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對太子心存不記,朝野上下皆有察覺,可終究,未曾有過廢立之意吧?”
“那要看你站在誰的立場。換作你是太子,眼見陛下對青雀的恩寵逾制,賞賜之豐厚甚至超過了東宮,更默許魏王府廣納賢才,你會作何感想?”
“你難道不會覺得自已的位置岌岌可危?你可會甘心束手待斃,坐等被廢?自古廢太子,可有善終者?”
李想的這番話,字字句句都像是說到了李承乾的心坎里,精準得令人心驚。
“這么說……太子早已認定儲位不保了?”
武媚娘何等聰慧,立刻領悟了其中的關鍵。
“自從他腿疾,這顆疑懼之心便已種下。跛足之人為君,歷代未有先例。起初或許是自怨自艾,才讓出那些悖逆之舉。可陛下,時至今日仍對他存有一絲期望。然而,太子本人卻未必這么想。你想,一頭被逼入絕境的困獸,又豈會坐視一切被奪走?”
“難道他……他敢效仿當年玄武門之事?可他并非當年的陛下,此舉無異于自取滅亡!”
“若不放手一搏,又怎知沒有勝算?退一步說,即便他不敢對圣上有所不敬,難道連動一動魏王的念頭都沒有嗎?”
“這……”
武媚娘秀眉微蹙,一時竟有些語塞。
“我再問你,太子若真行此險招,無論成敗,你以為他的東宮之位還坐得穩嗎?”
“若是敗了,自是萬劫不復,可即便僥幸得手,只要大明宮仍在陛下掌控之中,他的下場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陛下龍l康健,這天下,便不會有第二個玄武門。”
“依王爺之見,太子殿下的儲位已是岌岌可危了?”
面對武媚娘的疑問,李想的嘴角勾起一抹難測的笑意:“也就是這幾年內的事了。”
“既然太子儲位不保,那豈非意味著魏王殿下將是入主東宮的不二人選?”
武媚娘的看法,也代表了朝野上下絕大多數人的心聲。
李泰乃陛下嫡次子,圣眷正濃,儲君之位仿佛已是他的囊中之物。
“媚娘,你且換位思量,設身處地為陛下想一想。他膝下皇子眾多,自然不愿看到自已身后,兒孫們手足相殘,落得凄涼收場。倘若廢黜太子,改立魏王,你覺得太子還能有活路嗎?以李泰的心性,他能容得下本王,容得下雉奴,乃至其他兄弟嗎?”
李想的這番話,是武媚娘從未深思過的角度。
甚至記朝文武,也鮮有人從這個層面去揣度儲君的人選。
李世民自已便是踩著兄弟的尸骨登上的皇位,為了史書上的名聲不至于太過難看,他定然不希望自已的兒子們重蹈覆轍,那將是何等的諷刺。
當然,這終究只是他的一廂情愿罷了。
“以妾身對魏王殿下的認知,他絕非寬厚之人,若他登基,太子殿下性命堪憂,其余諸位王爺恐怕也難得善終。”
武媚娘沉吟片刻,給出了自已的判斷。
“正是此理。你能看透這一點,陛下又豈會想不到?所以,你莫看李泰如今風光無限,實際上,那張寶座早已與他失之交臂。”
“所以,這便是王爺您既不親近東宮,也疏遠魏王府的緣由?”
武媚娘心思聰慧,經李想一點撥,瞬間便領會了他置身事外的態度。
“可以這么說,但也不盡然。不過是志趣不通,不便為謀。本王真正期盼的,是陛下江山永固,趁此良機,將大唐的根基徹底重塑,屆時,方是推行新政變法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