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桐也沒避著:“她叫時櫻,時間的時,櫻桃的櫻,電話是……”
在旁邊偷聽的人琢磨。
這名字怎么這么熟悉呢?
正巧這時,有辦事員推門進來,安排采訪任務。眾人的注意力瞬間被轉移過去。
一番點兵點將,不出意外的又跳過了湯桐。
湯桐都已經習慣了,他來這里就是來打雜的,正經的活是派不到他頭上。
這個小插曲很快就過去了,沒人放在心上。
《京市青年報》不算什么規模很大的報社,而且大多采訪刊登的都是年輕人的事跡。
湯桐就算有教授的人脈又怎么樣?也不在他們刊報的范圍內。
……
特級項目組的組員們,知道了他們要接受采訪的消息。
組里不大樂意。
現在忙的腳后跟都要甩飛,還要應付那些記者,就不能晚些來嗎?
不過,時櫻點了頭,他們也沒什么好反對的。
可能是因為馬上要擺脫國安部,時櫻顯得格外亢奮,項目也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自走式高桿作物噴霧機有了雛形。
這個雛形指的是可以立刻投入使用,經過數百次返工的,已經趨近成功的機器。
組內一片歡呼雀躍,終于跨過了這道坎,只要試驗成功,再經過調試,很快就可以投入生產了!
時櫻自掏腰包,花了她小半年攢下的糧票,給大家伙加了八道菜慶祝。
大家雖然嘴上不說什么,但都挺不好意思,由是東買一點西帶一點,湊成了一桌席面。
有肉有菜有酒。
時櫻吃飽后,放下筷子。
旁邊的鉗工道:“怎么不吃了?再多吃些啊,下午可就沒有這樣的好飯了。”
時櫻看著瘦胳膊瘦腿的,一天幾乎只睡三個小時,他們是真怕時櫻的身體扛不住。
時櫻:“吃飽了,今天晚上還有采訪,我有個好想法。”
這下眾人也不勸了,只是等她走后,找出鋁飯盒,把每樣菜給她單獨盛出來些,下午熱一熱還能吃。
時櫻將自己關回房間,拉出一張大大的白紙,盯著紙面,沉默。
七一年有什么大事發生呢?
她記得最清楚的是十月份恢復了聯合國席位,但是是八月份。
九月份左擎霄叛逃,這個也劃掉。
她咬著筆頭,在屋里踱了幾步,忽地眼睛一亮。
差點都忘了,今年三月,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這也不太行。
最后她將目光轉向了“國慶”。
是啊,馬上國慶了,這個節日可不能忘。
時櫻大手一揮,在巨幅白紙上涂涂畫畫。
半個小時后,她會心一笑,成了。
……
王部長的速度很快。
沒多久,《京市青年報》就收到了推薦采訪的消息。
報社的領導對于這次采訪十分重視。
有關災情,尤其是國家注重的敏感節點,需要慎重,必須講究實事求是不夸大,但不能打擊到災區農工的信息。
受采訪者是優秀青年人物,獲得過五四獎章等多項榮譽,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年輕同志。
如果宣傳好了,他們報社能打響知名度,負責采訪的記者也能跟著露臉揚名。
當然,記者這么多,這個炙手可熱的香餑餑,需要搶!
剛不,透露出一些風聲,幾個資歷較老的記者圍到了總編室主任馬主任的辦公桌前,七嘴八舌地表態。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