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日號”引擎的成功點火,如同在死寂的棋盤上落下了一枚決定性的棋子。它宣告了人類文明并非只能被動等待滅亡,而是有能力、有決心主動出擊,去爭取屬于自己的未來。這份希望的火種,迅速點燃了地下都市每一個人的熱情。幸存者們自發地組織起來,投入到“逐日號”的后續建造與準備工作當中。艦橋的控制系統在葉嵐的帶領下日臻完善,伊萬諾夫指揮著工程隊對艦體結構進行最后的加固,秦婉則在為首批船員篩選和培訓做著準備。整個地下都市,都沉浸在一種緊張而又充滿希望的備戰氛圍中。
然而,越是巨大的變革,越容易觸動既得利益者的神經。方舟計劃的加速推進,不可避免地撞上了保守派那堵頑固的墻。
議會大廳內,氣氛比以往任何一次爭論都要凝重。這一次,保守派的領袖,那位年過七旬、前聯邦科學院院長陳啟年,再次站了出來。他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激動,取而代是一種深思熟慮的、沉重的語調。
“凌統領,”他微微欠身,語氣卻帶著不容置疑的質疑,“‘逐日號’的成功,固然可喜,但我們不能被一時的勝利沖昏頭腦。首次引擎點火成功,僅僅證明了我們解決了動力兼容性問題,但這艘船,這整項‘方舟計劃’,依舊充滿了未知與風險。”
他環視全場,目光掃過那些因希望而變得激動的年輕議員。
“我們提出的‘分批次移民’計劃,才是最穩妥的選擇。”陳啟年的聲音提高了幾分,“我們可以先派遣一支小規模的先遣艦隊,搭載最核心的科研人員和戰斗人員,進行一次試探性的遠航。他們的任務不是尋找新家園,而是探明‘仲裁者’艦隊的動向,繪制安全的星圖,測試長途航行的可行性。如果他們成功了,我們再大規模跟進。如果他們失敗了……我們損失的,只是一支精銳的小隊,而不是整個人類文明的火種!”
“賭上全族命運的豪賭,我們賭不起!”
他的話音落下,立刻得到了幾名長老的支持。
“陳首席說得對!我們不能把所有希望都押在一條船上!”
“是啊,萬一‘逐日號’在星海中遇到不可預知的危險,我們豈不是要步先行者的后塵?”
保守派的聲音匯成一股洪流,試圖再次將“方舟計劃”拉回他們認為安全的軌道。
凌夜坐在首位,臉色平靜,但緊握的拳頭,還是暴露了他內心的不平靜。他知道,保守派的擔憂并非全無道理,但他們的提議,卻是用最穩妥的方式,走向最慢的滅亡。
他沒有立刻反駁,而是緩緩站起身。他沒有去看那些反對的面孔,而是激活了面前的全息投影。
光芒閃過,一艘巨大、猙獰、充滿了無機質冰冷美學的菱形巨艦,出現在議會大廳的中央。它的線條流暢而致命,艦體上遍布著復雜的能量節點和炮塔基座,散發著一股令人靈魂戰栗的威壓。僅僅是三維投影,就讓在場的許多人感到了窒息。
“各位,”凌夜的聲音平靜,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寒意,“這就是‘仲裁者’的先頭艦隊。根據‘守望者’提供的情報和他們殘留的影像資料,我們還原了它的大致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