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更知道,勝利不是憑空來的。那些他看到的“以后”的畫面——高鐵、航母、實驗室、明亮的教室,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像小李這樣的戰士,像趙老栓這樣的鄉親,像王破軍這樣的道長,一代又一代,用命、用汗、用心拼出來的。
他想起前世歷史課上學的,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搞工業化,多少工人在工廠里熬夜加班;為了研制原子彈,多少科研人員隱姓埋名,在戈壁灘上吃沙子;為了修鐵路,多少建設者在崇山峻嶺里開山鑿石……那些日子,不比現在輕松,可他們都挺過來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多拼一點,后輩就能少吃一點苦,國家就能早一點強大。
“你能看到的。”王衛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聲音異常堅定,“咱們現在挖地道、炸糧車、救傷員,都是在給‘以后’鋪路。等打跑了鬼子,你就能回家找娘,還能看到咱們的‘國’變得很強,再也沒人敢欺負咱們。到時候,咱們的孩子,再也不用躲在地道里讀書,再也不用怕鬼子的掃蕩。”
小李愣住了,隨即笑了,眼里閃著光:“真的?那俺可得好好活著,不光要打跑鬼子,還要看著咱們的‘國’變強大!”
王破軍看著兩個年輕人,嘴角露出笑容。他從懷里掏出《玄真子兵要》,翻到“信念篇”:“里面寫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你們心里有‘以后’,有‘強國’的念想,就比啥都強。俺們現在吃的苦,是為了后人能享的福,這就是‘傳承’——咱們把路鋪好,后人接著走,總有一天,能走到你說的‘以后’。”
檢查完地道,三人往地面走。夕陽把楊樹林染成了金黃色,鄉親們還在修房子,李老師領著孩子們在唱抗日的小調,歌聲飄得很遠。趙老栓家的遺孀看到他們,趕緊招手:“快來喝碗熱粥!俺剛熬的,放了紅薯,甜著呢!”
坐在廟前的石頭上,喝著熱粥,王衛國看著眼前的景象——鄉親們的笑臉、孩子們的歌聲、戰士們擦拭武器的身影,突然覺得眼眶發酸。他知道,現在的馬家堡很破,很艱苦,可這里的每一塊土坯、每一根松枝、每一個人的笑臉,都是“以后”那個強大國家的基石。
空冥狀態里,他又看到了那些“以后”的畫面:高鐵上的鄉親們笑著聊天,航母上的戰士們敬著軍禮,實驗室里的科研人員歡呼著突破,教室里的孩子們讀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些畫面和眼前的馬家堡重疊在一起,像一條從現在通往未來的路,路上滿是像小李、趙嬸、王破軍這樣的人,他們一步一步,走得堅定又踏實。
“王叔,俺明白了。”王衛國放下粥碗,眼神里滿是從未有過的堅定,“以前俺想著報仇,想著找到俺娘,現在俺知道,光報仇不夠,俺得幫著把咱們的‘國’建好,建得很強很強,這樣才能護著更多像俺娘、像小李娘這樣的人,才能讓后人不用再吃咱們現在的苦。”
王破軍點點頭,摸了摸他的頭:“好小子,這才是‘信念’。玄真派說‘道在心中,路在腳下’,你心里有了‘強國’的道,以后不管遇到啥困難,都不會迷路了。”
晚上,地道里的鄉親們聚在一起,煮了紅薯粥,還蒸了玉米面餅。小李給大家講他老家的故事,說等勝利了,要帶大家去吃河北的驢肉火燒;趙嬸給孩子們縫新的棉鞋,說等開春了,要教大家種玉米;王破軍給戰士們講《玄真子兵要》里的戰術,說下次鬼子再來,要讓他們有來無回。
王衛國坐在角落里,手里攥著母親的手帕,空冥狀態里,他仿佛看到母親在笑著看他,看到趙老栓在給他豎大拇指,看到小李找到他娘,看到那些“以后”的人們,在明亮的教室里,聽老師講起1943年的馬家堡——講起一群人在雪地里挖地道、炸糧車、救傷員,講起他們用信念鋪就了通往強大的路。
他知道,這條路還很長,還會有很多困難,還會有很多人犧牲,可他不再害怕。因為他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在走,他的身后有鄉親,有戰友,有前世那些為國家奉獻的人,他的身前,是那個強大、溫暖、再也沒人敢欺負的新中國。
窗外的風還在刮,可地道里很暖。王衛國閉上眼睛,心里默念著:娘,俺知道以后要走的路了。俺會好好打鬼子,好好幫著建咱們的國,等它變得很強很強,俺就去找你,告訴你,咱們的家,再也不用怕了。
喜歡奮斗在激情歲月請大家收藏:()奮斗在激情歲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