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的人口在兩周內增長到八十人。新增的幸存者里有教師、廚師、電工,甚至還有兩個退休的機械工程師。但隨之而來的,是電力需求的激增——原來的兩臺柴油發電機每天要消耗三百升燃油,庫存已經見底。
“凌先生,燃油最多還能撐五天。”王鵬的聲音從通訊器里傳來,帶著明顯的焦慮,“如果不找到替代能源,基地的防御系統和醫療設備都會癱瘓。”
凌夜站在基地的屋頂上,望著遠處的山林。前世記憶里,附近有一座廢棄的風力發電站,但需要專業的工程師修復。他摸了摸下巴,對王鵬說:“去城里找找,有沒有懂能源設備的專家。”
“明白。”王鵬應了一聲,“我和林薇、蘇醫生一起去,帶上三天的口糧。”
三天后,王鵬的小隊回來了。他們帶回了五個幸存者,其中有一個金發碧眼的法國女人,正蹲在越野車旁,用扳手敲著一臺破損的太陽能板。
“凱瑟琳·杜邦。”她抬頭看向凌夜,露出一個禮貌的微笑,“電力工程師,擅長可再生能源系統修復。”
凌夜注意到她手中的扳手——那是德國進口的精密工具,普通幸存者根本不可能擁有。他走過去,用流利的法語打招呼:“杜邦小姐,你的工具很專業。”
凱瑟琳的眼睛亮了:“你會說法語?”
“略懂一些。”凌夜點頭,“我需要修復一批太陽能板,你能做到嗎?”
凱瑟琳皺眉:“要看損壞程度。如果是面板破裂,需要更換;如果是線路問題,我可以試試。”她指了指越野車上的太陽能板,“這是我從附近超市找到的,損壞率在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