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風流大宋 > 第118章 白卷

      第118章 白卷

      更炸裂的,是其它的那些副主考們,因為這哪里只是簡簡單單的一道題目,這簡直就是徹底否定元佑年間所有政績的一篇討伐檄文。

      把題目里的主要意思翻譯過來再概括一下,就是:

      這些年來,用詩詞歌賦選出了一批不懂做事的所謂人才。他們罷除了各種新法,結果農民不富裕、役法效果差、國內水患不斷、境外異族氣焰囂張、商業難有出路。大家一起來說說,眼下應該怎么樣做才好?

      好你個李清臣,原來你虛晃一槍,前面藏拙,卻守在這里開始亮出真家伙了啊!

      怪不得在省試時他絲毫不干涉。其實詩賦取士也好,經義策論取士也罷,都是可以選拔出學習能力優異的人才,眼下走進這集英殿的便都是的。

      但是,最終誰擁護新法?誰最具有戰斗精神?誰又是未來可承襲變法主旨積極發展事業的,則非常有必要從這些舉子中甄別挑選出來。

      于是,李清臣與皇上精心設計的這道策問考題,就是要為大宋接下來的變法事業選拔出適合可用的新鮮血液。

      這是李清臣的陽謀,坦坦蕩蕩,卻令對手如鯁在喉而又欲吐不能。

      就在其他考官們恍惚猶豫中,內侍們已經將印好的考題一張張地發給了每個考生。

      雖然大家都已經聽過主考官宣讀過了一遍考題,但是不敢相信的眾人還是拿著手里的卷面題目一遍遍地確認:是的,就是這樣的題目,以這個題目來寫策,這無異于叫這幫考生明確無誤地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

      因為寫策的首個要點就是表明觀點,你是贊成?還是反對?

      當然,也有考生斷然選擇了更加激進的方式:

      就在秦剛這一側更靠近皇帝的方向,突然站起來一名考生——他的省試成績一定優于秦剛。此人直接走到中間的過道上,向對皇帝一個長揖到底,卻什么話也沒有說,便轉身向殿外走去。

      此時,殿中所有的人都愣住了,秦剛卻一下子認出了此人,正是在中太一宮聚會時背后出主意賽詩的那個洛黨學子尹焞,他這是在做什么?

      他是在公然交白卷嗎?

      殿門口有內侍欲阻攔,尹焞傲然丟下了一句話:“士人安可如此搏功名乎?”徑直推開面前之人,揚長而去。

      說實在的,僅此當眾交白卷的英雄行為,秦剛在內心還是蠻佩服的:

      為了內憫偉大的理想與立場,用最激烈的方式,斷然舍棄個人的功名與前途。但卻是以一己之失,在眾位考生心中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呼吁并激發起更多相同意見人的情緒,并借來鼓動他們采取更多對抗與不合作的態度。

      只是李清臣卻面色依舊冷峻,厲目橫掃全場,許多抬眼看向他這邊的考生,眼神稍一接觸,立即嚇得低下頭去,全場又迅速恢復了安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諸位考生開始答題吧!”李清臣冷冷地丟下這么一句話,便回到皇帝的側面給他預留的一張座位——畢竟考生會有一整天的答題時間,不可能讓主考官們總是這么站著的。

      而其他副主考的官員相互對視了一下,默契地退出了大殿,前往專門為他們安排休息的房間里去商量對策——李清臣不跟過去,似乎是對于他們這種行為的一種蔑視:到了這個時候,看看你們還能商量出什么對策呢?

      考生們開始沙沙地鋪紙磨墨,手腳快的已經開始落筆寫字了。

      看似平靜的答題過程中,一場關于新舊兩黨思想對抗的戰斗無聲地開始了:

      原本擁護新黨思想的考生如沐甘霖,文思泉涌,把在之前壓抑多年的政論觀點、亦或對于舊黨的各種批判,依著考題所指出的方向,終于能夠一抒情懷與志向,盡情地在紙上傾訴。

      而更有不少接受著傳統經義教育薰陶、信奉祖宗之法不可違的考生,好不容易在元佑九年的舊式教育中找準了自己的奮斗方向,突然有一天主考官告訴他們這一切都是錯誤的,在迷茫與不甘中,他們接受了尹焞暗示并鼓舞的方向,在考卷上奮筆寫下了一篇篇為元佑政績謳歌、對新法思潮反駁的文字。

      更多的人其實根本沒有自己的思想,他們的眼中,只有對于功名與未來的無限渴望,他們明白,無論是哪個黨上臺,只要跟得緊,自己就不會掉隊,只要口號喊的聲音高,自己就會有光明的未來。所以,他們正對照著考題,搜腸刮肚,拼湊出各種阿諛新法的辭語句,以求盡可能跟上已經表明的大政潮流方向。

      眾考生中的秦剛,盡管對這個考題同樣有所意外,但他的意外只是針對李清臣選擇的時機與方式。而在得知殿試改為試策之后,正如秦觀所講,試策的題目就非常容易可以猜出了。而秦觀給他押出的幾道題目幾乎就沒有超出眼前這道的范圍多少。

      秦剛在預定文章里對于元佑時期抨擊與批判的觀點,秦觀在批改時竟然都不以為然,只是幫助他進行了結構與字句上的一些潤色與修改。

      “策論重在作者自己觀點的表述,無論對錯正反,這都是文章的靈魂所在。老師所教的所有東西都只是在靈魂以外,而靈魂都應該是你自己的東西。”

      趙煦端坐于御座之上,正冷眼盯看著殿下努力作答的考生,這將是他真正地第一次選拔自己未來的肱股之臣。雖然他現在有章惇、有李清臣,有一眾對他堅決支持的新黨成員,但是他總是覺得,自己真正的扶佐大才還是應該在眼下的這群士子之中。

      他會是誰?會是那個秦剛嗎?

      秦剛的省試名次比較靠前,從趙煦這里,很容易就能看見他。

      雖然只是作一篇策問,還是給了考生充足的半天時間。大家不管自己的速度快慢,也得認真用完這個時間再去交卷。

      就算是正在卷中痛斥考題荒謬、力陳元佑功績的考生,他們也明白:文章內容反對的只是李清臣這樣的奸臣賊子,而任何考試禮節上的不妥都是對天子及皇權的蔑視,是他們所承擔不起的。

      至于尹焞,人家本身是懷了殺身成仁的決心,走的是清流路線,是學不來的。

      趙煦的坐功是一流的,這也是得益于元佑以來八年多的鍛煉——在無須他任何表態與意見的朝會上,他總是能夠穩穩地從頭坐到尾。

      臨近午時,已經陸陸續續有考生開始交卷了,殿試依然要采取糊名謄卷的制度,然后再交給考官們進行嚴格的評定,再擬定排名建議,最終才能呈交給官家定奪。

      看到考場一切都很正常,而且交卷之后,多半都是考官們的事情了,趙煦開始覺得有點疲倦,便把殿中之事交代給李清臣,轉身至殿后休息去了。

      而交了試卷的考生,并不能離宮回去,而是被帶到外面的禮部偏殿,等候今天的殿試結果——不管時間多晚,這個結果都是會當天公布出來的。

      到那個時候,元佑九年甲戌科的科舉結果才算是蓋棺論定。

      a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