像沒長大的奶娃娃,夠不夠?”
湯父湯母沒聲了。
翌日。
報社。
他先聯系人在冀魯豫三省的朋友,他畢竟是個大學生,有不少同專業畢業的同窗被分配到了各省報社,人脈還是有的。
在得知他們那里也沒有認識的農業專家后,湯桐打算讓朋友在豫省登報尋人。
但同時,他也沒忘了時櫻叮囑的話。
環視了一圈本部的同事,湯桐猶豫幾秒,不得不再次熱臉貼冷屁股。
想著本來就在老崔那丟臉了,干脆丟到底吧。
他咬牙,又顛顛的湊到老崔的辦公桌前:“崔同志,我想向你打聽個事。”
姓崔的中年男人推了推眼鏡,環視了一圈,才裝作回過神的樣子:“哦,原來你是在找我說話。”
湯桐僵了僵,但還是客氣的問:
“崔同志,這真是很要緊的事,你認不認識冀魯豫那邊的農業專家,最好是種棉花的。”
崔同志倒是被勾起了好奇心,往常湯桐和他們搞好關系,被懟過一次后就悻悻走了。
這次居然還挺鍥而不舍。
“我不認識,不過小劉是冀省人,你可以去問問他。”
湯桐道了聲謝,隨后來到了小劉的桌子前,不太好意思的,將剛剛的問題重復了一遍。
辦公室里的其他人都豎起了耳朵。
他們也很好奇。
小劉雖然沒說多喜歡湯桐,但沒有其他人那么厭惡他,于是道:“我有認識的人,應該能聯系上,他是我高中時的師娘。你要找專家干什么?”
湯桐心想終于問到點子上了,于是將聲音提高了些,確保都能聽到:
“冀魯豫棉區最近災情嚴重,上面有了對應的政策,組建了特急項目組生產一種高效的噴藥機器,我認識那位項目負責人,她想讓我幫忙尋找棉區的專家測試機器。”
這話一出,眾人精神一振。
湯桐竟然有這么厲害的人脈?
要知道,對于記者來說,人脈可是很重要的。
雖然現在報社的內容需要跟著政策走,那些農場工廠都巴不得他們過去采訪,以此揚名。
但真正的厲害人物,反倒不在乎這些虛名,更甚者他們想見一面都難!各大報社都得搶著采訪,搶著發表。
更何況冀魯豫的災情是全國上下都關注的事,多少雙眼睛盯著呢。
小劉一聽和自己家鄉有關,也想為家鄉出一份力,于是激動的說:
“這樣啊,等下我就幫你聯系我師娘!”
湯桐連聲道謝。
小劉說:“算了,你把她的電話和名字留給我,我現在就去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