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打著高麗國旗號的海船在天津港靠了岸,但是隨即下來的卻是一隊遼國士兵,上前負責勘驗文書的港口小吏看了后卻嚇了一跳:船上之人居然是大遼國新晉集賢殿大學士、原東北路統軍使,現南京道統軍使徐三之正妻,同時也是高麗國長公主王文姬,這是剛從高麗開京省親結束,要從這里轉去析津府。
天津港由于本身特殊的地位,南京道統軍司在這里單獨駐扎了一千人的軍隊。
一看是本道統軍使的正牌家眷,雖然其隨行有遼陽派來的親兵護送,但天津港守將還是堅持派出一個都的兵力,隨同一起前往析津府。
不用說,這位前來的“高麗長公主”其實是從流求過來的李清照。
李清照原本留在大秦府一邊照看著兒女,一邊思念著秦剛。剛接到來信時還有點淡定,但是一旦看完后,便立即跳了起來,大聲對月娘說:“快幫我整理行李!我去向爹娘辭行!”
月娘還沒聽明白,李清照已經一溜煙地不見了蹤影,她也不知自己這位小主子要整理幾人的行李、又是計劃去往哪里的行李?也只能一頭霧水地先收拾起來。
李清照向父母轉述了信中的情況,李格非為穩妥起見,又叫來了秦觀等人拿主意。大家聽完后,有了兩種意見:
李格非認為,秦剛身處遼國,無論是遼國公主逼婚、還是高麗公主假婚,都是迫于形勢下不得已所為,他在信中坦誠相告,是表現出他的誠意,包括建議清娘以高麗長公主名義過去,其主要目的,還是想讓這邊的人放心、并繼續相信他。所以他作為清娘的父親,更擔心去遼國的風險,并不建議女兒真的過去。
秦觀卻認為,秦剛對自己人不會用什么彎彎繞繞的心機。他提出這個建議,說明的確是希望李清照過去,且以李清照的聰慧,去了后也一定也能起到幫他的作用。
當然,最終還是李清照十分堅定地決定:將一雙兒女托付給母親,要求立即出發北上。
閑話少說,流求的船只行至耽羅島休整,便遇上了遼陽派出來的第二撥人馬,拿著秦剛的信物通知她,要從這里改向去析津府,因為秦剛已經調去了那里上任。
于是,李清照便就在此處開始更換行頭打扮,正式打起了高麗國長公主與南京道統軍司親兵隊的旗號。
從天津港上岸后,地方兵馬開路更加順暢,途經武清、漷陰與潞縣,最終抵達析津府。
析津府,也是大宋念念不忘的幽州,契丹人取得此地后,定其為南京并先命名為幽都府。到遼圣宗時,才取《爾雅·釋天》里的“析木謂之津”之義,更名為析津,體現出了大遼努力吸收中原文化的決心。事實上,析津府也成為整個大遼漢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進城時,李清照不時地掀起馬車邊的窗簾,仔細打量這座巍峨雄壯的燕都舊城,感受著這里突出的厚實歷史凝重感。
車隊行進在析津城內的大道上,這里的建筑風格不僅十分接近于中原,而且漢人比例更是遠遠高于其它地方。甚至在迎街飄蕩的各式商招以及陸續掛起的燈籠映照之下,讓人突然會有一種恍然回到了某座中原城市的感覺。
此時析津府的戶籍人口足有三十萬,一半居于周圍十一縣,另一半人住在城中,這在整個大遼不僅雄居榜首,就算拿到中原也能進入前十之列。
析津府城與其它四京一樣,分為宮城與外城兩部分,但是它的宮城有點特別,修建在了整座城的西南角,所以它的西門與南門與外城共用并常年緊閉,只開東門與北門。李清照一行便就從東面的宣和門進入,統軍府與留守府、三司使司等衙門府邸等都位于宮城內。
李清照到達的時候,不僅秦剛還未趕到,包括魏國王耶律淳一行也未到達。而只有提前出發的顧莫娘在府院里了。
此時在宮城內主持日常事務的是南京三司使馬人望,一個漢官。
大遼五京,各有三個最主要的官職。其一曰留守事,一般都由皇室宗族成員擔任,為一地最高長官。前任南京留守事是耶律和魯斡,去了上京任惕隱大臣,接任的便是他兒子耶律淳;其二為統軍使,是當地最高軍事將領,秦剛正以徐三之名前來上任;其三為三司使,專管財政收支、租賦征收與鹽鐵專賣這三類事,是地方的最高財政長官。這一官職需要專門的財稅管理學問,便多以漢官擔任。之前秦剛知滄州時,合作開發天津寨的李寧一就是那時候的南京三司使。
馬人望,字儼叔,出身于南京本地的馬氏大族,他的始祖馬胤卿原是后晉刺史,戰敗被俘后,寧肯在醫巫閭山種地也不當官,在當地極有名望。直到第四代孫馬人望,幼時曾是孤兒,但他聰明穎悟,年長以后以才學著稱。
遼道宗咸雍年間,馬人望考中了進士,任松山縣令,關心民生,為官正直。天祚帝即位后,要追查耶律乙辛的罪行,馬人望在此事處理過程中平心論處,救了很多被無辜牽連的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馬人望之前曾任過南京度支判官,能夠做到公私皆足,便遷升為中京度支使,政績斐然;之后調任左散騎常侍,陸續升遷為樞密直學士。
就在今年春捺缽前,天祚帝聽了多人推薦,拜其為參知政事,判南京三司使事。
顧莫娘來時,馬人望只是安排手下迎接安置。但在聽說高麗長公主王夫人來到,卻是親自帶人到宮城門口相迎。
“大遼南京三司使馬人望,恭迎高麗國長公主殿下。”
“馬司使太客氣了,妾身已經嫁為徐氏為妻,便就都是大遼人,之前的那點虛名就不要再提了。”李清照已經不是第一次冒充王文姬,這次在出發前,特勤房專門安排了一個熟悉高麗畫務的人在路上輔導。而且秦剛更有準備,從王文姬那里索要了一名商行管事的心腹,還有一名親信侍女,跟隨著派去耽羅島的親兵,一并隨李清照同行。
管事可以幫李清照更方便地調動高麗商行的資源,而那貼身侍女則負責指導教會李清照如何更加扮演好王文姬。
“那馬某還是得稱一聲王夫人。”馬人望再次行禮之后,也不避來意,直接開了口,“聽說夫人之前掌管著開京最大的商行,東京的高麗生意有一半出自于夫人名下。馬某此時主事南京財事,總是覺得本地的商稅發展任重而道遠。今天欣聞夫人隨徐學士前來就任,可謂是久旱逢甘霖,又是雙喜臨門啊!”
原來如此!
“馬司使過譽了,妾身此次出嫁,的確也隨嫁了一點生意。自然便會隨著帶來南京,只是小號薄業,就怕幫不上馬司使太大的忙,實在是惶恐啊!”李清照點頭應完之后,便就順勢叫來身邊那位高麗商行掌事,介紹他與馬人望直接溝通商量。
這馬人望也是一個務實的官員,凡到一地,一為安置民生、二為招商生賦,都是踏踏實實地做事,這次他親自過來迎接王文姬,倒并不是如其他官吏那樣趨炎附勢,更多的則是為了他心里所關切的“招商引資”。
當然,這也并不影響其他想要“上進”的官吏。馬人望將李清照一行引至統軍府門口時,早就有一批南京的官吏帶著家眷過來求見、并自薦幫忙。
馬人望提前達成了自己的目的,也不屑與這些人搶活,與高麗商行掌事約好了另外見面交談的時間之后,便告退了。
對于余下其他官吏的討好,李清照也不推托,任由他們競相表現,并且還十分客氣地讓如今是一身高麗婢女裝扮的月娘出面,單獨收下他們的拜帖。
進了統軍司府邸后院,里面早已打掃一新,看到李清照過來,院里也就呼啦啦地跪下了齊嶄嶄的一批奴婢相迎。
前面領頭的一位婆子介紹,她姓趙,是先前統軍府邸里的管事內知,旁邊負責各類事務的家奴-->>、婢女都歸她來管理,所以她便開始一個個地介紹各自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