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安和蔣陽去廚房做飯,李村長和村長夫郎就抱著喬然和三寶不撒手,李昌華和徐青陽就坐在一旁陪著。
李村長是過來人,徐青陽現在也是喬家的人了,是他正兒八經的外孫婿,就免不了多說幾句。從尋常過日子到種地的技巧,再到人情往來上面,李村長提點了徐青陽不少,徐青陽對科舉的事知道得很詳細,但其他方面就不太了解了,李村長說的正好是他所欠缺的,所以徐青陽聽得很認真。
越聽李村長說徐青陽就越是覺得自己以前確實是對周邊的事物了解得太少,李村長的‘博學’是徐青陽萬萬沒有想到的。
怪不得老話會說不聽老人吃虧在眼前!
老人們在學識上可能確定比不過年輕人,但他們人生的閱歷和從人生的閱歷中得出的經驗是他們怎么也比不上的,因為那是歲月的沉淀。
因感覺李村長好像什么都懂一點,徐青陽想到了家里那群還被關在豬圈里的雞鴨,猶豫了一下之后還是開口問道,“不知外祖可會做雞籠?”
“雞籠?”李村長疑惑,“你問這個做什么?我記得喬家不是有個雞籠嗎?”
徐青陽趕忙解釋,“因降低了束修,鄉親們為了感激我送了不少東西過來,雞鴨也有一些,家里的雞籠就不太夠用了。”
李村長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指了指李昌華,“你舅舅會做,你找他去吧!”
徐青陽立即把視線轉到李昌華身上,李昌華已經站起來了,抬腳就往外面走,徐青陽趕緊跟上去。
“先帶我去看看雞鴨。”李昌華出門后突然說了一句,徐青陽微愣了一下之后走在前面帶路。兩人來到豬圈前,徐青陽不好意思的說:“都在這里了。”
李昌華看了被關在豬圈里的雞鴨以及和羊養在一起的小鵝崽怔愣了好一會兒之后才轉過頭看著徐青陽,那眼神特別的復雜,徐青陽根本來不及解讀李昌華就把視線收回去了,“家里有木頭嗎?沒有的話我去砍竹子也行。”這根本就不是做一個雞籠就能解決的事。
徐青陽從來沒有被人用那么復雜的眼神看過,不過他也知道把雞鴨養在一起還放在豬圈里的行為很那啥,所以也明智的沒有追問,“木頭都放在后面了。”李昌華聽完直接就往屋后走,徐青陽需要小跑才能追上。
李昌華挽起袖子,一副準備大干一場的樣子,“去準備鋸子,砍刀,再拿根長凳過來。”
徐青陽把李昌華要求的東西記下,立即轉身回屋去找。把李昌華要求的東西都找過來以后,徐青陽發現李昌華已經把羊和小鵝崽移到旁邊了,原先養羊和小鵝崽的地方已經被他清理出來了。
“舅舅,東西拿過來了!”徐青陽把東西遞給李昌華,李昌華把東西接過后對著徐青陽說,“你先把以前的雞籠挪到一旁去,再把位置清理出來,還有豬圈里的雞鴨也先弄出來找個地方關著。”
他需要把這塊地方重新規劃一下,要不然就算他再做一個雞籠看著還是很亂。
“好!”徐青陽擼起袖子就開始干,需要手藝的活計他不會干,但打打雜還是沒有什么大問題的。
見徐青陽二話不說的就開始行動了,李昌華眼里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神色,雖然徐青陽的身板子看著就不結實,但還是有一些可取之處的。
李昌華去屋后搬了一些自己需要的木頭過來,徐青陽把李昌華吩咐的事情做完了以后也幫著一起搬。
喬家的豬圈和養雞鴨的地方是連在一起的,不過喬家以前養的雞鴨很少,所以留的地方就不是很大,這次李昌華打算把養雞鴨的地方擴大一些,還要分別制作雞籠、鴨籠和鵝籠,雞鴨雖都是家禽,但養在一起久了還是不行的,特別是有鵝在的情況下。
鵝的脾氣可比雞鴨大多了,仗著體型比雞鴨大,慣會欺負弱小的。
至于羊,李昌華打算把它們養在豬圈里,豬圈只需稍稍改動一下就可以了,反正接下的三年喬家也不會養豬,這豬圈留著也是浪費。
規劃好了,李昌華就開始動手了,先從改造豬圈做起。
徐青陽一直跟在李昌華身邊打下手,遇到不懂的問題時還會虛心求教,而原本沉默寡的李昌華突然就變得健談起來,把徐青陽說的一愣一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