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卻既非四書五經,也非治國方略。
“伯琮啊,當皇帝最要緊是懂得用人。”
劉禪夾起一塊火腿,語重心長,剛好讓亭內人都聽清。
“好比當年劉備與諸葛丞相,哦,就是孔明先生,
“劉備何等英雄?可他對諸葛亮聽計從,軍政大事全權委托!
“為啥?因為諸葛亮是能臣啊!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瞎指揮就是添亂。”
趙伯琮聽得一愣,筷子都忘了動。
他自幼受教于大儒,學的是圣賢之道、帝王心術,何曾聽過這等近乎市井管家般的為君之道?
還是在眾妃面前?
“父皇教誨,兒臣謹記。只是……史書常,君王需乾綱獨斷,平衡臣子,若……若全權委托,豈非有失人主之威?”
他下意識地回應,帶著少年人的求知欲。
一旁,吳皇后持茶盞的手微微一滯。
“官家對岳飛的倚重,竟到自比劉備托孤的地步,還當眾宣講?”
她心中覺官家行事愈發難測。
張婕妤手心冒汗,既盼養子領會圣意,又怕這離經叛道的理論引非議。
劉禪渾不在意地擺擺手:
“什么獨斷不獨斷的?能打贏仗、治好國才是正經!
“你看那劉備,把事交給諸葛亮,自己省心省力,江山不也打下來了?”
他見趙伯琮還是似懂非懂,便用更直白的話說道:
“所以啊,日后你當了家,也得像朕一樣,找個像岳卿這樣忠心又能干的能臣,
“幫你……嗯,幫你打架!把最難啃的骨頭交給他,你自己坐鎮后方,穩住大局就行,千萬別瞎指揮!記住了嗎?”
“幫……幫我打架?”
趙伯琮目瞪口呆,喃喃重復著這幾個字。
“父皇,這……這為君之道,兒臣在太傅處未曾聞也。”
“太傅當過皇帝嗎?一些事情就亂說,想當然。”
劉禪沒好氣的翻了個白眼。
聞,趙伯琮瞬間呆若木雞,一時不知該如何接話。
隨后,他心中不禁惡趣味的想著,如果太傅聽到這句話,會是何種反應?
但他畢竟聰慧,努力消化著這驚人理論,然后問出了盤旋在許多人心中的問題:
“父皇,兒臣斗膽,岳招討固然忠勇,然父皇對其信重,似乎遠超常理,
“甚至超越了韓、張等諸位宿將?此中,可有兒臣未能領會之深意?”
劉禪一聽,來了精神,這問題他可太會回答了!
他放下筷子,臉上露出一種這你算問對人了的表情:
“這還不簡單?信人不疑,方是明君!”
他聲音洪亮。
“朕與岳卿……呃,朕待岳卿十足信任!他忠心為國,能打勝仗!
“這就好比太祖皇帝,若不信趙普,能開創大宋基業嗎?”
趙伯琮若有所思,卻又想到另一層,小心翼翼地問道:
“父皇圣明。然兒臣聽聞,韓世忠、張俊等幾位太尉,近日似有郁郁之色,
“皆為國家柱石,若因父皇待岳招討過于優渥而心生間隙……”
這個問題更加尖銳,直指君王平衡之術的核心。
亭內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