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風流大宋 > 第164章 無欲人則剛

      第164章 無欲人則剛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其實,原先章惇與蘇軾的私交關系還很不錯,兼帶與秦觀之間的關系尚可。但不曾想到這次他的重新出山,竟然卻是私毫不念其舊情,對于蘇軾及其門下之眾弟子,頻下狠手,其報復行徑之明顯、心境狹隘之極端,令秦觀對其感觀尤惡。

      尤其是在將蘇軾貶至惠州之后,先是派出程正輔監察,之后又在朝廷大赦天下時專門強調“元佑諸臣非但不在赦免之列,更是終身不準北徙。”其師兄黃庭堅便徑直寫詩稱:“子瞻謫嶺南,時宰欲殺之。”此處的時宰便就是直指章惇。

      “老師當年收我為弟子時就曾:名為剛者,過剛易折。并賜我表字為‘徐之’,意為以純粹、不息以為至剛。其實孔子很早就曾說過‘天下未見剛者’,有人便說:這申棖就算一個啊!而孔子則回答說:申棖不算,他也有好多的欲望,怎么能算得上剛呢?圣人這是在通過這件事教導我們,真正能夠做到剛正不阿的人,唯有要先將自己的內心做到無欲無求。”

      “可徐之你說的這‘無欲無求’又豈是常人可做到呢?”

      “無妨,我們只需要對于世上大多數人所期望的那些東西無欲求即可就行。比如說如今朝堂中的那些權貴們所追求的權力、金錢、地位。只要我做好隨時掛印離去的姿態,老師你看好了,短時間他們起不了任何想動我的念頭!”

      秦觀若有所思,起身則提筆揮毫,在桌上的一張白紙上寫下了“無欲則剛”四個大字。

      秦剛走過去,細細觀摩,不由地贊道:“世人皆道蘇公之書筆力雄健、形態豐腴酣暢。今觀老師此四字,遒勁奔放,氣度不凡,不弱于蘇公之筆力。”

      秦觀放下筆后,嘆道:“昔日吾自起筆始,就在想,這一點是否能趕上東坡公的鋒頭,那一劃是否可以超過魯直兄幾分。其實也就是如徐之你所說的:心中有了太多的欲求,這些欲求便成了影響意韻形成的雜念,最終導致下筆之后的筆劃之間多有游移。今天聽了徐之此,心性甚明,下筆前淡然,落墨時專意,這才悟得書法中道也!”

      秦剛笑曰:“老師浸淫儒學甚久,如今研佛也深,這超然的心境氣度,可不是由我一句無心之語便可帶出的。”

      秦觀卻道:“說到研佛,我見這處州各處的佛寺僧廟,卻不因土地貧瘠而缺少香火,更不乏是各種的燒香祈愿之人。只是這世間寺廟千千萬萬,佛前求愿之人,以何止萬萬千千,點滴眾事皆悉數求于佛座之前,一句阿彌陀佛,就想諸業皆消。哪有這樣的好事啊!”

      “還是要說到這些寺僧貪圖香油錢,總是以‘我佛慈悲,有求必應’來誆之。如果一定要深究此話錯在哪里,其實以徒兒之淺見,其與佛經正確教義之根本,就是只差一字,但卻謬之大矣!”秦剛說著,也拿起桌上的毛筆,換過一張紙,在上面仿著秦觀所寫字的大小,也是寫下了另外四字。

      秦觀站在一旁看得真切,正是“有求必苦”這四字。

      “有求必苦,有求必苦……”秦觀卻是將此四字在嘴里念了幾遍,又拿過自己所寫的另四字連在了一起,似有所悟,“無欲則剛。妙極啊!”。

      “徒兒受老師影響,也曾讀些佛經,曾見佛陀所:‘得失從緣,心無增減;有求皆苦,無求乃樂。’心里甚是認同,向佛之心,并非避世之意。這世間之苦,非自外界,而皆由內心所求而起。若求之大矣,如開疆大漢拓土萬里的昔日冠軍侯,雖風沙萬苦卻食之如飴,苦中亦有其樂。若求之不宜,便似那善詞之李后主,國破人被囚,雖錦衣玉食,卻內心困苦一生。”

      秦剛說的這一番話是有其深厚有意的。雖然由于他的介入,朝華繼續留在了秦觀的身邊,處州這里的衣食用度皆不用發愁。之前曾有袁轂的照應,之后又因跑了張康國,留下的李堯更不會為難他,但秦觀依舊未能擺脫落職的處境。在此背景下,秦剛十分擔心,老師的研佛,會不會帶來一些潛移默化的消極意念。

      比如對佛經中這句“有求皆苦”的琢磨,有多少人都只是從中聽出了“世間之事,窮苦人生,四大皆空,無求乃樂”的淺層之意,于是便消極地以“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求”,來企圖化解內心的苦悶。

      所以,秦剛則以所提的大漢將軍霍去病的例子,從另一個層面深入分析出了“有求必苦”的深刻含義,其明知西域拓疆之苦,征戰四方之苦,求勝敗敵之苦,卻無怨無悔,仗劍披甲,一馬絕塵而去,留下千古不絕之戰歌,何其苦也,又何其壯也!

      有求必苦,這不是對于至真至圣之理的屈服,而是對于萬物之道的淡然認同:我知道我所追求的事物很苦,但我堅定地堅持這樣的追求!

      古往今來的所有圣賢之人,無不如此!

      秦觀顯然是很容易想明白這一點的,他細細地看著這兩幅字,忍不住笑曰:“有求必苦,無欲則剛!恰成一副工整的對聯,徐之你的字尚欠火候,但是為師的悟道卻不及你深刻。這副對聯,非常地般配!”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聽到秦觀如此之說,秦剛便知他已領會到其中的深意了,當下放了一大半的心,趁興而道:“老師既說這是對聯,其上聯點出佛經本義,而下聯明儒家真。老師何不以道家思想再添一橫批呢?”

      “唔!”秦觀負手略一思索,便道,“橫批就為‘歸一’二字如何?”

      “妙極妙極!”

      宋代文人對于佛儒道三教合一的追求又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基本傾向于從佛道兩家經義之中尋找更多的思想精華,來配合儒家倫理的實踐規范。

      秦剛的這番努力,便是從佛經里尋出的解釋,來勸導秦觀繼續保持對于理想與未來的堅持。

      “哦對了,文叔今日寄來了書信。他在廣信軍完成的《洛陽名園記》被官家無意間讀到了,于是便想起了他的文筆與才華,立即就要把他調回京里。縱使章相公幾番阻撓,還是堅持下詔擢其為校書郎、著作佐郎,回秘書省做事,眼下已經回京了。”秦觀突然想起此事,語間頗有為李格非回京之事的高興之意。

      “是嗎?”秦剛聞此消息也是一喜,那則說明李清照這小丫頭也會就此告別她所抱怨的廣信苦地,回到她心心念念的京城了。當然了,他也突然想起,這個小丫頭已經好長一段時間沒給他寫信了。

      不過,當秦觀離開他這里后不久,秦婉倒是進來給秦剛送來了李清照寄來的一封信。秦剛急急拆開:

      十八叔如晤,待你見信之日,京城東岳廟外的古玩攤攤主都會知道,我易安居士回來啦……

      熟悉的筆跡、一如繼往的語氣,讀得秦剛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秦婉在屋內站了一會,卻發現秦剛根本就沒再注意到她,便收拾了一下方才秦觀過來用過的茶盞,抬眼見其仍然全神貫注地讀著信件,只能暗笑了一下,端著茶盞退出了房外,又輕輕地掩上房門。

      守在門外的黃小個,正焦急地等待著,見到秦婉出來便問:“怎么樣?是不是我說的那樣?不許耍賴,我可要去窗口去看的!”

      秦婉無奈地說道:“別看了,算你說準了!大爺一拿到信就像丟了魂似的。我輸你的錢,待會兒就取給你。”

      黃小個嘿嘿笑道:“快去取、快去取。”

      s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