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晨露警報
    劉建軍第五次掀開蒸籠時,終于確認不是眼花——那些在晨霧里氤氳的包子,正在騰起綠瑩瑩的蒸汽。他抄起長筷戳破一個三鮮包,菌絲拉出的熒光蛛網在暗處格外清晰,像極了上周在葉棠花車下見過的發光根系。
    \\\"老劉!你家面缸成精了?\\\"馬大姐的尖嗓門炸響在早點鋪門口。她手機鏡頭正對蒸籠,直播間彈幕飛滾:\\\"午夜兇包生化危機現實版\\\"。劉建軍慌忙蓋籠布,卻不慎碰翻醋瓶,液體濺在菌絲上滋啦作響,騰起的煙霧驚飛了屋檐下的麻雀。
    此時社區幼兒園正亂作一團。琪琪舉著十根發藍光的手指頭,嚇得小臉煞白:\\\"老師!我變成阿凡達了!\\\"年輕幼師手忙腳亂地給家長群發消息,周曉梅沖進來時帶起一陣風,非洲菊胸針上的熒光花粉簌簌飄落。
    \\\"都怪那個賣野花的!\\\"馬大姐的直播桿戳到葉棠鼻尖時,她正往空中拋灑蒲公英絨球。鏡頭里,發光孢子附著在降落傘般的白絮上,竟似漫天流螢。\\\"這是天然吸附劑。\\\"她彈了彈工作服上的菌絲,\\\"放心,夜光藻類而已,我家老爺子用這個當肥料二十年了。\\\"
    鐘伯的放大鏡懸在舊書頁上,《菌物志》里褪色的手繪插畫與包子鋪的熒光菌絲驚人相似。\\\"丙酸菌遇淀粉產熒光,這菌種\\\"老人渾濁的眼珠突然發亮,\\\"是八十年代自行車廠研發的生物防腐劑!\\\"
    暴雨就在這時傾盆而下。排水溝里的熒光菌絲順著水流漫溢,在青石板上織出藤蔓狀的光網。少年宮的孩子舉著改造過的捕蟲網沿街飛奔,網兜里3d打印的濾芯正將發光孢子壓縮成翡翠色的顆粒。
    第二幕:數據花開
    程璐的全息投影儀在野薔薇叢中投下淡藍光暈,電子玫瑰的虛影與真實藤蔓交纏生長。當她調出根系模擬圖時,忽然發現地下光脈與電纜走向完全重合——那些發光的菌絲竟在絕緣層外形成了天然防護網。
    \\\"這是生物電纜套管!\\\"小林捧著樣本沖進社區辦公室,檢測儀顯示菌絲分泌的膠質物絕緣性能遠超橡膠。少年宮孩子們圍坐在3d打印機前,將翡翠色孢子顆粒壓成透明薄片,嵌在路燈罩里就成了天然夜光燈。
    劉建軍蹲在蒸籠前發愁,艾草灰混進面團倒是滅了熒光,可蒸出來的包子個個像秤砣。葉棠拎著魚腸肥進來時,他差點抄起搟面杖:\\\"還嫌不夠亂?加點這個,\\\"她晃了晃玻璃瓶里的夜蛾鱗粉,\\\"丙酸菌最怕蝶呤化合物。\\\"
    當晚,奇異的一幕驚動了巡邏保安——包子鋪蒸籠騰起七彩蒸汽,菌絲在夜空繪出彩虹橋。馬大姐的直播間瞬間炸鍋,網友紛紛下單\\\"仙氣包子\\\",劉建軍抹著汗給訂單編號,突然發現面團在鱗粉作用下發酵快了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