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金鑾殿上,關于賑災的爭論再起。正當各方僵持不下之際,周秉正手持笏板,大步出班,聲若洪鐘:
“陛下!臣有本奏!”他高舉蕭景珩的奏疏,“今有翰林院侍講蕭景珩,感念災民困苦,深思熟慮,草擬《陳京畿水患賑濟事宜疏》一道,所陳‘以工代賑’之策,老成謀國,機杼獨出,實為化解當前困局之良方!臣懇請陛下御覽!”
此一出,滿殿皆驚!無數道目光齊刷刷投向站在翰林院班列末位的蕭景珩!有驚訝,有好奇,有不屑,更有如孫知遠、吳謙之父等人眼中一閃而過的陰霾!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元景帝正為災情焦灼,聞奏精神一振,立刻道:“呈上來!”
內侍接過奏疏,恭敬呈上。元景帝展開細讀,初時面色平靜,隨著閱讀深入,眼神越來越亮,手指無意識地在御案上輕輕敲擊,顯然被奏疏中的新穎觀點和周密安排所吸引。
“好!好一個‘以工代賑’!”元景帝猛地抬頭,眼中滿是贊賞,將奏疏遞給身旁的首輔大臣,“眾卿都看看!蕭景珩此策,條理清晰,思慮深遠!將賑濟與興修水利、安定民心相結合,實乃老成謀國之!”
皇帝定調,殿內氣氛頓時一變!許多務實派的官員紛紛出表示贊同,認為此策確實可行。盡管仍有保守官員質疑其“勞民”、“難以管理”,但在周秉正等人的據理力爭和元景帝明顯傾向于采納的態度下,反對之聲漸漸被壓了下去。
最終,元景帝拍板定案:“蕭景珩所奏,甚合朕意!著即成立‘京畿水患賑濟撫循使司’,由工部侍郎牽頭,戶部協理,都察院派員監理,即日依照‘以工代賑’之策,統籌辦理賑災事宜!務要使災民有所依歸,水患得以根治!”
“陛下圣明!”周秉正及一眾支持此策的官員齊聲山呼。
蕭景珩躬身立于班中,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復雜目光。他心中并無太多喜悅,反而沉甸甸的。獻策被采納,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的具體執行,才是真正的考驗。他知道,自己已將自身置于更矚目的位置,也必將迎來更多明槍暗箭。
然而,看著御座上皇帝那充滿期許的目光,想到無數亟待救助的災民,他深吸一口氣,目光重新變得堅定。
為生民立命之路,縱有荊棘,亦當前行。
喜歡詩酒趁年華:我靠文抄走上巔峰請大家收藏:()詩酒趁年華:我靠文抄走上巔峰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