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傳媒的大會議室被改造成臨時觀片室時,連空氣里都飄著股“盼頭”的味道。長桌鋪著淺青色棉麻桌布,是成彥從江南帶回來的,邊角還繡著朵小梔子,桌角堆著張師傅托敦煌研究院寄來的李廣杏干——每顆都用棉紙包著,紙上印著迷你飛天飄帶,旁邊附了張便簽:“杏干解膩,看片時吃,別總盯著屏幕忘了吃飯”。角落立著李教授送的迷你琵琶模型,琴弦是真的蠶絲做的,陽光照上去泛著淺金,幕布邊緣貼的梔子貼紙是小夏剪的,剪壞了三張才滿意,說“歪一點都配不上咱們的紀錄片”。
離首播還有半小時,成彥坐在中間的椅子上,手里攥著個敦煌紋樣的遙控器,塑料殼被指腹捏出圈白印子——她總忍不住搓左手無名指,那里還留著石膏拆后的淺淡壓痕,像道小小的紀念章。顧懷安坐在她左手邊,把杯溫好的姜棗茶推過來時,指尖先碰了碰杯壁,確認不燙才遞到她手邊:“別攥那么緊,遙控器都快被你捏變形了。”他從帆布包里掏出包薄荷糖,剝了顆放進她手心,“老周剛看后臺,預約量破1200萬了,比去年最火的《非遺匠人錄》首播前多300萬,那部后來拿了白玉蘭獎。”
成彥把薄荷糖含在嘴里,涼絲絲的甜味壓下了心慌,卻還是忍不住往幕布瞟:“我總怕……怕觀眾覺得不夠好,張師傅那么信任咱們,李教授推了國際演出……”
“怕什么?”顧懷安指尖輕輕碰了下她的手背,像碰易碎的瓷,“行業里有個冷知識——紀錄片首播的黃金前15分鐘最關鍵,留存率超60%基本能成爆款,咱們試映會時留存率82%,比平臺給的‘爆款線’高了快三分之一。再說,你忘了上次在敦煌,張師傅怎么說的?‘真東西,觀眾能看出來’。”
話音剛落,小夏抱著粉色筆記本跑進來,丸子頭歪了半邊,頭發上沾著片杏干碎屑,嘴里還嚼著東西:“姐!陸哥說平臺加了三個推薦位!首頁banner是張師傅補飄帶的特寫,熱門綜藝彈窗直接跳預告片,連短視頻板塊都給了‘開屏引流’——我剛才刷到,已經有博主剪了‘匠人手特寫’片段,點贊破10萬了!”她把筆記本拍在桌上,頁面停在微信聊天框,“還有!張師傅發微信說,敦煌研究院的人都湊在會議室看,還買了咱們上次在江南吃的蓮湘糕,說‘跟成丫頭說的一樣甜’!”
“這丫頭,吃杏干也不注意點。”成彥笑著幫小夏把頭發上的碎屑摘下來,指尖碰到她發燙的耳朵——小夏是激動的,連耳尖都紅了。老周扛著相機走進來,鏡頭蓋沒摘,肩上的包晃悠著,里面裝著備用電池和存儲卡:“我得把這場景拍下來,以后剪進《幕后之光》的幕后花絮里——上次拍《守望者》首播,咱們擠在十平米的出租屋,電視還是二手的,現在都有專屬觀片室了,連桌布都是定制的!”
他蹲下來調相機參數,鏡頭對準滿桌的杏干和蓮湘糕,突然抬頭補充:“對了,還有個冷知識:咱們紀錄片里用的全是現場收的真實環境音,張師傅補飄帶的‘沙沙’聲、李教授琵琶的泛音,連洞窟里的回聲都是原音,這種音效能讓觀眾共情度提升45%,比用配樂庫的預制音效強太多——上次試映會,有觀眾說‘聽著張師傅的呼吸聲,像真的站在敦煌洞窟里’。”
“還有我!還有我!”平臺派來的對接人小王突然從門口探出頭,手里攥著個文件夾,臉上帶著點緊張,“成彥老師,我跟領導打賭,說《幕后之光》首播收視率能破2,要是成了,領導給我發獎金,到時候我請大家喝奶茶!”他說著就把文件夾放在桌上,里面是收視率實時監測表,“我剛才看了眼,預熱階段的實時討論量已經破500萬了,比林楓那部《匠人傳奇》開播前多了兩倍!”
墻上的時鐘指向七點五十,投影儀“嗡”地亮了,幕布瞬間被暖光鋪滿。《幕后之光》的片頭跳出來時,顧懷安寫的主題曲剛好響起——開頭是篳篥的悠長調子,像敦煌的風刮過洞窟,混著張師傅輕淺的呼吸聲,畫面從沙丘日出開始:橘紅色的光漫過沙粒,張師傅背著工具箱走在沙丘上,帆布帶子磨得發亮,背影在鏡頭里越來越近,最后停在洞窟門口,他抬手擦了擦額頭的汗,指節上的老繭清晰得能看清紋路。
成彥的手指無意識地跟著旋律敲桌布,眼睛死死盯著幕布,連薄荷糖在嘴里化了都沒察覺。當鏡頭切到張師傅捏著小刷子補飄帶的特寫時,她突然想起拍攝那天的風沙——當時沙粒吹進眼睛,張師傅幫她吹眼睛時,說“丫頭,補壁畫跟做人一樣,急不得,每一筆都要對得起心里的數”,眼眶瞬間熱了,眼淚在睫毛上打轉。
顧懷安在旁邊沒說話,只是悄悄從包里掏出包紙巾,抽了張遞到她手邊。他知道成彥的性子,越在意的事越容易激動,上次試映會看到這段,她也紅了眼,卻嘴硬說“是風沙吹的”。這次他沒戳破,只是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指尖碰到她襯衫上的梔子刺繡,軟乎乎的,像她藏在心里的溫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的天!這細節也太絕了吧!”小夏突然叫出聲,筆記本上的字寫得龍飛鳳舞,“你們看張師傅的手!老繭的紋路、虎口的創可貼,連顏料沾在指甲縫里的樣子都拍出來了!還有那個顏料盤,青金石的藍、赭石的紅,跟我上次去敦煌博物館看的礦物顏料一模一樣!”她掏出手機刷實時評論,屏幕亮得晃眼,“姐!評論區炸了!‘這才是真匠人!比某些擺拍劇強一萬倍’‘張師傅也太厲害了,補的飄帶跟原壁畫無縫銜接,我還以為是原有的’!”
小王湊過去看手機,突然跳起來:“彈幕!彈幕也刷爆了!‘求張師傅的拓片購買鏈接’‘李教授的琵琶什么時候出專輯’,還有人問‘成彥老師什么時候再拍紀錄片’,互動率都超35%了!”他翻出平臺的監測表,聲音都在抖,“行業里說彈幕互動率超30%,后續傳播力能提升50%,咱們這是要出圈啊!”
開播十分鐘,會議室的門被“砰”地推開,陸巖攥著平板沖進來,額頭上全是汗,襯衫后背濕了一大片:“收視率!收視率破1.2了!平臺剛發的實時數據,同時段全國第三!比林楓那部《匠人傳奇》首播的0.8高了0.4!”他把平板懟到成彥面前,屏幕上的綠色曲線像爬樓梯似的往上走,“留存率超75%!比試映會還高!平臺王總剛才發語音,說‘這是今年紀錄片最好的開局,比我預期的還高’!”
成彥盯著平板上的曲線,突然笑了,眼淚卻跟著掉下來,砸在平板屏幕上,暈開小小的水痕。她想起受傷時躺在病床上,左手改方案改到指節發酸,顧懷安幫她揉手時說“別這么拼”;想起張師傅寄來的拓片小樣,上面寫“丫頭,傷口會好,故事也要繼續”;想起-->>李教授錄琵琶時,彈錯了三遍還說“再錄一遍,要配得上敦煌的風”——所有熬過來的夜、受的苦,都在這一刻有了答案。
“哭什么呀,該高興才對。”顧懷安抽了張紙巾,幫她擦眼淚,動作輕得像怕碰疼她,“后面還有李教授的琵琶片段,你不是一直想看看觀眾的反應嗎?”
成彥點點頭,揉了揉眼睛,剛把眼淚擦干,幕布上的鏡頭就轉了——李教授坐在敦煌研究院的院子里,懷里抱著那把傳了三代的琵琶,琴身上的木紋被陽光曬得發亮。他指尖輕輕撥動琴弦,第一個音出來時,整個會議室都靜了——那聲音混著洞窟里的回聲,像穿越千年的風,裹著江南的雨,最后落在敦煌的沙上。成彥突然聽出來,這段旋律里藏著顧懷安的鋼琴音——是他們在工作室熬了三個通宵改的,為了貼合琵琶的調子,顧懷安特意把鋼琴音降了半個key,軟乎乎的,像怕蓋過琵琶的脆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