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著,營門外傳來一陣喧嘩。王衛國和王破軍出去一看,只見幾個國民黨士兵正圍著送柴火的老鄉,搶老鄉的柴火,還推搡著老鄉。“住手!”王衛國大喊著沖過去,空冥狀態里能“看到”老鄉的胳膊被推得通紅,心里的火一下子上來了,“你們憑什么搶百姓的東西!”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哪來的土包子?敢管老子的事!”國民黨士兵的小頭目叼著煙,傲慢地打量著王衛國,“這柴火是軍管物資,我們征用了!”
“征用?有征用百姓東西不給錢的嗎?”王破軍走過來,聲音沉穩卻帶著力量,“我們是晉察冀道醫隊,奉軍區命令駐守這里,你們要是再欺負百姓,我們就向城防司令部舉報!”
這時,營區里的戰士們都沖了出來,圍著國民黨士兵,眼神堅定。小頭目見勢不妙,悻悻地把柴火扔給老鄉,罵罵咧咧地走了:“等著瞧!”
老鄉握著王破軍的手,眼里滿是感激:“多謝同志們!要是沒有你們,俺這柴火就白送了!”他把柴火遞給戰士們,“這是俺們村湊的,你們燒著暖和,別嫌棄。”
“多謝老鄉!”王衛國接過柴火,心里暖暖的,“以后您要是有困難,就來營里找我們,我們能幫的一定幫。”
下午,戰士們在營房旁搭起了臨時醫療棚,把昨天接收的醫療物資分類擺放好,準備明天開始義診。附近村落的鄉親們聽說后,都來看熱鬧,有的送雞蛋,有的送咸菜,還有的幫著搭棚子,營區里一下子熱鬧起來。一個老大娘抱著發燒的孫子來求醫,王衛國用空冥狀態“感知”到孩子是風寒引起的高燒,立刻用紫蘇葉煮水,配合揉腹靜功,沒過多久,孩子的燒就退了。“真是神醫啊!”老大娘激動地給王衛國磕頭,“俺孫子要是有個三長兩短,俺也活不成了!”
“大娘快起來!”王衛國趕緊扶起她,“這是俺們應該做的。以后孩子有不舒服,隨時來營里找俺。”
夕陽西下時,營區已經煥然一新:營房的窗戶貼上了老鄉送的窗花,醫療棚前掛著“晉察冀道醫隊義診點”的紅布,操場上的彈坑被填上了土,戰士們和老鄉們一起坐在炭火旁聊天,笑聲傳遍了營區。
王衛國坐在營房門口,望著遠處的北平城墻,心里格外踏實。空冥狀態里能“聞”到炭火的暖意、紅薯的甜香,能“聽”到老鄉們的笑聲、戰士們的歌聲,這些聲音交織在一起,像一首溫暖的歌。他摸了摸胸口的手帕(母親的遺物),又摸了摸頸間的桃木吊墜(養父給的),突然明白,駐軍安置不是“湊活住”,是“建家園”——不管環境多簡陋,只要有戰友的陪伴、老鄉的支持,就能把地方變成家。
“在想什么?”王破軍走過來,遞給她一杯柏葉水。
“俺在想,這里會越來越好的。”王衛國接過水杯,溫熱的水順著喉嚨滑下,暖了全身,“俺們會建好醫療點,治好百姓的病,修繕好營房,讓這里成為北平西郊的‘安心窩’。”
“會的。”王破軍望著營區的燈火,聲音沉穩,“玄真派說‘境由心生’,只要咱們心里有百姓、有信念,再簡陋的地方也能變成樂土。”
夜深了,營區里的炭火還沒滅,老鄉們都回了家,戰士們也漸漸睡了。王衛國躺在稻草床墊上,聽著窗外的風聲,心里充滿了堅定。他知道,駐軍安置只是開始,接下來還有義診、修繕營房、應對國民黨的刁難等諸多任務,但他不害怕——他有養父的指導,有戰友的陪伴,有老鄉的支持,還有母親的遺愿和根據地的期盼。他要在這里好好扎根,為北平的百姓做事,按照異界時空的記憶,新中國快要隨著偉人在tiananmen城樓宣布成立了,到時北平改名成為北京,而自己正是這個盛世開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這段時間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舊時代的腐朽終將掃錦歷史的塵埃里,被滾滾洪流埋葬。自己當努力活著、好好活著、王破軍知道自己的天賦,更具有異時空記憶,自己有成為國之棟梁的潛力,更有為民族復興的事業添磚加瓦而名垂青史的機會,何其有幸。
喜歡奮斗在激情歲月請大家收藏:()奮斗在激情歲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