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阿爾伯特呢?
他主要是通過細膩的心思感覺出來的。
相較于其他同齡人,阿爾伯特的心思明顯細膩很多,這或許得歸功于他不幸的童年。
維多利亞剛出生就失去了父親,而阿爾伯特則是在5歲的時候被母親“拋棄”。
阿爾伯特父母的婚姻矛盾重重。科堡公爵風流成性,婚后屢屢拈花惹草,而母親露易絲在紅杏出墻后,兩人的矛盾很快就激化了。
在丈夫科堡公爵的威脅下,露易絲只得同意離開科堡,凈身出戶,并且永遠不得與她的兩個兒子相見。她和情人最終輾轉來到巴黎定居,最終在30歲的年紀就因病去世了。
正如阿爾伯特在日記里寫的那樣:“我的童年不堪回首,非常不幸福,十分悲慘,我不知道有多少次希望自己能從世界上消失。”
好在科堡的玫瑰宮里藏有許多書籍,可以讓他聊以慰藉。
尤其是那23本沃爾特?司各特爵士的歷史小說,它們是阿爾伯特的最愛,而在沃爾特?司各特爵士不幸去世后,如今他最愛看那位司各特的衣缽傳承者埃爾德?卡特先生的歷史小說。
當年阿爾伯特第一次來到肯辛頓宮做客的時候,他還曾經試圖與堂姐聊聊沃爾特?司各特的書,但不幸的是,維多利亞堂姐當時的注意力顯然全都放在了那只他從科堡帶來的熱帶鸚鵡身上,她一個勁兒的夸獎那只鸚鵡要比姑媽肯特公爵夫人的灰鸚鵡還大、還溫順,哪怕讓它立在手上,把手指伸進它的喙中,它都不會咬人。
并且,堂姐的精力也遠比他想象的更旺盛,維多利亞經常會把他晾在肯辛頓宮,自己則跑出去參加了晚宴。
雖然肯特公爵夫人后來要求維多利亞出去玩必須要把阿爾伯特帶上,但不喜歡社交活動和熬夜的阿爾伯特顯然并不把晚宴和沙龍當成什么美差,以致于他經常會在那些地方困得打瞌睡。
相較于應付那些貴族小姐,沒完沒了的跳舞,阿爾伯特還是更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看書,或者是和其他男性打交道,不管是談哲學還是文學,他都能接受。
而他的堂姐維多利亞,則將他的這些行為視為幼稚的象征。
而一直關注著他和維多利亞的斯托克馬男爵,也曾經在私下里向利奧波德評價過阿爾伯特,說他對待女性顯得太漠不關心,太寡少語了。
許多英國的貴族小姐也曾經私下比較過這兩位從科堡來的王子,她們一致認為盡管阿爾伯特更英俊、更聰明,但他的哥哥歐內斯特相處起來更舒服,因為他人特別好。
但是,雖然阿爾伯特的這些特點在姑娘們看來是缺點,可是換個角度來說,這些缺點也讓他很受那些老派紳士的認可。因為阿爾伯特所展現出的這些特點,正是傳統基督教道德極力提倡的。
即便是對科堡家族極為厭惡的威廉四世,在見到安靜的阿爾伯特時,也沒有表現出特別的惡感。但是,威廉四世卻認為阿爾伯特的哥哥歐內斯特非常像他那個讓人不省心的姑媽肯特公爵夫人。
當亞瑟在拉肯宮見到阿爾伯特的第一眼,他就明白了利奧波德為什么要在他剛剛抵達布魯塞爾的時候,便對他那么禮遇了。
鬧了半天,這位國王無非就是想要和英國親上加親嘛。
現如今,威廉四世已經駕崩,擋在維多利亞婚姻問題上最大的攔路虎已經消失。
所以,只要維多利亞自己點頭同意,那么她的婚事就可以敲定。
而能夠影響到維多利亞擇偶傾向的,掰著手指頭數,也就只有那么幾個人。
肯特公爵夫人和康羅伊都已經出局,除此之外,便是利奧波德本人、萊岑夫人、墨爾本子爵、斯托克馬男爵以及他亞瑟?黑斯廷斯了。
首先,斯托克馬本身就是利奧波德的人,如果比利時再拉攏到亞瑟,就可以形成三對二的局面。
接下來,只要萊岑和墨爾本子爵不激烈反對,那這樁婚事基本就成了。
只不過,雖然比利時人很著急,但亞瑟在婚事問題上反倒沒有那么急。
至于原因嘛,倒也沒有那么復雜。
那就是維多利亞本人現在并不想聊婚事的問題,她才剛剛登基,如今正在享受女王地位的興頭上。
她現在每天都能接觸到過去十八年不曾接觸過的新事物,每天一起床都有新鮮事能吸引她的注意力,而她的身邊又有墨爾本子爵這樣有魅力的老男人作伴,所以對情感的需求倒也沒有那么強烈。
甚至于那位調去印度馬德拉斯擔任總督的埃爾芬斯通勛爵都快被她給忘了。
如果亞瑟沒記錯的話,維多利亞在登基以后,好像也就給對方寫了一封信,而且時至今日,她也沒有表現出要調埃爾芬斯通回倫敦的意思。
不過維多利亞沒有這個意思倒也挺好,那個蘇格蘭小子就由著他爛在印度吧。
最好能讓山里的阿富汗人把他給斃了,如此一來也算是永絕后患了。
只要埃爾芬斯通沒有回倫敦,亞瑟就可以不急于推進維多利亞的婚事,省得將來因為催婚讓維多利亞對他心生不滿。
但是假使埃爾芬斯通回來了,那亞瑟可就不得不著急忙慌的隨便找個歐洲王室的王子綁了,連夜送到維多利亞的床上了。
不管是這王子是俄國的亞歷山大……
不,不行,俄國的亞歷山大不行……
或者是他的老朋友路易?波拿巴……
不,也不對,同樣不能是路易……
亞瑟一邊琢磨著,一邊打量著眼前的阿爾伯特。
他皺眉一尋思,貌似這小伙子好像確實也還行?
阿爾伯特被他看的心里發毛,忍不住開口問了句:“亞瑟爵士,您是身體不舒服嗎?”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