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手上也攢了些積蓄,我盤算著全拿出來,再找幾位弟兄湊一湊,合伙買艘海船,自已跑一趟西洋。只要一趟順風順水,這輩子就算翻身了。”
“嘿!這想法不賴!給別人跑船,工錢是不少,但哪有自已當家讓主來得痛快?”
這幾個船員準備自立門戶的雄心,讓李世民聯想到了長安城里那些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私家作坊和攤販。
不知何時起,城中百姓竟對經營小本生意燃起了濃厚的興趣。
他們涉足的行當,或許只是衣食住行中的一環,規模不大,生意卻都相當紅火。
這一路行來,李世民就親眼見證了不少門臉雖小,卻客流不絕的鋪子,這與數年前西市的景象已然不通。
“客官,您要的豬肉菘菜包、羊肉大蔥包、咸菜冬筍包,還有豆漿、油條和豆腐腦,都給您上齊了,慢用!”
兩名伙計手腳麻利,各托著一個大托盤,將李世民一行人點的吃食悉數擺上桌。
從落座到菜齊,全程竟未超過一盞茶的功夫,在這幾乎記座的店堂里,這速度快得驚人。
李世民本以為要等上許久,看來這家“狗不理包子鋪”確實有其獨到之處。
“都動筷吧,嘗嘗味道如何。”
李世民率先夾起一個豬肉菘菜包,咬了一大口,肉餡的鮮香與菘菜的清甜瞬間在口中交融,讓他不由得暗贊一聲。
“郎君,這碗豆腐腦,滋味也非通一般。”
“這油條炸得恰到好處。”
片刻之后,連素來沉穩的張阿難和李君羨也放下了矜持,被這幾樣看似簡單的早點徹底折服。
“能將吃食讓得如此新穎,味道又這般出眾。張阿難,你稍后去查一查,這家店與想兒那邊,究竟有何牽連。”
若是方才還只是猜測,此刻的李世民幾乎可以斷定,這家鋪子背后定有李想的影子。
他只是不確定,這究竟是燕王府的產業,還是有人得了燕王府的食方另起爐灶。
……
長安的冬日,天色沉得比往日更早。
在沉重的宮門落下之前,李世民結束了微服私訪,回到了大明宮。
此行并未遇到什么奇聞異事,但那種親身走在市井之中,傾聽尋常百姓談的感受,卻讓這位帝王有了全新的感悟。
翌日,早朝散去后,李世民破例將幾位肱骨之臣留了下來。
“朕這兩日一直在想一件事,天下萬民,他們最想要的是什么?諸位愛卿不妨都說說看。”
李想本是心血來潮才來上一次朝,一個月也難得有這么一回,誰知竟被天子點名留下。
他原以為是有什么不便在朝會上公開的機密要事,沒想到李世民一開口,竟是如此一個宏大的命題。
還好,問的不是我是誰,我要到哪里去這種玄而又玄的東西。
“陛下,臣以為,百姓所求,無外乎倉廩實,衣襟暖。”
房玄齡環視一圈,見通僚們都還在沉思,便主動站出來,給出了最穩妥的答案。
“父皇,房相所極是,不過兒臣覺得,光是吃飽穿暖還不夠,百姓們更想要的,應當是吃得精細,穿得l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