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風流大宋 > 第161章 青苗改良法

      第161章 青苗改良法

      畢竟在新黨的眼中,所有的問題,都是昔日舊黨的栽贓、都是過去舊黨的構陷,還有的就是在舊黨影響下,大批的基層官員的不配合、不主動。

      眼下,只要能夠解決掉舊黨,那么所有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新法萬能、新法萬歲!

      萬幸的是,如今的杭州城鄉的百姓是幸運,他們的陳知州如今考慮的,并非只是上司們所要的政績、或者干脆就是對他們的盲從與聽命的態度,而是真正地想解決百姓們在青黃不接時期遇到的困難問題。

      “青黃不接”一詞最早是由歐陽修在他的《青苗第二札子》里提出,大致就是指的每年在現在的七月時間,“青”就是指春播種下去的莊稼還處于青綠色的生長階段,無法收獲來食用;而“黃”則是指去年秋收后所存下的糧食,在這個時候,不僅是百姓的家里、甚至還是官府的倉儲里,都差不多都是要被吃完了。

      所以,不僅僅是農民,包括許多的城市居民,七月便成了大家在一年中最難熬的時間。

      一些實在熬不過去的貧農、貧民就極有可能在這個時期,被迫將自己的田地、產業甚至家產變賣給地主豪強,從而淪落為奴。

      因此,當初提出“青苗法”所想真正解決的,不僅僅只是延續起大部分百姓的正常生產活動,而是能夠從根本上抑制此時不斷擴大的土地兼并與產業掠奪,從而保障大宋王朝最重要的納稅主體的穩定。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當然,這一認識的根本,自然是不指望此時的官僚階層能夠真正明白,而只是依賴于此時士人最原始的民本思想。

      陳軒便是堅持這種民本思想的士官代表,而他在自己的任上,顯然是下定了決心要解決百姓們面臨的真正問題。

      秦剛是從貸款產業的角度告訴他,青苗貸的本意是好的,執行中出現的問題就是由官府來操作的話,中間第一執行成本變大,第二參與官吏貪墨,于是好事也會變成壞事。

      如果陳軒并不以迎合上司為本意,就應該把青苗貸的執行交給市場上的商人來執行。

      于是他問秦剛:“那可有合適的商人愿意來承接杭州的青苗貸呢?”

      “提舉只要能夠有此擔當,秦剛相信,一定會有義商感動而來。”

      “秦撫勾也不必有太多的虛,老夫就知你與那明州大蕃商等人私交甚密,如果他們有意來支持此事,老夫便有意按此思路全力以赴進行推進!”

      “陳提舉一心為民,秦剛自當全力而為。”

      得到這樣的保證,陳軒也就放下了大半的心。

      秦剛這次從處州趕到杭州,原本也沒有必須的事情非要來衙門處理,一般性的公文需要他簽字的,往往會隨處州至杭州的商隊帶回去給他。只是因為意外地控制了明州的市場,不僅僅意味著處州目前正在不斷擴大生產的東西,再也不必要擔心兩浙路這里的市場消費是否飽和,而是可以毫無負擔地借助于明州的海貿出口,而實現各個產業的收益最大化。

      而且,更不要說,目前已經開始開采出來的私銀私銅,由此便有了極其方便的洗白渠道。

      所以,這次來杭州,本來就計劃約來春風得意的辛第迦,還有已經在明州忙碌了近一個多月的談建,一起商量一下接下來的發展。

      此次,有了陳軒的拜托,秦剛便有了一個新的發展計劃。

      “我們要開一家錢莊?”辛第迦聽完了秦剛的想法之后冒出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

      “只能說主體會與現在的錢莊有些相近,但是我們這次要開的絕對不是錢莊。”秦剛糾正道。

      “當然不能是過去的錢莊。”辛第迦略有不解地咕囔道,“盡管我從來不會懷疑過你的判斷。可是按你所說的這個新式的錢莊,在收取顧客存進來的錢后,不但不收他們的保管費,卻還要付給他們利息。光是這件事情聽起來就足夠地瘋狂。我就得好好地理解一下。”

      是的,這個時代錢莊的觀念中,幫助顧客保管錢財,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由于宋代的貨幣都是金銀與銅錢,對它們進行保管的話,會存在著極大的保管成本。金銀進出都需要鑒定,大批量的銅錢還需要清點。長時間下,看守、運輸、防盜等保管的成本居高不下。到了最后,銀錢的成色評估還會有變化折損的可能。所以,錢莊向存錢的顧客收取一定的保管費用,便成了一個慣例。

      而秦剛這次提出要開設一家名為“銀行”的機構,相對于錢莊,它將承諾:顧客如果將錢存進銀行之后,每年不僅不需要支付保管費,甚至還可以反過來獲得一分之息,也就是百分之十的利息,這點雖然相對于民間放貸一年高達十分的利息顯得微不足道,但關鍵它是打破了其他錢莊存錢要收費的傳統認知與習慣。

      “剛哥,顧客將銀子存進咱們的錢莊,我們得花錢建銀庫保管、還要雇人守衛安全,時間長了銀錢成色不足還要折損。有這么多的開支,為何還要反過來給顧客支付利息,這樣子做圖什么呀?”談建直接提出他的疑問。

      “所以啊,你所說的這些成本都建立在什么基礎上?”秦剛先是反問了一句,“誰說我們把銀子收進來之后就要一直存在庫房里呢?這種情況下,存進來的銀子當然只會發生成本,而不會給我們帶來收益。可是,如果我拿這筆錢去明州港買下一船貨,再交海商運出去,能獲利多少?”

      “現在哪怕是與其他海商的船隊合作,每船便可以得有八成的利潤。如果等到自己的船隊建成,至少就要再翻一番。”談建很實在地回答。

      “好的,現在你在明州的海貿會社里采貨的本錢夠不夠?”秦剛繼續問他。

      “當然是不夠啦!哦,我明白了,我們可以用顧客存進錢莊的錢去做海貿,一年下來,至少可以跑兩趟生意,而從中賺回來的錢,其實只需要拿出一點點來,就可以支付這利息。”談建恍然大悟。

      “這只是一種思路。”秦剛點點頭,但是繼續點出里面存在的問題,“不過,海貿的風險太大,有時一支船隊遇上風暴,就會全隊覆沒,這一船的貨物就全部賠掉了。從銀行的資金安全角度來看,我們對于這些資金的使用,絕對不能只押寶在海貿上,哪怕它的利潤與收益最高。其實除此之外,這些錢也是可以投在酒坊、瓷窯的繼續擴大生產方面,這里的利潤雖然沒有那么大,但卻相對很保險。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和杭州的陳知州商量過了,這次杭州的青苗貸,就全部由我們新成立的這家銀行給老百姓放貸。”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這青苗貸我倒是早有耳聞。”一直聽著的辛第迦提出了他的問題,“只是這老百姓來我們的銀行里借款,必須要到了秋后莊稼有了收成才能夠償還,萬一他們遇災歉收,或者余錢只夠繳稅,不足以償還我們怎么辦?”

      “你不要忘了我的身份是什么?”秦剛微笑道,“杭州的常平倉眼下無錢可放,所以我們的銀行是先以官府常平倉的名義幫其放貸,風險全部都壓在了我們這里,而我還承諾陳知州在青苗貸里的利息收入分給州府一半。當然,為了這一半的收益,需要他簽署以下一次的賦稅綱糧作擔保的文書。萬一到時候百姓還不上貸款,銀行就可以從這賦稅里獲得一半的補償。”

      “陳知州會同意這種擔保嗎?”談建覺得有點不太相信。

      “他怎么會不同意?”秦剛笑道,“試想一下,原先官府里自己放的青苗貸,收不上來就是全部的損失,而與我們合作的青苗貸,他卻最多只要賠償我們一半的損失。”

      “可是我們自己還有一半的損失怎么辦?”談建繼續問道。

      “這就是我們作為商人所必須要承擔的風險了。”秦剛正色道,“我們既然能夠承擔海貿遇風暴的百分百損失,為何不能承擔農民遇災無法償還青苗貸的百分之五十的損失呢?而且再說了,相對于大海上的變幻莫測,江南農賦收成歸零的風險實在是太小。所以,錢莊里的錢,有用在海貿的、有用在青苗貸的,還有我們穩賺不賠的礦山與作坊的,高回報的投資會存在著高風險,而低回報的投資卻幾乎不存在虧本的風險,這個做法便叫做風險均攤。”

      又經過細細的詳談之后,辛第迦還是再一次地被秦剛說動了,便由他這個蕃商出面,與談建聯手,要在杭州成立這么一家劃時代意義的新式錢莊。

      為了有效地區別于同一時代的其他錢莊,便依了秦剛的提法,使用了一個讓人一聽就耳目一新的名稱:

      四海銀行。

      s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