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幕:鈴音解謎
    暴雨夜,周曉梅守著重瓣非洲菊不敢合眼。雜交品種在雷聲中瘋長,花瓣上熒光紋路竟與電纜溝走向一致。她舉著花沖進雨幕,正撞見鐘伯在溝渠邊摸索——老人從泥里拽出半截車鏈,鏈環內側的編碼在閃電中清晰可辨:1986-17。
    \\\"這是當年第17號試驗車!\\\"鐘伯的放大鏡抖得厲害。八十年代自行車廠為綠化廠區,在車鏈涂生物防腐劑,銅鈴是標記試驗點的信號器。晨光中,程璐將電子玫瑰芯片嵌入銅鈴,每當野薔薇拂過鈴鐺,全息花影便在空中綻放。
    少年宮孩子們發現,車鏈銹跡在菌絲作用下形成微型電路。他們把改造后的花架擺在\\\"花語時光\\\"門口,常春藤觸到霓虹燈的瞬間,電子屏突然播放起老廠長種植薔薇的紀錄片——那些倔強的野花,原是當年綠化失敗的遺存。
    第四幕:根系交響
    社區展覽開幕當晚,全街停電反而成就了奇觀。夜蛾馱著發光孢子掠過投影幕布,觀眾驚呼聲里,菌絲脈絡在地面鋪成銀河。劉建軍推著餐車叫賣\\\"流星包\\\",掰開的包子芯里菌絲如星云流轉。
    程璐調試著光影裝置,忽然被葉棠拽到角落。野薔薇枝條伸進全息投影區,電子花粉竟讓現實花朵染上幻彩。兩人連夜培育的\\\"梧桐月季\\\"在黎明綻放,日間是鵝黃傳統月季,夜晚變作瑩藍電子花,解決了商鋪街晝夜采光糾紛。
    第五幕:共生曙光
    白露清晨,穿中山裝的銀發女人駐足花車前。她腕間的銅鈴與車鏈碰撞,奏出清越的和聲。\\\"爺爺的生態鏈終于閉環了。\\\"老廠長孫女輕撫薔薇,二十年前失敗的生物電纜實驗,竟在野草間重獲新生。
    程璐拆下最后塊電子屏,換成嵌滿真實花枝的生態櫥窗。葉棠接過她遞來的u盤,里面是所有電子花數據包。當第一朵晝夜雙色月季爬上\\\"花語時光\\\"招牌時,周曉梅的非洲菊突然同時轉向東方,花瓣上熒光紋路拼成\\\"共生\\\"二字。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