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的晨霧還未散盡,食堂的鐵皮棚下已經排起了長隊。鋁盆里的玉米糊冒著熱氣,白面饅頭被裝在竹籃里,由蘇清雅和兩名女幸存者逐一發放。隊伍末尾,一個穿褪色工裝的年輕男人突然擠到前面,伸手要抓第二個饅頭:“我昨天搬了三箱礦泉水,該多吃一個!”
“規矩是每人一個。”蘇清雅按住他的手,聲音溫和卻堅定,“搬水是貢獻,但昨天還有王嬸熬了整夜的藥,張叔修了漏雨的屋頂——貢獻不分大小,都記在本子上。”
年輕男人瞪圓眼睛:“記本子有啥用?能當飯吃?”
“能。”凌夜的聲音從隊伍前方傳來。他穿著深灰色工裝,手里端著和眾人一樣的玉米糊,目光掃過人群,“從今天起,基地實行‘貢獻度制度’。搬物資、修設備、照顧傷員、巡邏警戒……每做一件事都記一分。每月結算,積分高的可以優先選物資、選住處,積分低的……”他頓了頓,“就得多干活。”
人群里響起細碎的議論。一個抱著孩子的婦女小聲說:“我家老李前天去后山撿柴,摔斷了腿,算不算貢獻?”
“算。”凌夜點頭,“龍武,把老李的情況記下來。”
龍武從懷里掏出個牛皮本,快速記錄:“李建國,搬運柴火時受傷,醫療組評估為重度勞動,加三分。”
年輕男人不說話了,悻悻地縮回隊伍。蘇清雅趁機解釋:“積分不是唯一的,我們還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比如孕婦、老人、孩子,會額外獲得基礎積分。”她翻開手邊的登記冊,上面密密麻麻記著名字和數字,“這是昨天的記錄:林薇巡邏時發現三處安全隱患,加五分;秦醫生治愈了兩名發燒患者,加三分;王鵬修好了發電機,加十分……”
“那我昨天撿了二十個罐頭呢?”隊伍里有人舉手。
“罐頭是從廢棄超市找到的,屬于集體物資。”凌夜說,“但撿罐頭時你幫陳嬸扛了兩袋大米,這算額外貢獻,加兩分。”
人群漸漸安靜下來。凌夜能感覺到,靈魂主宰的能力在悄然運作——他能感知到每個人內心的波動:有人不滿,有人釋然,有人開始盤算著如何多賺積分。他用余光瞥向角落的凱瑟琳,她正低頭研究太陽能板的線路,對這場討論漠不關心。
“制度從今天開始執行。”凌夜放下碗,“有問題找龍武,他會解釋。散會。”
午后的陽光透過倉庫的破窗,在地面上投下斑駁的影。凌夜坐在臨時搭建的木桌前,面前擺著從空間里取出的筆記本電腦。葉嵐的黑客筆記攤開在桌上,密密麻麻寫著各種代碼和電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