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
李世民的目光被一個奇特的隔間吸引了過去。
那隔間竟是用整面的透明晶l隔開,能將廚房內伙計們忙碌的身影看得一清二楚。
兩口大油鍋正沸騰著,幾名伙計將長條形的面團投入其中,發出滋滋的聲響。
這種能讓食客直視后廚的鋪子,他與張阿難都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正是此物。客官您可別小瞧了它。”顧芳芳見他神色,猜出其心思,“我敢說,您嘗過咱們家的油條,別家的便再也入不了口了。”
得益于新出的棉籽油,狗不理包子鋪的油條少了豬油的膩和鯨油的腥,更顯清爽。
可李世民端詳了半晌,覺得這不過是將面團拉長了下鍋油炸,似乎并無玄機,心中對這家店的贊譽不免打了折扣。
“客官有所不知,這其中的門道可深著呢。”
顧芳芳看出李世民一行氣度不凡,便有心炫耀一番。
“要炸出上好的油條,須得外酥里嫩,色澤金黃,香氣撲鼻,一樣都不能少。您看師傅的手法,兩條面劑子疊好,用筷子在中間那么一壓,力道必須恰到好處。”
“若是壓得太實,兩條就粘死了,炸出來口感發硬;要是壓得太松,下鍋一滾就散開了。”
“還有那面條上微微的螺旋狀,也不是隨手一擰,而是為了讓它受熱更均,口感更蓬松。下鍋前,兩頭還得用手捏緊,確保它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完整的整l……”
一番話說得李世民頗為訝異,沒想到這看似尋常的吃食,竟藏著如此多的講究。
他不禁笑道:“你這伙計口齒倒是機敏,聽你這么一說,我這肚子里的饞蟲倒真被勾起來了。”
“那您可得配上一碗豆漿,或是我們這可甜可咸的豆腐腦,那滋味才叫一絕。”
“好,那就把你們的看家本事都端上來,讓我們嘗個遍,看看是否真如你所,是人間美味。”
李世民豪爽地一揮手,尋了個臨窗的空位坐下,饒有興致地打量起周遭的喧鬧。
他素有此好,在微服出巡時,總愛揀選這般人聲鼎沸的食肆,靜坐一旁,觀察市井百態,聆聽坊間傳聞,這些來自民間的聲音,有時比朝堂上的奏報更為真實。
狗不理包子鋪內人聲鼎沸,單是樓下大堂便座無虛席,足有五十余張桌子,算上二樓雅座,足以通時招待上百桌食客。
如此氣派,即便在長安這等天子腳下,也稱得上是首屈一指。
“聽說了嗎?最近推出一本新書,據說是江南一位失意書生所作,專寫平康坊里那些名妓的軼事,讀來頗為有趣。”
“你說的是那本《平康舊事》?我瞧著文筆還算克制,否則也不敢公然售賣。若真想看些刺激的,我倒知道個好去處……”
李世民身后那桌,坐著兩個看似文質彬彬的年輕學子,私下里的談卻與他們的斯文外表大相徑庭。
李世民淡然一笑,將思緒轉向鄰桌。
那桌的兩人從穿著上看,應是行商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