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風流大宋 > 第184章 做筆生意

      第184章 做筆生意

      第二天一早,趙駟帶了幾口上好的龍泉刀劍作為禮物。看到這個時,黃友的嘴唇動了一下,原本想提醒一下,作為上官去看望屬官是不需要帶禮物的,但是想到這劉延友原本就很特殊,再說也許這就是秦知軍的個人風格呢,于是也就沒有開口。

      從保安軍到順寧寨的驛道沿著周河蜿蜒而過,看得出是一直整修,倒也平坦。

      黃友跟在秦剛的身邊,一路向他介紹這沿途的地形地貌以及相關蕃人的風土人情。

      聽得出,他在西北這里近兩年的游歷并沒有浪費,更為重要的是,他能以其士人獨特的眼光與責任感,從許多表面的情況里解讀出了更多的內在意義:

      比如,黃友介紹,在這周河的兩邊,共有大大小小三十余家蕃族人。這劉家原本也是黨項熟人,只是內附歸化較早,已經基本漢化,同時又通過聯姻通婚,成為了掌控并穩定這一片地區蕃人統治的中堅力量。

      當然,也是劉家這四代人對于朝廷的忠心耿耿,使得他們能夠世襲此地的諸族巡檢一職。

      其第二代的劉紹能,在去世前的職務就升到了正七品的皇城使、簡州團練使,成為當地響當當的名門大族。

      而朝廷對其優待與關照更是不斷,不僅給予其子弟世代襲官,更是將北方邊境的大門極其信賴地交于他家。

      宋夏之間既是長期的交戰關系,但是在此期間,卻同時有著極其密切的貿易關系。最初宋夏的商貿榷場是設在保安軍城中,在慶歷和議后便遷至了順寧寨,這也使得順寧寨的經濟、城建、包括人口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而劉家作為歷代寨主,也是在這管理發展過程中獲益良多。

      正說話間,隊伍出了眼前的河谷,便遠遠地看到了順寧寨。

      和一般意義上的邊寨不一樣的是,這個順寧寨的規模要大得多,寨墻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種土夯木圍式的,而是山石、磚塊與水泥所造的堅實城墻,這也得益于元佑八年秦剛所發明的的水泥之法傳入陜西。

      換句話說,眼前的順寧寨更應該算是一座順寧城。

      而且它正好修在東西兩邊的高山陡崖之間,面對北方而來的敵人,僅只會有北部城墻受敵,的確是一處易守難攻的好地方。

      邊境地區行走,秦剛也不敢掉以輕心,此行帶上了三十人的近衛隊隨行,為免誤會與不便,又派出了一名近衛先行馳往順寧寨,向劉延慶通報。

      寨主劉延慶一聽居然是新任知軍秦剛親臨,哪敢大意,立即帶領一眾手下,守在寨門口相迎。

      秦剛看到的劉延慶,大約三十歲,模樣卻像是一純正的漢人,只是皮膚稍黑、身材略有偉岸,似乎還能看得出其原先的一點黨項血脈特點。

      其實這也難怪,這時區別黨項人的主要依據還是他們獨特的頭式、胡須等等外部裝飾。一旦改變生活習慣與穿衣打扮,黨項人與西北漢人的區別也就不大了。

      劉延慶一臉虔誠地站在那里,之前聽說保安軍要新來一個非常年輕的知軍,他就讓人送了自己的拜帖過去,卻沒想到對方居然會親自來到順寧寨,這可算是給足了他的面子。

      要知道大宋一直輕視蕃官,規定“諸路蕃官,不問官職高卑,例在漢官之下”,更不要說從他父親開始,功祿甚微,此時的他也只剩下世襲的保安諸族巡檢及這順寧寨寨主之職。

      不甘平庸的他,一直在設法尋找能夠讓自己家族再次崛起的機會。

      而眼下,這位年輕的知軍的到來,會不會就是這個機會的開始呢?

      隨劉延慶進了寨中居住的宅子,雖然只有短短的準備時間,但也足夠置上一桌豐盛的酒食。順寧寨長期進行著宋夏間明暗通商,其物資儲備不在話下。

      秦剛坐下后,直接開門見山地說道:“本官上任途中便被呂經略召去延安府,要求全路各軍州縣寨需盡早發動對夏之侵擾之戰。我保安軍之北便為順寧寨,戰火一起,劉巡檢這里便是首當其沖的前線之地,所以此番才會如此匆匆趕來。”

      劉延慶一愣,立即回道:“請秦知軍放心,我劉氏為大宋鎮守此寨已有四代,想那西賊的乃任寇首,無論是李元昊、李諒祚、還是如今的兩任梁太后,前后攻打順寧寨達十數次,卻從未在此討得過多少便宜。我全寨上下數千好兒郎,以為國浴血奮戰為榮,知軍若有什么差遣,直接吩咐便是。”

      劉延慶這話說得也是實情,整個橫山戰線,鄜延路這一帶地闊寡疏,比較利于西夏進行偷襲入侵。

      但是西夏多次從順寧寨一路的攻擊,就從未取勝過。除了順寧劉家深知自己的本族族居之地的重要性而在此拼死血戰這外,宋朝廷也明白順寧寨對于保安軍以及整個鄜延路的重要價值,一直都能給予足夠的支援。

      只是剛才的秦剛問話,讓劉延慶誤解為,這次又需要派遣他們這些蕃軍作為先發炮灰了,不過,為了家族的整個前途,他也只能是咬著牙應承下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秦剛哈哈笑道:“劉巡檢果然是個英雄,不過你且放心,本官既然在這保安就任,無論禁兵、蕃軍,都是我大宋之守邊好男兒,無論是哪一邊的傷亡折損,都令本官于心不忍。劉巡檢是邊陲良將,又是對夏作戰素有經驗的宿將。此番前來,就是有心請教,如何在與這西夏人作戰中,盡可能地減少我方將士的傷亡?”

      秦剛的這番話很是令劉延慶意外,通常的朝廷官員只關心殺敵斬首的數字,而不會太考慮自己將士的傷亡,甚至更有別有用心之人,希望多派蕃軍出戰,讓其在戰斗中兩敗俱傷,以借機削弱蕃部實力。而像秦剛這樣的要求,至少他是第一次聽聞。

      再三確認秦剛并非是虛之后,劉延慶便道:“秦知軍可曾聽過山訛兵?”

      秦剛此時瞥了一眼黃友,所幸在前來的路上剛被他普及過,所以便立即點頭道:“這山訛兵應該是西賊在橫山區域征發的黨項羌部兵員,據說人人勇猛善戰,也是每年進行騷擾鄜延路的主力之一。”

      劉延慶道:“勇猛善戰倒也未必,關鍵問題在于,這些山訛兵實質與我鄜延蕃部同源同族,所以與我們的長相衣飾都很相近,如若他們存心化妝改扮,極易混入我境,然后突然發起侵襲,時時令我等首尾難顧,狼狽不堪!”

      “兩邊人長得像,那么他們可以混過來偷襲我們,我們也可以一樣子混過去偷襲他們啊!”一旁的趙駟忍不住開口道。

      “問題恰恰就在這里。”劉延慶苦笑道,“之前下官曾有此提議,只是屢遭否決,說此法陰毒不濟,非我泱泱大國之所為。”

      秦剛便有點明白了,朝中這些腐儒的觀點實在令人難以理解。反對殺俘虐俘尚能理解,但是這化妝偷襲之術,就連《孫子兵法》都:兵者,詭道也,這幫人卻視而不見。

      動輒講究春秋仁義,或則糾纏華夷之辨,外爭若蠢豬,內斗似厲虎,說的便是這類人。

      不過秦剛卻未立即對此事表明意見,說道:“本官剛來到這里,先不論是非,劉巡檢可以將之前的一些想法說來聽聽,也算是有教于本官。”

      “下官豈敢,但有一些不成熟之想法,拿來請教。”劉延慶便不再遲疑,將他曾經想過的派遣小股部隊假扮橫山羌兵,前往銀州、石州、夏州、洪州這些西夏的州城進行侵襲戰的想法、甚至還有詳細的計劃都細細講來。

      因為劉延慶乃是蕃軍宿將,所以秦剛對他講的這些計劃非常信賴,尤其在追問了好幾個細節之后,便覺得他的計劃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最后,他便乘興而道:“好刀仍需好武者。劉巡檢能帶我去看看寨中的勇士否?”

      劉延慶與這新知軍聊得甚為投機,便立即起身,帶著秦剛一行,便往寨中的軍營而去。

      順寧寨既是一座邊貿城寨,也是一座軍寨。寨中的建筑就只分兩大類,一類是在和平時期為了配套榷場交易而興建的各種市場、酒樓、客棧還有倉庫等。除此之外就只是一處處軍隊的操練場與營房。

      劉延慶手下有編入編制的四千蕃兵,其中三千人駐于寨中,另有一千駐于寨外。此外,他們的族人男丁都遵循著羌人“入則為農、出則為兵”的長期傳統,一旦遇上戰事,還能再拉出近三千的族兵,這也就是劉家能在保安號令各族的最重要資本。

      劉延慶帶秦剛去看的是他安置于寨北角的精銳親兵營,這是他從所有的蕃兵中按照高標準而遴選出善于騎射、勇猛善戰的五百人組成。

      一般的守寨戰中,他們并不需要上寨墻參與防守,往往都會在一開始的時間里留在營房里養精蓄銳,一旦等到敵人久攻不下、出現疲態之時,便會選擇時機,從寨門處突然沖出,以極其強悍的攻擊力實施出奇不意的突擊,對敵軍實施重點打擊,往往都能一擊見效。

      大宋的蕃兵也是沿襲禁軍兵制,每十人設一十將,百人設一軍使,五百人設一指揮使。前來向劉延慶匯報的親兵指揮使,便是其三叔--&gt;&gt;劉永隆,也是族中對其最為死忠之人。

      一聲令下,這些蕃兵立即集合,當場演練了馬上的騎射、突擊、擒人、奪物以及步兵間的搏斗與槍械對演、甚至還有高難度的攀爬等等技能。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