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因為兒子在端陽詩會上贏得了一筆賞銀,正好逢上隔壁的院子出售,于是也就順便買了下來。
秦福最初的打算,只是把那座院子做個簡單的打通,然后就因陋就簡地整理整理,雜貨鋪的門面還保持著原樣,內部改善一下家里原先實在過于擁擠的環境就行了。
只是沒想到,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兒子便迎得了圣旨、獲得了官身與封賞。
再下來,便是各家的賀禮、禮金,以及水泥會社的生意分潤一發而不可收拾,秦家的經濟狀況用“一步登天”來比是毫不夸張。
保長王麻子前陣子來得比較勤,在他的建議與勸說下,秦福也開始覺得需要把家里的房子進行一定的改建。而且現在無論是時間與財力,都不在話下。
兒子現在可是承務郎,而且據軍衙里來的人透露,這次毛知軍又以“牛痘”一事再次為秦剛請賞,那再進一階就有可能到正九品的承奉郎或是承事郎。
雖然說大宋律令并不禁止官員家屬從商,但是在堂堂官員的宅院門口開著雜貨鋪,進出都要從店堂里穿過的話,的確還是有失身份與體統的。
崔家早就來拜訪過秦福,說是十分感謝承務郎的前后照顧,眼下水泥生意那么火熱,他們就想著把重頭與重心都放在那里,他們家原先在城東的有一間鋪面,十分適合經營土產百貨,現在正想轉讓出去,便問秦福是否感興趣。
面對崔家的交好之心,正合上秦福當下的遷店打算。于是,在秦剛的同意之下,和崔家商量了一個彼此都認可的轉讓價格盤下來,然后就將家里的雜貨鋪移到了城里。
新的店面不僅是在城里,而且面積也比以前擴大了不少,又因為店里增加了許多直接從秦家莊里出產的物品,所以幫工便由負責從莊里送貨的兩個后生子弟承擔。
而黃小個則完全留在了北窯莊的家里負責打理各種雜事。
關于新宅院的改造,其實也不需要秦福多操心,早就有秦水生帶人來一并包圓了。
原先的兩間鋪面外面直接新砌成了墻面,然后按照大戶人家的標準,在中間改成了氣派了許多的大門。
店面的位置改成了門廳、門房以及兩邊各一間的客房,然后里面兩邊的院子在打通后保持不動。
后進的房子,新買的那處還算好,保持了原樣。只是早先的秦家老屋早就破舊不堪,這次便決定索性推倒了重蓋。
用了上新出的水泥修砌,外面不顯山露水的,里面則看起來又是寬敞、又是明亮,關鍵是牢固程度則是過去所不能相比的。
就在水生幫秦家快要修完之時,街坊上就來了兩三家人,在仔細參觀了新房子,又詢問了他們翻蓋的工藝與成本之后,迅速地達成了幫他們家翻修房屋的合作意向。
眼看著水生便可以沿著這條路,向建筑行業好好地發展了。
在家里重新翻修改造的這段時間,秦剛索性帶了小妹盼兮住去了秦家莊。
這段時間學堂放假。盼兮可以隨他一并在睡足軒里做些功課,順便讀些可以看的書,萬一有什么問題也可以問他。
盼兮在秦家莊過得也是開心,畢竟她還只有十歲,學習的新鮮勁過去之后,鄉下的各種玩耍還是最吸引她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聽說盼兮來了莊上,徐夫人也經常會叫她過去。
徐夫人為秦觀生了一子二女,兒子秦湛三年前應舉未中,之后便一直在京城跟在父親身邊侍奉并繼續讀書。
而兩個女兒都已出嫁。長女秦蘩,嫁的夫婿葛張仲,阿翁注:宋代女子稱丈夫的父親為阿翁是真陽知縣葛書舉,也是秦觀在蔡州任教時的好友。而二女秦蘊,則是許配給了范溫,其阿翁則是現在京中與秦觀同在國史館就職的著作郎范祖禹。見本章后注
所以此時,徐夫人身邊已無子女在旁,對于乖巧活潑的盼兮,自是非常地喜愛。
這日,秦福從城里托人帶話給秦剛,說家里有急事需要他趕緊回去一趟。
秦剛想著是不是哪兒出什么事,匆匆忙忙地趕回城里家中,卻見一切正常,只是父親房中多了一人,便是馬員外。
看見秦剛回來,馬員外格外熱情,趕緊上前給秦剛見禮。
一番寒喧之后,秦剛這才知道父親叫自己回來,是因為馬員外上門來作的一個媒。
按宋時的習俗,男子十六歲、女子十四歲便要著急操心他們的婚娶事宜了。即使是許多人會拖到十八九歲成婚,但婚約卻大多都已早早定下。
秦剛今年十七歲,早前因家里窮,也就不會有什么媒妁上門,這事也就成了秦福的一塊心病。
那時只盼著秦剛能考個貢士,獲得士子身份,從而可以鯉魚躍龍門,實現人生的翻躍。
但是現在的情況可不一樣了,眼看著秦剛年紀輕輕便得了欽賜的承務郎,這不僅僅在高郵,就算是放到了整個淮南東路,也是少見的罕事啊。
再來看經濟家境,秦家先是擴建了宅院,后是進城新開了店鋪,再加上這陣子整個水泥生意紅紅火火,而大家又都知道水泥會社的背后大股東正是秦剛。于是,高郵城各家有配適女兒的,無一不把秦剛視為了最佳快婿之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所以最近,秦福在督修房屋的同時,算是把四里八方的媒婆都接待了個遍。
當然,秦福此時也明白,自家兒子的身份那是水漲船高。尋常人家的女子,任那媒婆講得是天花亂墜,也是不為所動。
而今天把秦剛叫回來,是因為馬員外這次來作的媒,著實讓他覺得很不錯。
知道了馬員外的來意,秦剛有點哭笑不得。
雖然宋代法律規定的結婚年齡底線很低,可看周圍眾人的成婚年齡,男的大多會在二十歲之后,而自己才十七歲,還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出名堂,哪有這個時候就談婚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