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費章節(24點)
第六十二章少年
“林場?”章放接到知州衙門的通知,愣了一愣。章寂沒說什么,只是和顏悅色地問來人:“我們是充軍來的,不是說要去屯田么?為何要去林場?”
那千戶所的小兵便道:“這是千戶大人與知州衙門商量過后決定的,你們好幾家流放犯,按律來了之后都要先服三年苦役,如今衙門里也沒什么差事可派,便把你們都派到林場做看守去。德慶林場不少,你們也算走運,居然是去的象牙山林場,那是在東邊,若是被派到西邊那幾個林場去,可就得直接跟瑤民打交道了”
章寂迅速與章放對了個眼色,后者便上前賠笑道:“這位兄弟,依你的話說,我們家還真是占了便宜呢,只不知我們去了象牙山林場后,都要做些什么?兄弟,我們是北邊流放來的,本不是軍戶,初來乍到,也不懂規矩,還請你多多提點。”邊說邊塞了兩個銀角子過去。
那小兵心中一喜,迅速將銀角子袖了,臉上也露出了笑容:“也沒什么可做的,自洪武末年以來,我們這兒就沒什么大戰了,也就零星有些小亂子,因此千戶所的兄弟除了日常訓練,沒什么事可干,只能把心思花在屯田上。嶺南地方水稻是一年兩熟,倒也不缺糧食,少幾戶軍屬屯田,不算什么。倒是德慶這兒的幾處高山林場,一年到頭也沒幾個人看著,總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跑進山里瞎玩,亂砍亂伐尚在其次,不慎引起山林大火,才最是要命的。因此早從十多年前開始,知州衙門里便有規矩,每年總要從千戶所里派幾個人駐守各處林場,以防萬一。你們去的象牙山林場,南邊山腳下原有個老軍戶守著,半年前鬧山火,被燒死了,一直沒人接手,兩個月前來了一家流放的,方才補上。只是那家人只有一個半大男丁,其余都是女人,管不了什么用。你們一家子人口不少,有男有女,可惜男丁身子弱些,不好拿刀槍殺敵,看守看守林場,估計還是干得來的,若是還有空閑,那山腳下那么多地,隨便開墾幾畝種點糧食蔬菜自己吃就好了。”
章寂與章放聽到這里,便知道這個安排可以說對章家相當有利,說不定便是周合那邊的助力。雖然不知道這象牙山林場有多大,但整個山南地區若只有兩家人看守,又不用固定每年上交糧食,除了山居清苦些,便是再輕松不過了,也就是巡山一事要費些力氣而已。
但他們卻高興得有些太早了,那小兵接下來又提醒說:“咱們這一帶有不少瑤民,他們都是四散而居的,雖說如今朝廷對他們是安撫為主,近年來也少惹事了,有不少人甚至還安分地下山學起種地來,但總有些不老實的家伙,不肯受朝廷管教,便躲到山溝溝里頭占山為王。德慶各地林場都是山地,你們守著象牙山,也要警醒些,別叫人鉆了空子,不然日后出了事,你們可逃不過一個失職之罪。”
章放忙笑著向那小兵道謝,好聲好氣地把他送走了,小兵心里高興,還特地提醒他,每旬都要記得參加千戶所的集訓,萬萬不可耽誤了,千戶大人在這件事上頭一向管得極嚴的。
送走了信使,章家人齊集在一處商量日后的事。對知州衙門與千戶所安排他們去象牙山林場,大部分人都覺得是件好事,唯有宮氏有些不以為然,但她昨日才吃了大虧,又被丈夫狠狠教訓了一頓,心里正害怕著,便不敢多。一家人商量過后,覺得還是早日往林場去為佳,此時已進臘月,還不知道林場那邊是什么情形,總要趕在年前安頓下來,才能過個安穩的新年。
德慶已是他們流放路的終點,到了此處,入了軍籍,又安排了執役處,他們便不再是行動受限的流放犯,只要是在德慶境內,都可以自由走動了。其中章放因為是家中最年輕力壯的一人,被充入旗軍,也就是正軍,年下正好領一份軍餉,還有軍服、兵器等物,而章敞則算是余丁,只需負責輔助性的工作,但也要跟著章放入營。只是眼下新年將至,軍戶們都放了假,要等正月過后才回來報道。
既得了假,章寂便派章放去知州衙門打聽自家起行的日程,章敞則被差到外頭大街小巷上探聽象牙山林場與九市的情況,比如哪里可以雇到車馬行船往那邊去,九市鎮上又有幾戶人家,幾家商鋪,缺些什么東西,可以早早在城里置辦好了再帶過去,等等。此時他們隨身帶的衣服鞋襪與干糧藥丸等物已經不多了,也要往城里四處看看,能不能補買一些。
明鸞自告奮勇跟出去打打下手,結果因為昨天落水,有些風寒癥狀,被勒令留在住所內休養。宮氏與陳氏都是習慣了在內宅生活的****,從沒試過獨個兒往街上走動,與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搭話。然而到了此處,她們再不習慣也要適應身份上的轉變,章寂在兩個媳婦面前猶豫了一會兒,才點中陳氏隨他到街上去找藥鋪,轉了半個時辰回來,便抓好了一副藥,熬給明鸞喝下,趕了孩子去睡覺。
明鸞喝了藥,卻沒有睡意,躺在床上發呆,聽得陳氏在低聲跟章寂說:“方才那家藥鋪的掌柜很是客氣,一直在贊我們家的方子好,公公不如就依了他,將方子賣幾個錢,手頭上也能輕松些。”
章寂道:“我們家素有幾個私家方子,自然是極好的,只是用的藥大多不是便宜貨色,如今手頭緊,給三丫頭抓藥的方子已是修改過的,專尋那便宜易得的藥材換上,不然一副藥就得花上幾錢銀子,哪里吃得起?這樣的方子,便是給了那掌柜,也無甚用處。”
“話雖如此,但這德慶一地也不是沒有達官貴人,未必人人都吃不起貴重些的藥,父親只管把方子賣與他,只當是結個善緣吧?家里人身子大都有些弱,日后怕是多有吃藥的時候呢。”
章寂略一沉吟:“你這話也有理,就照你的意思辦吧。”
明鸞眨了眨眼,覺得這番對話有些意思,不一會兒陳氏過來看她,見她睜著眼睛不睡覺,便嗔道:“怎么不睡?睡著發了汗才好得快呢。”
明鸞笑道:“母親,您剛才跟祖父說什么來著?我都不知道原來你這么懂生意經。”
陳氏瞪了她一眼:“又胡說了,這算什么生意經?不過是賣些東西罷了。”說罷又嘆了口氣:“如今不比往日,有些規矩也該改改了,若還象從前那般處處端著大戶人家的架子,什么事都不肯做,早晚要受苦的。難不成我一個出了嫁的女兒,接連受了娘家援手,還要靠娘家人養活一輩子不成?”
明鸞縮在被窩里偷笑,心中暗暗叫好。只要家里人愿意走出這一步,還怕以后的日子過不下去嗎?這群高門大戶出身的公子哥兒、千金貴婦們也該沾點煙火氣了。
章家人在駐地里停留了三天。在這三天里,章放把整個州城給逛熟了,還認識了好幾個知州衙門里的差役,搭上了話;章敞則頭一次跟他眼中的鄉下粗人打起了交道,買了些米面,甚至還厚著臉皮在駐地門口的街上擺了半天攤子,給人寫家書,掙了十五文錢,當晚便對著那十五只銅錢發了****呆;陳氏打扮成普通軍戶女眷的模樣,跟著別的女眷們去了集市,大著膽子跟人討價還價;就連宮氏與玉翟,也在章放的一再催促下大著膽子走出駐地,在街道對面跟貨郎買了些針線回來,預備日后做女紅掙錢。
這期間還有個小插曲。玉翟隨母親上街,總是顧忌著自己臉上的麻子,便躲躲閃閃的,反倒有些引人注目,而且還引來了一位熟人——梅嶺上見過一面的那位柳同知的兒子柳璋。德慶州同知柳文信是新上任的,比章家人早到德慶幾日,柳璋跟著家人出門熟悉道路,偏巧遇上了宮氏與玉翟,從后者的動作上一眼就認出她來了,還上前笑著打了聲招呼。宮氏以前沒把這對父子放在心上,如今聽說他父親在德慶為官,臉上便堆滿了笑,有心討他歡喜,不料玉翟惱羞成怒,硬幫幫地把人頂了回去,便跑回駐地了,將宮氏獨自晾在那里,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所幸柳璋雖覺得詫異,卻沒有生氣,還很有禮貌地向宮氏告別。
雖然有些不圓滿之處,但家里每個人都有了進步,明鸞心里高興,也摻了一腳。她跟著陳氏出去采買物品,殺價殺得極狠,看得陳氏目瞪口呆,卻著實替家里省下不少錢。她還常常仗著外表年紀小,嘴甜說好話哄人,討了不少搭頭回來,有時是兩根蔥,有時是個米袋子,有時是半尺白粗布,又或是一捆草繩。雖然都是小東西,卻十分實用,只是陳氏忍不住私下教導她,不要太過小家子氣,事事斤斤計較。明鸞卻不在乎,如今章家又不是什么侯門大戶,便是小家子氣些又如何?
這三日里,章放跟衙門的人混熟了,倒是打聽到不少消息。比如兩個月前被分派到象牙山南看守的那家流放來的軍戶,居然不是陌生人,正是京西三大營里最靠近石頭山那一處的軍營統領崔萬山家。
當初太子奉旨前往京西三大營閱兵,不想當時還是越王的新君建文帝與外戚馮家發難,對太子下了毒手,崔萬山等三名統領深受先帝器重,本該出面阻攔才是,不料他們不但沒有阻攔,反而還約束手下軍士,不許插手石頭山之事,導致太子慘死。事后先帝大怒,將三大營的正副統領全數下獄,命人嚴刑拷問,只是后來情況急轉直下,章家人自顧不暇,也沒留意這些武官們的結局,想著他們好歹也是擁戴建文帝登基的功臣,如果能在先帝手下保住性命的話,理當飛黃騰達,卻沒想到今日在德慶居然會聽說崔家人的下落。
據知州衙門里的人說,崔萬山已經被斬首,其長子年僅十六周歲,剛剛補了軍職,也一并被斬了,唯有庶出的幼子因年紀只有十一歲,與女眷一并保住了性命,卻被流放三千里。算算時間,崔萬山父子被斬首,居然是在新君登基之后
章放對此百思不得其解,新君雖然暴虐,但對功臣馮家卻是極好的,這崔萬山間接助他除去太子,可說是立下了大功,若是先帝下令處斬的,倒也罷了,偏是在新君登基之后才被處死,這就太說不過去了吧?
章放將事情告訴了父親,父子三人商議了半日,也想不出所以然,只是想到日后要與崔家人共事,他們心里便不得勁兒。若不是崔萬山等三大營的人助紂為虐,太子也不會慘死,章家更不可能會落到如今這個地步,兩家說是仇人都不為過,可是正主兒死了,仇家只剩下婦孺,他們又不好去尋對方晦氣,就別提有多郁悶了。
最后還是章寂發了話:“罷了,不必想得太多。我們是奉命去看守林場的,少與他們打交道便是。”全家人都應了,各自收拾起了行李。千戶所那邊已經有了通知,讓他們馬上去林場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