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下面兩人的支持者就要開始爭論起來的時候,朱由檢再次開口說道:“朕也屬意劉先生編輯這本圣賢經典的簡明讀本。”
崇禎開口一錘定音,頓時讓下面的官員們收聲了。朱由檢看了一眼,臉上露出失落表情的錢謙益,方又說道。
“除此之外,朕還想要編輯一本簡略的中國歷史,作為教授小學的歷史課本。既然錢侍郎精擅史學,你可愿意編寫這本中國歷史的簡略本呢?”
朱由檢的話頓時讓錢謙益復活了過來,他精神抖擻的說道:“這是臣的榮幸,臣愿為陛下分憂。”
“順義民變雖然平息了,但是當地縣城在大軍和變民交戰時摧毀了近四分之一,當地百姓流離失所,臣請戶部撥款白銀1萬兩進行賑濟災民。”張瑞圖窺得崇禎想要結束朝會時,趕緊上前說道。
戶部尚書郭允厚正想拒絕時,突然想了一件事,于是趕緊上前說道:“現在快要到年底了,戶部手上的今年賦稅早就花完了,明年的賦稅還沒有繳納上來,就連京畿各衛掃滅聞香教變民的賞賜,都還是陛下內庫所出,這1萬兩賑濟,戶部實在是挪借不出啊。”
黃立極看了看一邊的兵部尚書王在晉,不緩不慢的說道:“臣聽說,京營各監臣退賠了一筆銀子,交給了兵部,不如暫時借用一萬兩以賑濟災民。”
原本低頭不語的王在晉,立刻辯解道:“這筆錢是用來補充京營裝備的,陛下說過,不可挪用。”
張瑞圖頓時有些不滿的說道:“這京營武備的補充也不差這么幾天吧?這些災民要是不盡快救濟,這個冬天如何能過的下去?”
眼看幾人吵成一團時,郭允厚慢吞吞的說道:“陛下,臣倒是有個主意,可以挪借出一筆錢出來,既可以解決賑災的費用,還能為國庫增加一些進項。”
不待崇禎說話,黃立極便開口說道:“郭尚書,你有什么主意就直說,若是能解決眼下賑災的問題,陛下怎么會不答應你呢?”
郭允厚看了眼黃立極才緩緩說道:“臣以為,可以把長蘆鹽場賣給四海商行,以緩解國庫空虛的問題。”
“賣長蘆鹽場?多少錢?”
“四海商行是什么玩意?”
張瑞圖、黃立極不由先后開口問道。
“四海商行是一群皇商所建,他們開價60萬兩,并且每年照常例繳納12萬兩稅銀給國庫,和6萬兩正鹽于邊軍。
臣以為這生意可做,出售了鹽場之后,朝廷不必負擔長蘆鹽場的運營費用,等于是凈收入。而且可以裁撤河間長蘆鹽運司,又能省下一筆銀子。”郭允厚顯然對于能給戶部增加進項的主意都很支持,迫不及待的拋出了這個方案。
鹽運司雖然屬于戶部的下屬機構,但是因為其半獨立的地位,和每年解鹽銀占據了太倉銀的一半以上之后,鹽運司對待戶部官員就不怎么看在眼中了。
而且鹽運司的官員掌握著余鹽發賣權,一個個都富的流油,雖然戶部官員也是肥缺,但是替一個年年虧空的大明國庫騰挪周轉,這些官員們也是頭大如斗。
在這種狀況下,什么都不用干,就能大把撈錢的鹽運司官員,也就成了戶部官員們的嫉妒對象了。
而且自崇禎登基之后,就下令暫停一切寶鈔、鹽引的印刷之后,原本還能依靠轉賣鹽引獲利的戶部官員,就對長蘆鹽場更不感興趣了。
在長蘆鹽場獲利最深的是山西商人,和一班勛戚、皇族。但是勛戚今日還在禁止令下未能上朝,幾名和鹽商有關聯的山西官員頓時感到有些勢單力薄。
他們只是稍稍反對了幾句,就被黃立極、張瑞圖強行壓制下去了。
能夠在年末得到一筆60萬兩的意外之財,別說是郭允厚了,兩名閣老也一樣很興奮,有了這筆錢就能辦上好多事了。
御史楊維垣有些焦急了,他和專做長蘆鹽場余鹽生意的山西鹽商交好,甚至在鹽商那里還有些干股。
看著幾名反對的官員紛紛敗退,他不得不硬著頭皮出列說道:“陛下,這長蘆鹽場賣了,這發出的長蘆鹽引該怎么辦?每年發18萬8千引,外面還沒兌現的鹽引估計還有3年之多。臣以為需要先解決了鹽引,方可發賣,免得引起商民在京城聚集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