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國屏住呼吸,空冥天賦全力展開——他能“感覺”到錘頭落下的力度,能“聽”到鐵絲與槍管貼合的聲音,能“看”到螺旋紋一點一點在槍管內壁成型。他想起異時空參觀兵工廠時,看到機器刻膛線的場景,雖然現在是土辦法,卻同樣透著“想變強”的信念。
敲完膛線,接下來是調整火藥配比。陳叔聽說要改火藥,拄著拐杖從村里過來,手里拿著個舊秤:“硫磺不能加太多,不然火藥容易自燃,俺當年做土炮時,就因為硫磺多了點,差點炸了自己。”他小心翼翼地稱出硝石七錢、硫磺一點五錢、木炭一點五錢,放在石臼里搗勻,“你們看,搗的時候要輕,別出火星,搗成細粉就行,不能有疙瘩。”
王衛國接過搗好的火藥,往改良后的土槍里填了一勺,又放進幾顆圓形的鐵彈(比原來的鐵砂大,更適合旋轉),然后把槍托調整成十五度角,緊緊固定住。“去打谷場試射!”張連長拎起土槍,往打谷場走,大家都跟在后面,連剛放學的小石頭都跑過來,擠在人群里看熱鬧。
打谷場盡頭的稻草人,這次被挪到了八十米外——比原來的距離遠了三十米。張連長舉起改良后的土槍,瞄準稻草人胸口的紅圈,深吸一口氣后扣動扳機——“砰”的一聲,硝煙散去后,大家都往稻草人跑過去,只見鐵彈正好打在紅圈中間,把稻草打得亂飛!
“中了!真中了!”小李歡呼著跳起來,跑過去撿起稻草人上的鐵彈,“你們看,鐵彈是旋轉著進去的,洞口是圓的,不像原來那樣歪歪扭扭!”
小桃趕緊在筆記本上記錄:“改良土槍,射程八十米,命中紅圈中心,命中率百分百!比原來強太多了!”
張連長也很興奮,又試射了兩槍——第二槍打在紅圈左側,第三槍打在右側,都沒超出紅圈范圍,命中率確實提高到了八成以上。他拍著王衛國的肩膀,聲音洪亮:“好小子!這改良方案太管用了!咱們馬上批量改,把十二支土槍都改成這樣,再教戰士們用改良后的土槍瞄準,以后守據點,就能在八十米外攔截敵人,安全多了!”
王破軍看著試射的結果,笑著點了點頭:“玄真派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這改良,就是‘利其器’。以后咱們不僅要蓋學校,還要造更好的武器,守好家園,才對得起犧牲的戰友。”
趙嬸擦了擦額頭的汗,看著改良后的土槍,眼里滿是自豪:“俺明天就接著敲膛線,爭取三天內把十二支土槍都改好!俺還能試著給土槍加個準星,用銅片做,這樣瞄準更準!”
陳叔也說:“俺回去再琢磨琢磨火藥,看看能不能再調調配比,讓射程再遠一點,同時保證安全,不炸膛。”
夕陽把打谷場染成金紅色,改良后的土槍斜靠在稻草人旁,槍管上的螺旋紋在陽光下泛著微光。王衛國看著眼前的場景——趙嬸在規劃明天的打鐵計劃,陳叔在計算火藥配比,張連長在給戰士們演示瞄準,小李和小桃在筆記本上畫改良后的土槍圖紙,小石頭拿著小木槍,模仿著張連長的姿勢瞄準。
空冥天賦里,他仿佛看到了未來——鐵匠爐里不斷產出改良后的土槍,戰士們拿著這些槍守在據點的炮樓上,學校里的孩子們在課本上看到“武器革新”的故事,知道前輩們是怎么用土辦法提升武器的。他想起在祠堂立的誓“強我中華”,原來“強”不是一步到位的,是從改良一支土槍、蓋一間學校、種一畝麥子開始的,是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著力所能及的事,一點一點攢起來的。
“衛國哥,你說以后咱們能不能做比三八大蓋還好用的槍?”小李湊過來,眼里滿是期待,“能打三百米,還能連發的那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衛國點點頭,摸了摸小李的頭:“會的。現在咱們能改良土槍,以后就能造更好的槍,造大炮,造飛機,造能保護咱們家園的一切。只要咱們肯想、肯做,就沒有做不到的事。”
晚飯時,趙嬸特意煮了紅薯粥,還蒸了白面饅頭——這是今年新收的麥子磨的,以前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大家圍坐在鐵匠爐旁,吃著饅頭,聊著改良土槍的事,聊著學校的進展,聊著以后的日子。張連長說,等土槍改好,就組織戰士們搞一次防御演練,讓鄉親們也學學怎么用土槍自衛;王破軍說,要把改良土槍的方法記下來,傳給其他根據地的武工隊,讓大家都能用上好用的武器;趙嬸說,要把鐵匠爐擴大,以后不僅能打農具,還能造更多的土槍、更多的武器。
夜深了,王衛國躺在地道的安全屋里,手里攥著母親的手帕和小桃畫的土槍圖紙。空冥狀態里,他能“聽”到鐵匠爐里殘留的火星“噼啪”作響,能“聞”到空氣中淡淡的火藥味,能“感覺”到懷里的手帕傳來的溫熱——娘,俺今天改良了土槍,以后咱們有更好的武器保護家園了。俺會找到你,帶你看咱們造的槍,看咱們蓋的學校,看咱們越來越強的家。
窗外的月光透過通風口照進來,落在圖紙上,照亮了那支改良后的土槍。王衛國知道,武器革新只是開始,以后還有更多的事要做——蓋學校、找母親、種麥子、造武器,每一件事,都是在朝著“強我中華”的誓前進。他一點都不覺得累,因為他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在走,身邊有戰友,有鄉親,有兩個時空里共同的信念,指引著他往前走。
喜歡奮斗在激情歲月請大家收藏:()奮斗在激情歲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