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風流大宋 > 第557章 邊寨謀商稅

      第557章 邊寨謀商稅

      “哎!要說馬使司所之事,徐某自當盡力。只是天津寨的商稅一事,自有成例,怕是牽一發而動全身,還是須從長計議才好!”

      “確實啊!”聽得秦剛并未直接答應,一直擔心著的孫溫趕緊開口,“南京道與那宋國邊境最長,又缺關隘把守,兵力不足,必須多募京州漢軍。可漢軍又不比宮衛,既無定撥糧餉、又無就糧之地,所以天津寨一年征收的商稅,盡數補貼漢軍后,也是幾無所剩啊!”

      孫溫的這幾句話--&gt;&gt;倒也說得馬人望無從辯駁,也正是南京道這里缺錢,又知他們有天津寨,所以南京道這里也就更加不再撥付漢軍糧餉了。若不是現在更加缺錢,其實原先的那樣兩不相欠也就這樣子下去了。

      “嗯,這樣我倒是明白了一些。”秦剛點點頭道,“南京道缺錢,養不起太多兵力。而目前的邊境防衛,又需要更多的兵力。于是前任官員就弄了這個天津寨,搞點生意、讓統軍司收點商稅,自己養自己,對不?”

      “徐統軍所甚是!”孫溫立即贊同。

      “則三司使這邊之前因為撥不了糧餉,只能讓統軍司自己搞軍寨來養兵,然后也就收不到軍寨這里的商稅,現在手里便更加缺錢,不管是普通榷場、還是到天津寨這里,便就越來越買不起各種貨物,買賣變得越少,三司使這里就越收不到稅,對不?”

      “確實如此啊!”馬人望聽著對方講得頭頭是道,立即表示贊同的時候,也從心底里生起了更多的希望。

      “馬司使的難題是缺錢,這倒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秦剛卻是話題一轉,講起了故事,“說有個客人到了一個鎮子,發現鎮上的人都不高興,一問才知,客棧掌柜做衣服欠了裁縫一貫錢,裁縫買肉欠了屠夫一貫錢,屠夫找妓女過夜欠她一貫錢,妓女住在客棧也欠了一貫房錢。可是大家身上都沒錢,都還不了欠賬。客人哈哈一笑說這事簡單。于是先借給掌柜的一貫錢,讓掌柜還給了裁縫,裁縫立即還給屠夫,屠夫還給妓女,妓女還給掌柜,掌柜此時再還給了客人。這一貫錢轉了一圈,一文不少地回來了,但是鎮上的人都不欠錢了!”

      秦剛講的這個故事十分的有趣,眾人也覺得似乎有所指,不過也一時都說不出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其實故事只是故事,放到現實中卻有兩個問題很重要。”秦剛繼續說道,“真正的借錢不會這么簡單,第一是客人借給客棧掌柜后,如何保證他一定會拿去還給裁縫?萬一他也想去找妓女呢?第二是即使錢回到了掌柜身上,他并不想還給客人怎么辦?”

      眾人都點頭,也都轉過來看他有什么好辦法。

      “所以客人一般會要求客棧掌柜抵押一件值錢的東西給他,同時也會約定客棧掌柜對錢的用途,最好是去還賬,這樣利息可以最低。一旦花在別處就需支付高額利息。這樣的話,客人才有希望收回自己的借款。”

      大家似乎都聽明白了,又似乎都沒聽明白。

      還是馬人望稍有悟性,他想了想開口道:“徐集賢之意,莫非是說我南京道的問題在于缺少了這關鍵的一貫錢,從而導致大家都不花錢、不用錢,最后導致市場凋敝,商稅不振?”

      “善!”秦剛贊許地一笑,他想提議的方法正是“刺激消費”,但是這個經濟名詞是無法直接讓此時之人明白的,這才煞費苦心地把道理揉進故事來類比,總算有了一個能琢磨明白的人,“所以如果直接把天津寨的商稅分給三司,那就是統軍司少了該有的收入,而也指望不上留守府可以多撥糧餉,這樣的事自然不會有人愿意去做。”

      馬人望站起作揖道:“懇請徐集賢指點迷津。”

      “本將也沒什么太好的主意。只是聽說天津寨這里,有來自大宋的四海銀行,據說他們是全天下最善于做銀錢生意的人,咱們畢竟是大遼的南京道,找他們商量看看,有沒有什么可以借一筆搞些錢生錢的活來?”秦剛這才慢慢地說到正題上。

      “四海銀行?這個情況誰清楚嗎?”馬人望的眼光在詢問在場的人。

      這時負責軍寨商稅賬房的人便站出來說,這個四海銀行與大宋客商的關系甚密,會有專門的人常駐在寨城里的河北商會。而且最近他們就有總行的人在這里,可以去請過來。

      馬人望一聽便說:“快去請、快去請!”

      寨城并不大,很快就把人請來了,而且一報名號,居然是四海銀行總掌柜談建。

      不過,馬人望也顧不上吃驚,先是介紹了室內的各位后,便直接講了自己面臨的難處,并真心實意地詢問對方有沒有好的建議與辦法?

      “徐賢集老爺、馬司使老爺,還有各位官爺,承蒙各位發問,在下只是個生意人,在商商,也就講點自己能想明白的話。”談建開口,說的都是質樸無華的話語,但是仍然讓人覺得不凡,頗有些見過大場面的氣勢,“天津寨的繁榮,托的是整個大遼的市場、而不是南京道的市場;天津寨運來的絕大多數貨品,基本多是直接轉口其他地方,而不會直接在南京道售賣。無非兩個原因,一是南京道的驛道早就荒廢不堪,不好行走,二是這里的百姓太窮,手里沒錢,買不起各種貨品。”

      說南京道太窮,這話也就只有談大掌柜有口氣可提,馬人望的臉上肌肉抽動了幾下,心里明白自己的家底,只能開口請教:“談大掌柜可有解決的良策”

      “良策談不上,卻是死方法,首先必須要修驛道,只有先把驛道修好,才會有商行愿意把貨運往析津府以及道內各州縣。”

      “從天津寨到析津府的驛道重修之事,之前也不是沒有人想過。”馬人望開口道,“只是天津寨歸于統軍司管轄,所以三司收不到這里的商稅,自然就不太愿意去修路。而統軍司只關心港口與寨城里的商稅,覺得貨物運到州縣去也與他們無關,同樣也不愿修這條驛道。所以議了兩回,也就沒有了結果。”

      “徐統軍與馬司使都想得短淺了,其實修驛道一事,大家皆會得利,只是不能太計較眼前。”談建仗著自己有底氣侃侃而談,“在下的四海商行在天津寨也有貨物進出,驛道要是能修好,南京道的市場就是多出來的量,不管是寨港的商稅、還是南京道各州縣的商稅,大家都是能夠多出不少收入的!”

      馬人望卻是憂心忡忡地說道:“個中道理,本官也不是不知。可是這修驛道之事,既耗民力、又花財力。南京道原本就入不敷出,又能從哪里籌到這一大筆錢呢?”

      談建站起來一躬道:“南京道的驛道修建,利官利民又利商,四海銀行斗膽表個態,這筆錢,我們銀行是可以借給馬司使的!”

      “嚇!這樣一項修路的工程,至少二十萬貫以上,四海銀行能借得出這么一大筆錢?”馬人望表示不太可能。

      “這次的驛道要能行商行大車,不能修得太窄,預算可以高一些。就由在下給個準數吧,可以借出五十萬貫!

      “五十萬貫?!”

      除了秦剛與馬人望之外的眾人都驚得要跳起來。無他,此時大遼從宋朝那里訛到手的歲幣折抵下來不過一年銀二十萬兩、絹三十萬匹,不過折合五十多萬貫。而現在談掌柜直接承諾可以借出來的錢,居然就能頂得上這筆巨款。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馬人望沒有立即驚喜,是因為他還有自己的擔心:“四海銀行愿意借出這么一大筆巨款自然是好,只是本官實在沒有信心能夠還得了這筆錢啊!”

      談建不慌不忙地說:“我大宋現有一句新諺語,‘要想富、先修路’。驛道修好的價值可能遠非現在能想像到的。首先,修路要采買大批材料、工具,它們的進出本來就是生意,市場就會紅火起來;其次,修路雇用大量地方百姓,他們原本很窮,現在能拿到工錢,就立即會買糧、買衣、買各種東西。賺得多的人還會有更多的消費。于是南京道需要的商品就會增多;接下來的,修好的驛道可以更方便地運進來更多的貨物與商品,各個州縣的交易增多,各地市場的商稅增加就是必然;最后,一旦南京道的驛道修得比其他道都好,那么就會有更多的貨物會取道這里,過路的中轉經濟也就能發展起來了。”

      看到馬人望已經聽得兩眼閃閃發光,談建進而說道:“在下是出借錢的,都不擔心南京道在修好驛道后還不了,馬司使又何必有這不值當的擔心呢?實際上我也大致估算過,南京道只需要每年拿出新增商稅的一半還錢,我們四海銀行就不會擔心!”

      “這點不難!”馬人望脫口而出。

      “談掌柜愿意出借,馬司使這里愿意試試,那可是還需要本將做些什么?”一直未曾開口的秦剛恰到好處地問道。

      .b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