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窗口多危險,萬一弟弟不小心一箭射過來怎么辦?”
“就算您躲過了這一箭,如果所有士兵萬箭齊發,您還能躲的過去嗎?”
僅憑這一句話,生性多疑的皇帝便以謀逆之罪,將小兒子和士兵們全部處死。
在臨刑前,小兒子百口莫辯,他不知道該如何證明自己沒有不臣之心,也無法證明自己在懸崖邊,只是為了練習射術而已。
秦寫到這,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當年他和八哥秦武之間的明爭暗斗,于是繼續書寫實際案例。
傳聞,秦國八皇子八賢王依靠母族的勢力,在朝中可謂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在十四位皇子中最有機會繼承皇位。
但半路殺出個秦,一騎絕塵,兩子爭權。
八皇子深感危機,便想方設法的,想要弄死十四皇子。
于是便有了借刀殺人,讓王出兵趙國,打下新城,讓秦逐漸展露頭角。
八皇子秦武眼見十四皇子一家獨大,就開始散播謠,肆意造謠,差點將高高在上的大秦王置于死地。
王使用了壯士斷腕,割發代首,自證清白,這才暫時保住性命。
事后王同樣使用這一局,對八賢王秦武展開報復,導致八賢王出兵順慶府,在秋獵期間發動兵變。
秦帝一怒之下殺了八賢王,從此秦國再無人可威脅王的地位。
寫到這,秦手中的筆頓了頓,想起八哥生前的種種,也不禁在心中感嘆:
自作孽不可活。
重拾思路,在紙上寫下最終結論:
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避免進入陷阱當中。
這局本身就是必死局,當冤枉一個女人是娼婦時,謠一出,不管這個女人如何辯解,她都已經不干凈了。
而此局的出現,是人對于權力斗爭的不斷深入和升級,使入局者無法自證清白,做局者從而得到最終勝利。
秦寫好后,再次遞給負責人。
“拿走吧。”
負責人也沒想到,他的創作能力竟然如此驚人,驚訝的脫口而出。
“這么快!”
秦自信一笑。
“畢竟要寫三十六計呢,速度慢了怎么行,還勞煩您快把考卷給外頭等候的人送去吧。”
負責人趕忙拿起考卷,大步流星的出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