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看著同伴們滿足的樣子,心中更是感慨萬千。
他再次深深一揖,聲音帶著無比的真誠:
“陛下不以我等學子卑微,待之以誠,賜之以食,更以羽林郎相期許……
“此恩此德,學生等沒齒難忘!今日之蜜餞,不僅甜在口中,更暖在心間!
“學生等必當發奮苦讀,他日若能位列朝班,定效仿陛下推心置腹、信任賢能之風,為我大宋中興,竭盡綿薄!”
其他太學生也紛紛停下咀嚼,肅然附和:
“愿為我大宋中興,竭盡綿薄!”
看著這群朝氣蓬勃、因幾塊蜜餞便對自己死心塌地的年輕人,劉禪心里滿足極了。
他就像看到了季漢朝廷上那些年輕面孔。
而一直侍立在旁,默默看著這一幕的藍珪,心中卻是另一番驚濤駭浪。
他伺候官家以來,何曾見過官家如此毫無防備、如此真誠開懷的笑容?
更別提如此隨和地與臣子分享食物、談笑風生了。
以往的官家,便是賞賜,也帶著天威難測的疏離與考量。
“陛下的性情……當真是與以往判若兩人了。”
藍珪暗自思忖。
“雖說如今這般……這般隨和得有些過了頭,全無天子威嚴,若讓那些老翰林看見,怕是又要捶胸頓足了,但是……”
他看著劉禪那快樂的笑容,看著那些太學生們發自內心的崇敬。
藍珪那早已被宮廷生活磨礪得冰冷的心湖,竟也泛起了一絲微瀾。
接見結束后,陳東等人如踩著云朵走出了皇宮。
懷中緊緊抱著那御賜的蜜餞盒子,就像抱著無價的勛章。
接下來,皇帝親切地稱他們為朕之羽林郎,并賜予御前蜜餞,甚至讓他們當場品嘗的消息。
迅速傳遍了太學,傳遍了臨安城的每一個角落!
若說此前劉禪的舉動在民間毀譽參半、爭議頗多。
那他接見太學生的行為,便如一道信號,點燃了臨安的民心。
酒肆茶樓、市井街巷,民眾議論風向明顯轉變。
“聽說了嗎?陛下稱太學生為羽林郎呢!把讀書人當自己娃兒疼啊!”
“可不是!還賜了蜜餞!陛下雖是天子,卻沒架子,心里裝著年輕人和前線將士!”
“陛下為岳元帥,連私房錢和宮里寶貝都拿出來了,是真心要打回老家去啊!”
“那些當官的整天說祖制、體統,攔著陛下打仗!還是陛下和太學生明白!
“咱們小老百姓誰不想安穩回老家?誰愿意一輩子窩在江南看金人臉色?”
“岳元帥是好人,陛下也是明君!咱們支持北伐!”
“對!支持陛下!支持岳元帥!”
一種樸素而強大的認同感,在南宋民眾心中生根發芽。
民間支持北伐的聲浪陡然高漲。
商人受鼓舞,主動愿借款給朝廷,不求高利,只盼王師北定中原。
青壯年被羽林郎之稱激勵,萌生投軍報國之念。
而深宮中的劉禪對此并無太多深思。
他只覺太學生可愛,支持自己的人多了是好事。
吃著蜜餞,看著北方傳來的最新戰報,心里美滋滋的。
“看來送蜜餞這招果然好用,”
他得意想。
“下次給相父……呃,給岳卿送信,再多塞幾盒好的!”
他不知。
朕之羽林郎這隨口稱呼與幾盒不起眼的蜜餞,已無形中為他凝聚起遠比朝堂爭斗,更為深厚強大的力量。
那就是……民心!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