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幕碎鏡重圓
    社區活動中心的長桌上,碎瓷片在晨光里鋪成星河。陸青禾握著鑷子拼接瓷枕殘片,紫外燈照出裂縫里的陳年茶漬:\\\"這是民國時期的孩兒枕,得用古法配補土\\\"
    \\\"姐姐!\\\"琪琪舉著摔成三瓣的存錢罐闖進來,陶瓷小豬的耳朵缺了半只。孩子們很快擠滿屋子,抱來豁口的泡菜壇、裂釉的功夫茶具,馬大姐甚至扛來個缺蓋的青花尿壺:\\\"這可是我婆婆的嫁妝!\\\"
    劉建軍探頭時正撞見驚險一幕——陸青禾扶著的窯車突然卡軌,滿車素坯眼看要傾覆。他一個箭步抵住滾燙的窯磚,掌心立刻燙出水泡。\\\"用冰鎮老面!\\\"跟進來的周曉梅扯下發帶給他包扎,面團敷在傷處滋滋作響。
    第三幕窯變時分
    深夜,陸青禾盯著測溫孔里的火光。電子屏顯示1280度,可窯內突然傳出細碎的爆裂聲。她剛要關氣閥,整條街的電路突然跳閘,備用發電機竟被野薔薇根須纏住了輸油管。
    \\\"用這個!\\\"暗處傳來鐘伯的拐杖聲。老人抖開泛黃的《景德鎮陶錄》,手電筒照亮\\\"松柴急燒\\\"的豎排繁體字。劉建軍扛來包子鋪的果木砧板,少年宮孩子們拆了美術室的松木畫框。
    黎明時分,窯門開啟的剎那,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裂紋遍布的孩兒枕在灰燼中泛著奇異虹光,裂縫里滲出的銅紅釉如血脈流淌。三花貓突然躍上窯車,碰翻的匣缽里滾出枚完好無損的瓷鈴鐺,響聲驚飛了梁間的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