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身著粗布破襖的老少二人正拉住其中一輛有木炭的車轅木道:“這車炭我不賣了!”
對面也是兩人,衣著就光鮮了許多,其中一瘦削的漢子冷哼著說:“你不賣給我,還能賣給誰去?我好心收了你這車炭,不過叫你們幫我搬搬而已。”
而老者旁邊的破襖年輕人卻道:“不是我們不愿意幫你搬,而你們這是想把這沒燒好的木炭混在好木炭里面去坑人,我們不想賣給你們了。”
那瘦削漢子卻給氣笑了:“真是好心遇上愣頭青!再說了,你把木炭賣給了我,還管我怎么弄?又管我用在何處?”
瘦削漢子旁邊的人也說:“你們這車炭在整個東京城不會有人要,不賣給我們,你們拖回家去,一個子兒也得不到。”
老者漲紅了臉:“木炭沒燒好,我們認。你們壓價,我們也認。可你們拿了去以次充好去坑其他人,我們情愿不賣了。”
然后他們都看見了巷子口的秦剛三人,那瘦子便轉過身來,把賣炭的那兩個人拉往更里面一點,并壓低了聲音想繼續勸說。
秦剛轉身對身后兩人說:“走,在旁邊找個地方坐下,喝點東西暖暖身子。”
巷子旁邊就有一家小酒肆,三人進去找了張桌子坐下,叫店家燙了一壺酒,又叫了些熱饅頭和咸菜。
這時,就從門口看到那老少二人從巷子里把裝著木炭的車子拉了出來,看來還是沒答應賣。
秦剛便對黃小個說:“趕緊去叫住他們,就說我想和他們談談木炭的生意。”
黃小個已經習慣了秦剛的各種奇怪決定,應了之立即跑出門去。
秦湛倒是有點奇怪地問道:“十八叔是何意思?他們這車木炭聽著便是不好用的。”
秦剛卻笑道:“我做的不是他們的這車木炭生意,是他們的人品生意。”
很快,黃小個領著賣炭的老少二人進來了,看得出,他們身上衣襖多有破舊,難遮寒氣,走到桌前時,還在不住地搓手跺腳。
秦剛趕緊叫他們坐下,指了指桌上的饅頭等說:“二位想必此時定也腹中饑餓,先吃點饅頭,再喝兩口酒暖一下身子,然后我們再談一下生意。”
兩人瞧著桌子對面的秦剛、秦湛都很面善,而桌上的饅頭又更是誘人,謝過之后,在衣服上擦了擦手,狼吞虎咽地開始吃了起來。
一人三個饅頭下肚后,年紀大的那人就很不好意思地對秦剛道:“謝過兩位官人了,想必方才二位聽了我們和那木炭販子的爭執,不知要找我們談什么生意?”
秦剛笑笑反問道:“我是淮南人,剛剛入京,手頭有點余錢,想做點木炭的生意,不知老丈可有什么教我。”
“官人說重了,哪敢有什么教的話。”老者端起面前的酒碗喝了一口,長出一口氣道:“不過官人拿老漢當回事,便就有一說一了。老漢我姓錢,大家都叫我錢老六,這位是我兒子錢阿牛。我們住在北城外倉王村,家里有兩口窯,從我爺爺起就做燒炭營生。要說早些年吧,趁著天寒時,也能多掙些錢,忙乎五個月,一家人一年的生活費好歹能湊個差不多。平時再做點零活,也能攢點。但是這兩年不同了,官人你要是想賺錢,千萬別做這個營生了。”
“這倒是為何?”
“因為眼下有了石炭,從河東運來的石炭現在是越來越多。”老者嘆氣道,“這石炭雖然煙太大,味道也重。但禁不住它便宜啊,冬天時比干柴都便宜。所以,這城里城外的窮人家也就都改用了石炭。只剩下一些富人以及官員們還愿意用些木炭,可正因為如此,他們對這木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
秦剛一聽便明白這所謂的“石炭”就是指煤炭了,宋代對于河東也就是山西的煤礦已經開始大量開采,只是采煤工藝還有問題,挖出的煤炭直接燒,便有太大的黑煙,并且嗆人。
那個叫錢阿牛的年輕人此時也吃飽了,接過他父親的話說:“好木炭便需要用好木柴來燒。今年這好木柴的價格都翻了一倍,但木炭的價格卻漲得不多。我們想著就買了便宜的木材,結果運氣也不好,窯口破了沒來得及發現,所以這車木炭就沒燒好。要是賣不出去的話,估計今年起碼兩個月都白干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所以,老漢見官人面和心也善,就奉勸一句,這木炭生意不好做。要是燒出來的木炭不太好,別人就情愿用石炭了。而要想燒得好,這好木柴的成本就大得讓你賺不到幾個錢。”
秦剛聽了后,點點頭道:“多謝老丈指點。只是眼下你們又將作何打算呢?”
錢老六苦笑著道:“我原想著今天會餓著肚子把炭拉回家,眼下多蒙官人照顧,多了個肚飽。所以這也算是天無絕人之路。家里不是有兩口窯么,大不了我把這兩口窯去做個典押,換點本錢再去重新買些好木柴回來燒,只要木炭能夠燒得出來,就能有錢賺,總不致于能讓一家人都餓死吧!”
秦剛點點頭,突然換了個話題問:“那你們在好的年景,一個月靠燒炭能掙多少錢?”
“這要說就是三年前了。”錢老六的眼神有點回味的幸福感:“一個月最多可燒六次,每次可以燒出兩車炭,然后去掉一開始的買柴錢,這樣一個月下不,就能有近十貫的結余。冬天五個月,家里七八口人的口糧就有了。還多了些錢,就給我家阿牛娶上了個媳婦。”
“十貫錢……窯上有幾個人干活?”
“家里有五六個干活的。”錢老六回答得很快,但眼神卻有點迷惑。
秦剛的手指在桌上敲了敲,非常直接地說道:“剛才老丈也說了,你想把家里的炭窯典押出來。要是這個樣子的話,不如我們來做個合作。我來雇你們家幫我來燒木炭:所有買木柴所花的錢,都由我出!需要新修炭窯的錢,也是我出!燒好的木炭,拉到城里來,我負責賣!你們只需要按照我的要求去燒炭就行,我可以一個月給你們家十五貫的工錢。如果覺得好的話,咱們就簽個契約,幫我干滿三年,不僅原先的兩口炭窯,包括在這其間能夠多修出來的炭窯,也全歸你家!干不干?”
注:《宋代物價研究》京城東窯務出賣石炭,每秤(15斤)定價六十文。就是每斤四文錢。木柴根據質量,每斤三至八文不等,而木炭差不多要到每斤十文錢。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