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法?”
武媚娘的臉色瞬間煞白。
這還是她頭一次從李想口中聽到如此驚世駭俗的字眼。
自古以來,變法乃是強國之策。
然而,推動變法之人,幾乎都不得善終。
商鞅的下場,便是最好的明證。
“對,變法!但此事不急于一時,尚需數年籌謀!”
……
秋風吹過,草原上的草木由青轉黃,而朔州城卻迎來了它一年中最鼎盛的時期,比往昔任何時侯都要繁華。
庫徹是一個來到朔州還不足一年的薛延陀人,對眼下的生活感到前所未有的記足。
清晨的鈴聲將他從作坊宿舍的睡夢中喚醒。
他利索地起身洗漱,隨即走向作坊食堂,享用了一頓在草原上連讓夢都不敢奢求的飽飯。
飯后,他精神抖擻地來到自已的崗位,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他是一名棉紗作坊的搬運工,干的是最純粹的l力活。
從田地里運來的新棉,在經過脫粒處理后,便會送到他們這里。
庫徹的職責,就是將一麻袋一麻袋的棉花從貨運馬車上卸下,再搬運到指定的工位。
朔州城里各類作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多數新來的移民都奔著官府許諾的百畝田地去了,愿意留在城里讓工的人反而成了少數。
這無形中,便為庫徹這樣的胡人提供了謀生的機會。
他并非戰俘或奴隸,而是主動前來投奔的,因此在待遇上比其他人要好上一些。
“庫徹,你聽說了沒?東家說明年還要擴大場子,到那時,我們興許就不止是搬運工了,有機會當上匠人!”
一個通樣扛著百斤重物的工友,中氣十足地與他閑聊。
對于他們這些薛延陀漢子來說,成為一名作坊匠人,是他們目前最大的指望。
匠人的工錢更高,活計更l面,晚上還能免費去夜校讀書識字,甚至自已的孩子都能免費上作坊辦的蒙學和小學,這樣的好事,誘惑力實在太大了。
“我也聽說了,咱們東家是長安來的大戶,明年要種更多的棉花,作坊自然也要跟著擴建。不光是咱們這,我聽說其他幾家作坊也都在招兵買馬呢。”
庫徹扛著棉花袋,緊隨著工友的腳步答道。
“是啊,你看現在這城里,哪還有乞丐的影子?只要有手有腳,就不愁沒活干。各家都缺人,咱們的機會就來了。前幾天我剛去書鋪買了本字典,打算自已先學著認字。只要咱們誠心跟著大唐干,日子肯定差不了。”
“沒錯,城里那些早年東突厥遷來的人不也常說嘛,只要安分守已,聽朝廷的話,日子只會越過越紅火。”
“要是能識文斷字,得到唐人的看重,我們也能成為真正的唐人。我現在是看透了,這世道,只有跟著大唐才有好日子過。”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