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剛交完卷出來的時候,正好遇見了四處張望的趙期與岑穰,他們交得稍早,正好碰在了一起。
秦剛看見兩人也頗覺親切,于是就默默地走了過去,虛揖兩下,以示見過了禮。
大家象征性地問了問彼此的感覺,因為今天最終是一定會公布殿試結果的,所以大家也就默契地不去追問各自的答卷情況,無非聊些天氣如何、過幾日何處可以踏青之類的話題。
在偏殿里的考生已經不少,大多都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相互低聲地進行著小范圍的交流。
而隨著最后一名考生交卷并出來,偏殿里的聲音也漸漸大了許多。
一旁的禮部官員也不以為然,反正現在都考完了,誰能說得清這里面哪個人,稍后會不會就被宣布為狀元,更說不清其中的誰在幾年后就能成為他的們上司、甚至朝中的宰執。
所以,只要不是喧鬧得太過分,一般也不會進行阻攔。
只是誰也不會意識到,此后的集英殿,即將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君臣大對決。
殿試雖然只是一篇策問,但整個嚴謹的評定流程卻絲毫不能馬虎。
經過謄抄后的試卷,首先由初審考官提出定等意見,再次彌封后,交由覆考官定等。最后再由詳定官啟封對照初審和覆考評判的異同,以明確最終名次。
而這一名次再交由最早負責糊名的官吏,由他們揭開原考卷的糊名部分,將確定下來的名次,對應到考生的姓名,再與其原卷,一并呈送給御座之前。
對于這一整套流程,在禮部官吏的輔助下,考官們執行得嚴絲合縫,非常流暢。所以,本屆科舉殿試的建議名次名單及試卷送過來時,竟比往屆還提早了一個時辰。
站在集英殿外的小吏們看看天色,心想,今天是不是可以提早回家了嗎?
集英殿內,經過午休后的趙煦顯得精神了許多。他看了看正在御座前的李清臣,這位老臣正拿著考評官們送來的結果名單在看,但他的雙手竟然在不住地顫抖,同時似乎也在努力平息著胸口正起伏的怒氣。
“李卿,這考評結果如何啊?”
“老臣請陛下看后,要以御體為重,萬萬不可動怒。”回過神來的李清臣深吸了幾口氣后,猶豫著將手里的結果呈上。
趙煦先看了名單后倒也沒什么,其實這些名字對于他來說,基本上都一樣地陌生。他只是在這份名單中尋找秦剛的名字,一連從開頭看到一甲、再看了二甲,都是沒有尋見,便有些感覺不對了。索性從最后一等的五甲看起,果然發現列在了倒數十幾名處。
“啪!”趙煦面色難看地將結果拍在案上,一招手,內侍立刻捧上了六疊試卷,都是考生的原卷,按照評定結果的等級排列。
李清臣再次躬身提醒:“老臣再請陛下息怒。”
趙煦板著臉點了點頭,直接從第六疊,也就是最后一等的五甲試卷里翻出了秦剛的卷子。
卷面的字跡端正悅目,再看下來,行文流暢、敘理生動、層層推進、一氣呵成。更重要的是,該策文不僅呼應了考題對于元佑政績的強烈批判,更是深刻地揭示出這一切的背后,乃是抱殘守缺、不思進取的從政思想,培養出了一批不求上進、唯求無過的官僚懶吏。
趙煦雖然年輕,但是他八年來端坐于朝堂政事堂,雖然幾乎不參與政務討論,但是耳聞目覽,各類奏章、進策也見過了不少。眼前這份秦剛的答案居然被判為第六等的末尾,實在是匪夷所思。
趙煦重重地哼了一聲,將手中的試卷示意內侍傳給李清臣看看。然后他又轉回頭,拿起被判為第一等的幾份試卷。
結果草草看過,臉色頓時漲紅、氣息開始急促起來。
然后再打開第二等的一甲試卷,再看第三等的二甲試卷。
他越看越快,手中的試卷被翻得啪啪作響,緊接著,忽地一聲,便將手中最后看的一卷整個擲于地上,再也忍不住地怒吼起來:“都反了嗎?都是如此地不把朕放在眼里嗎?”
因為他已經明白了秦剛名列末等的真正原因了:判為前三等的卷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完全批判本次的考題。甚至毫不掩飾地在名次排列中展現出考評官們評分定等的規律:對題目批判得越厲害的,給的名次越高。
“叫考評官們都過來!”趙煦是咬著牙根說出了這幾個字。
兩名副主考以及其他幾位考評官進殿的時候,就做好了迎接皇上怒火的準備。
在此之前,他們早已經商量過了,必須要堅守“元佑德政”的底線,必要的時候,不惜以集體辭官的方式向皇帝進諫。
“臣等……”一行人進來拜過禮后,領頭的一名副主考正準備開口,卻突然被皇上打斷:
“朕叫你們過來,并不想聽你們的任何理由。我倒是有一個問題想問問你們,如果一開始那個離開的考生,在他的空白答卷上寫下了名字的話,你們是不是會把這張白卷,評為今科的狀元吶!”趙煦在吼出最后的兩句時,近乎于咆哮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一批考評官們嚇得立即全部跪下,并在皇帝的怒火中瑟瑟發抖。其實除了挑頭的兩三人以外,其他人此時還是挺后悔的。怎奈評分時多是舊黨人士掌握話語權,不得不被裹挾了進去。
而且有人在心里嘀咕著:皇上其實說得沒錯的,之前的確還真有考官建議直接錄取尹焞為狀元。只是想來此事過于荒唐,還算是被當時的大家否定了。
“你們拿著朝廷的俸祿,就得為朝廷分憂。這三年一度的科舉考試,乃是為天下聚才、為朝堂助力,你們就是這樣給朕來聚才、來助力么?”趙煦發泄完了情緒之后,轉頭對旁邊的李清臣問道:“李卿,你說今天之事該如何處理?”
李清臣上前一步道:“本次殿試,眾考評官相互勾結、排除異已,以一已之好惡,違背科舉取士之根本原則,其擅列之等次,上負皇恩之浩蕩、下違考生之努力。其結果應判無效。臣請陛下下旨,擇日重新殿試。”
這席話等于完全否定了這批考評官的所有努力,你作弊嘛!拉偏架嘛!我直接掀桌子,成績作廢!看誰厲害呢?
跪著的幾人心里一片寒意。
誰知趙煦反倒笑了,反問道:“為何要讓本次殿試都作廢呢?考題何其有錯?考生何其無辜?作廢的應該是臺下的這批無知書蟲判出的結果。李卿,傳朕的旨意:前次考評結果作廢,將這些考評官交大理寺審理,查其有無相互勾結與外部托請之事。現立即更換考評官,還是這批考卷,重新進行評定!”
“臣領旨!”李清臣立即挺身退下,著手重新安排考評官的事情。
一批原先的考評官竟當場暈過去兩個,更有一兩人在被侍衛拖走時,急得大叫:“陛下,臣冤枉啊,臣是不同意這個評分的,臣爭不過他們呀!”
經過李清臣與禮部官員的緊急商定,一眾小吏立即拿了新名單飛奔出宮召集相關的人員。
幸好,大家都知道今天是朝中殿試的重要日子,名單上列出來的人,有的便在官衙辦公、有的就候在家中,沒多長時間,新召集的一批考評官就聚齊在了集英殿上。
“也別再搞糊名那么麻煩了。眾卿就直接在這集英殿上,將各份試卷打開。依然按你們的初審、覆考與詳定流程走,出了結果就給朕!朕就坐在這里等。”此時說話的趙煦頗為疲憊。
“臣等遵旨!”
這次召來的考評官多是李清臣指定,大多都是新黨、或者是有著新黨傾向,況且在被召來的半路上就已經知道前一批考評官們身陷大理寺獄的原因了。
除非他們也懷有偉大而崇高的人生理想,敢于將自己的前途押在大理寺的審訊之后。
于是,對于現在的這一批考評官來說,他們審卷定等的原則也就簡單了,直接反過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