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蘭陵王和一眾百曉生的老博士們,一同監督查看曾阿牛的考卷時,第一感覺就是頭皮陣陣發麻,內心巨浪翻涌。
紛紛情不自禁的感慨道:
“妙啊,真是太妙了,這就是一個無解的死局!”
“誰說無解,大秦王就中過此局,并且成功化險為夷。”
“雖然化險為夷,但當時大秦王被貶為平民,換做別人,很難東山再起的。”
“沒錯,這一局堪比無解之死局,就連大秦王都中過這招,深受其害,這一局一定要好好研究研究。”
“入局者神不知鬼不覺的被困其中,但若是想要自證清白,很難做到,秦國的王深受其害,后來活學活用,害死了對手,這招運用的精妙絕倫,精彩至極!”
蘭陵王此時已經震驚的,身上汗毛根根豎起。
幸虧秦國王與他不在同一國度,若他與秦國的王這種人是兄弟的話,他恐怕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不過話說回來,這位考生叫什么?”
“回稟蘭陵王,他叫曾阿牛。”
“此人對秦人的了解,以及對謀略的想法,讓我想起孫子兵法中的一句話。”
所有在場的博士們,全部洗耳恭聽。
“兵不厭詐,兵者詭也,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
蘭陵王把考卷拍在桌上,厲聲宣布道:
“傳令,通知瑯琊書院,印書局活字印刷開工。”
大家激動非常,果然真的要出書,這才第幾個故事,就這般鄭重。
蘭陵王一本正經的感慨道:
“此人有大才,他對秦國布局謀略了解頗深,把他寫出來的這些故事,傳頌整個魯國,我堅信,只要我們足夠了解敵人,秦國威脅將不復存在。”
大家都非常認同這番話。
蘭陵王起身走向窗口,站定后負手而立。
這幾次送出來的典故,就已經令人刮目相看。
甚至蘭陵王都覺得,曾阿牛的謀略和智慧,已經能透過現象看本質,觀察力遠遠高于在座得每一位。
給他升品,理所應當。
此等才華橫溢之人,要不要也效仿大秦王,唯一重用呢?
普通人有這般才華,一旦重用,必然是封王拜相的存在!
……
然而屋內的秦,依舊思如泉涌,在紙上龍飛鳳舞,接連不斷的寫出典故。
反客為主: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
草船借箭:借勢布局,力小勢大,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也。
上屋抽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
指桑罵槐、順手牽羊,借尸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