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便到了每年六月的畢業季。
各大高校都進入了最繁忙的答辯周。
陸恩儀收到了清大的正式邀請函。
邀請她擔任航空航天學院研究生和博士生畢業考試的客座評審老師之一。
這是一種極高的榮譽。
陸恩儀作為國內航天新材料領域的領軍人物,年紀輕輕便已成果斐然。
而巧合的是,她最得意的學生林勒希,也正是這一批即將畢業的博士生之一。
陸恩儀欣然應允。
畢業考試分為兩個部分:論文答辯和實驗實操。
在正式開始答辯和實驗前,所有評審老師會提前拿到分組后的學生畢業論文,進行統一的審閱和評判。
陸恩儀在清大給她安排的臨時辦公室里,面前放著一疊厚厚的論文。
當她拿起其中一本,看到封面上熟悉的署名時,嘴角不自覺地泛起欣慰的笑意。
林勒希是她帶過的學生里,最有天分,也最讓她省心的一個。
他聰明、專注,對科研有著近乎偏執的熱情,總能提出一些天馬行空卻又邏輯嚴謹的構想。在確定他已經具備了獨立研究的足夠能力后,陸恩儀便給了他極大的自由,從不過多干預他的研究方向和想法,即便有時候,那些想法以目前的技術力暫時還無法實現。
她一直認為,保護一個天才的想象力,比灌輸既定的知識更重要。
所以,陸恩儀滿懷期待地翻開了林勒希的論文,想要看看這次林勒希會給她什么樣的驚喜。
論文的題目很前沿,也很大膽。
陸恩儀的目光亮了一下,這個課題很有挑戰性,一旦成功,對于未來深空探索的推進器材料將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然而,她看了沒多久,眉頭卻忍不住緊緊地皺了起來。
臉色隨即變得凝重。
林勒希的論文,從理論構建到數據模型,都展現了他一如既往的才華,邏輯鏈條堪稱完美。但是,這份完美之中,卻帶著嚴重的、甚至是危險的偏激性。
他為了追求材料在相變瞬間的極致能量釋放效率,構建了一個極其激進的理論模型。
在這個模型中,他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高能粒子流在連續沖擊下,可能引發的材料內部能量鏈式反應的閾值。
也就是說,如果完全按照他這篇論文的議題作為源本來進行實驗。
在實驗的某個階段,當能量釋放超過一個臨界點時,所產生的結果,將可能會是一場無法預估威力的爆炸!
陸恩儀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這已經不是學術上的疏漏,而是足以造成嚴重安全隱患的巨大漏洞!
她立刻合上論文,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她不能讓林勒希拿著這樣一份定時炸彈去進行后續的實驗操作。
她隨即拿起桌上的內線電話,把林勒希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很快,敲門聲響起。
“請進。”
林勒希推門而入。
他還是那副清瘦的樣子,戴著黑框眼鏡,眼神明亮而純粹。
“陸老師,您找我?”他看到陸恩儀,臉上露出尊敬的笑容。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