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風流大宋 > 第556章 年輕好學人

      第556章 年輕好學人

      秦剛從遼陽回到流求時,先是了解到四海錢引已經得到了流求商人的普遍應用,然后更是驚訝地發現,在沒有國家意志的加持、也沒有成型的金融秩序保障的情況下,談建這批最原始的金融專家們,實際上已經摸索出一套“以金銀鋌為儲備金標準”的紙幣發行方式。甚至他們還通過嚴謹的試驗與精細管控,摸索出錢引發行數額與金銀鋌儲備之間的安全比例系數,以確保錢引不會濫發而引起貶值的大問題!

      秦剛明白,很多事的步子不能邁得太大,而且對貨幣相關的金融手段,他雖然擁有超越當下的見識與常識,但在實際運用中,未必會比談建他們高明多少。所以,他還是放手讓談建自行負責,在那時希望他做好各種準備,等待著條件成熟后,可以將錢引推廣到遼國去,從而可以發動起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貨幣戰爭”!

      回到南京道的官員這邊,三司使馬人望對大遼國忠心耿耿,本著自己“修身齊家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兢兢業業地努力工作,憂國憂民地謀劃著未來。

      在迎接新任留守耶律淳及統軍使徐三兩人的宴席上,馬人望最終還是忍不住站出來,提及眼下南京道所面臨的經濟窘況,更提出了他的各種擔心與憂慮,懇請耶律淳給予上任指示。

      “此事不難,咱們徐統軍不僅統領全道兵馬軍情,同時還是陛下新賜的集賢殿大學士,如此文武全才,必能為馬司使想出紓憂解困的良策!”耶律淳呵呵笑著,將這事甩給了秦剛。

      “王爺說笑了!徐某就只是個武夫罷了。只是學了幾句詩詞,那次只是去詩會上湊個人數,幾則試題之中也是討了點巧,更是陛下額外的恩寵,才賞了個虛名,實在是愧不敢當!”秦剛不慌不忙地謙虛著再將話題推回,“而且馬司使所提之事,都是民生政事,徐某哪里敢越權,還是得聽王爺的運籌指揮才好!”

      “哎呀,徐統軍也許不知道,這南京道與其他地方不同,邊境正與那宋國相望,各處的軍寨榷場,亦商亦軍防。”耶律淳卻是早有應對的說辭,“別的不說,這里最大的榷場,便就是南京道統軍司所管的天津寨,僅此一寨,生意數量就能超過其余好幾個的榷場。所以,馬司使的難處,還真的要麻煩辛苦徐統軍多多關注啊!”

      “哦?”秦剛故作驚訝地回道,“南京道還有此事?若是如此,徐某倒是有心要去那個什么天津寨好好看看,倘若那時在能為馬司使幫得上忙的話,便是當仁不讓的責任!”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徐統軍果然爽快!”耶律淳立即笑道,“馬司使在道內熟悉情況,不如就好好地陪著徐統軍一同走一趟吧?”

      話說到這個份上,秦剛也就清楚了耶律淳目前是沒有什么太多底牌的。

      而且他要是沒猜錯的話,三司使作為留守府的直屬高級官員,馬人望一定在此之前就拜會過耶律淳,而且以他眼下的認知,極大概率只會盯到了天津寨貿易的商稅,期望能夠得到耶律淳的插手。

      耶律淳則滑頭,既不拒絕,但沒答應要直接干涉,而只是提議讓他們兩人一同走一趟。這樣的話,他便算是幫了馬人望的忙,但最終能達成什么結果,則需要其自己去談。

      秦剛同意帶馬人望一起去天津寨,是因為經過他與李清照的一夜長談,對于接下來在南京道的行事方略,已經有了大致謀定。

      次日,雙方約定一同在析津府東門集合出發。

      提前到達的馬人望,向秦剛介紹了一位隨他同行的年輕人:“見過徐集賢,這是下官的侄子,單名一個植,表字良嗣,一直非常仰慕大學士,想著借這次機會,能夠為大學士牽馬引蹬。”

      而那個年輕士子趕緊上前施禮道:“學生馬植,見過徐集賢。”

      “馬植!”秦剛心里又是一動,再聯想到馬人望本就出身于本地馬家大族,便立刻明白了眼前之人是誰,不過他依舊還是淡淡地點點頭道,“既是馬司使的侄子,一起跟著見見世面也是不錯的。”

      馬植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非同小可,對他的評價大多都是從歷史的最終結局出發,將其定罪為“宋金戰爭”、以及“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而他本人也是在金兵直逼東京時,被宋朝廷以“兵禍始作俑者”之罪名處死。

      但是,實事求是地回到當下這個時間點,就像秦剛與李清照曾討論過的那個話題中:馬植他究竟是遼國漢人中罕見覺醒的華夏精英?還是在遼末復雜社會危機下的政治投機客?秦剛此時覺得,倒是有了可以親自查證的機會了。

      馬植自報了年紀,今年二十一歲,雖在伯父的督促下,通過了在析津府的科舉貢試,不過最近兩次都沒有通過在上京的最終考試。

      “讀書終究是出人頭地的最好出路,科舉一定不要放棄。”馬人望在路上也不忘教育自己的侄子。

      不過,馬植卻并不太認可,他一昂頭道:“那也不一定,徐集賢就沒參加過科舉啊!”

      “住嘴!你豈能與徐集賢相比?他是武將出身,卻是武藝超群,征戰四方,為國殺敵,立功無數!但也不耽誤他文采出眾,神對絕句力奪春鉤宴詩會魁首。”馬人望直接呵斥他,“那你是文能相比?還是武能企及?”

      秦剛騎馬與他們并行,趕緊客氣地勸道:“良嗣正值青春年少,未來前景廣闊燦爛,不必拿我們這些皮末之功相比。”

      “黃毛小兒口無遮攔,還望徐集賢海涵。”馬人望轉過身致歉。

      “學生自然是敬重徐集賢的。”馬植卻堅持發表自己的看法,“我遼國雖自詡華夏正統,承襲隋唐,但終究還是掩蓋不了尚武輕文,崇夷貶漢的時弊。若不是如此,以徐集賢這樣的滿腹才華,何必要先做馬上將軍,之后才能得到天下文人的認可呢?”

      “……”馬人望沒想到自己侄子又耿又硬,一時之間無以對,只能先轉頭對秦剛不住地請罪道歉。

      “馬使司無須緊張,良嗣年輕氣盛,這些話也是有感而發,情有可原!”反倒是秦剛回過頭來安慰他。

      “虧得徐集賢體諒,老夫這次把這個惹禍精帶出來真是不妥啊。”馬人望有點后悔,便找了個機會拉著馬植遠離秦剛。

      不過從潞縣開始,不時便有地方官員為賦稅之事求見馬人望,沒有約束的馬植便又轉到了秦剛這邊。

      “學生平時好胡思亂想,然伯父嚴厲,一旦不合其意便斷斥罵,終難解其惑。今日得見徐集賢,方才感受到大學士之胸懷與博才。學生斗膽有些困惑,想在此請教。”

      “行啊,但說無妨。”

      “吾大遼雖尊儒重學,然儒學之源,卻在中原宋國,是否說明我大遼為外,而宋方為內乎?”

      馬植的這個問題的確是許多遼國漢儒的共同疑惑,不過也早有人解釋過的。

      秦剛暫時還未確定馬植這次來提問是否有人指使,所以也就謹慎地引用了標準答案:“春秋戰國的齊魯,雖坐擁天下儒學之大半,但并不影響最受鄙夷的秦國最終一統天下。而今日之遼宋已經互為兄弟之國,那便同樣是天下子之一,也不排除將來有一天,兄弟合一再現大一統之中國!”

      馬植顯然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答案,卻在一時錯諤之間竟然有些神往了:“那以大學士之見,是該誰合并誰呢?”

      “吾輩自當多努力!”秦剛的回答既堅決又十分富有技巧!

      .b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