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到了宮門外,才知道早有小太監來傳過話了,已有人回去報信了,放心不少。將覆著一張黃布的托盤讓小廝拿著,林如海坐在轎中細細思量。這都是前世經歷過的事,那托盤里的東西想來也是差不多的。只是前世他因這些玩意兒,又生出了許多妄想,這一世可不能再重蹈覆轍。
然,到底是君臣有別,若是皇上真的有什么深意呢?皇權之爭,其實也是兵權之爭,因此近幾年朝中武將很是出了一口惡氣。只是他林如海一介書生,雖然祖上襲過侯爵,于兵權上半點用處也沒有。如今也不過是一個諫臣,還能有什么用?大約也就對江南文人有些影響罷了。
這就對了!林家因祖籍蘇州,在當地也曾辦了不少造福鄉民的好事。更有開辦松竹書院以資助落魄的青年才俊,凡有才但家貧不能讀書者可入書院免費就讀;還有中舉后無錢財上京趕考者,亦可從書院借貸銀錢。那些學生舉子中,有不少高中之后入朝為官的。因此,林家在江南的聲譽鼎盛一時。后來未免惹眼,林家便將這書院之事奏達天聽,將之改為了朝廷直屬。看似將功勞給了朝廷,但江南的文人雅士,誰人不知這松竹書院乃林家所創。便是林如海如今的一些清客,許多也是沖著林家的名聲來的。更有幾個是松竹書院的學生,只是無奈幾次落第,便做了林如海的清客。
總算是給自己找到了一個合理的答案,林如海卻高興不起來。盡管在皇上面前能夠鎮定自若,但是私下里一想到那人是存著這樣的心來跟他說這一番話,還特意準備了給玉兒的禮,心里還是有些不自在。甚至,林如海忍不住往深了想,是不是當日的偶遇,也是在他的計劃之中的。
轎子停下,小廝在外頭低聲提醒。林如海搖搖頭,這多活了十幾年過來,想的真是多了。若是可以,還不如就是當年的樣子,傻傻的自以為是,也省了這許多煩惱。
由小廝伺候著換下了朝服,林如海便往西邊的院子去了。自賈敏懷孕后,他便一直歇在內書房,一應起居也是有小廝照顧,倒是讓賈敏放心不少。而唐氏因覺著花園旁的小院子太過素凈,黛玉還小,住著不適宜,便挪到了正院西邊的院子,原就是她的地方。
從宮中帶回來的東西,林如海讓小廝換了個托盤,一并送到了老太太那里。因不是親下圣旨賜的,林如海也不愿驚動了母親,便權當是一般的玩物送了過去。他匆匆的請了安便往外書房去了,今日跟幾位清客說好了,因宮里一時耽擱了,如今已是晚了。
唐氏也不在意,讓底下人小心伺候著便放他走了。一時又看了看那托盤里的幾樣玩物,到讓她有些發笑。黛玉如今都還未滿月,怎的有人送一些釵環的?唐氏自然是見過好東西的,看這些樣式,分明就是宮里的東西。再一翻看,差點把魂兒都給嚇沒了。那混雜在里頭的一塊黑不溜秋的東西,分明是上等的墨玉,便是貢品中也難見到的。
吩咐春雨好生收著這些東西,唐氏撥著手中的佛珠,閉目養神。上好的紫檀微雕佛字念珠,因用的久了,表面愈發顯得光滑。房中一時連走動聲都不敢有,唯恐驚動了老太太。老太太平日里看著和善,但若是誰敢在這個時候打擾她,可沒有好果子吃。偏有那膽大的,弄出了點動靜。大家屏息駐足,不敢語。
唐氏睜開眼,不悅的開口,“何事驚慌?”
外頭有婆子即刻回道,“回老太太的話,是小姐餓了,正哭著呢。”
“夏露,你去看看怎么回事,那兩個奶娘呢。”
夏露也是唐氏身邊的一等大丫頭,領命去了,不一會便回來了。
“回老太太的話,原是王嬤嬤家去了,只有張嬤嬤一人在,不巧又吃壞了肚子,因此都不在小姐身邊。”
唐氏將手中的佛珠放回匣內,笑悠悠的說道,“倒真是了不得了,養了兩個奶媽,竟還是顧不上黛玉一個人。這樣的人,還養著做什么。看在黛玉的份上,給孩子積點陰德,罰三個月的月錢,打發去做粗使婆子。”
這音雖柔,話卻狠。那張嬤嬤聽了,即刻在外頭磕頭求情,不多時連回家了的王嬤嬤也來了,跪在外頭一個勁兒的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