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大會結束后,陳從進會合契丹,奚人諸部騎兵,及驍騎,踏漠兩軍,總騎兵數量已達到近六萬騎。
這還只是丁壯,在大軍身后,還有大量的牧民眷屬,趕著牛羊,為大軍提供補給。
游牧作戰是比漢地打仗舒服些,沒有漫長的補給線,也不需要大量的民夫,輔兵來轉運物資。
但游牧作戰的弊端也很明顯,牛羊是要吃草的,要是打到沒有牧草的地方,牛羊那都得餓死。
若是不能及時從進攻的地方獲取到足夠的糧草,那就立刻有斷糧的風險,而且,由于游牧騎兵身后跟著大量的牛羊,要是兵敗,那真的就是被連鍋端,半點東山再起的機會都沒了。
大軍浩浩蕩蕩,沒有后勤的拖累,行軍速度極快,九月底,陳從進便逼近曾經玄宗朝時設立的鎮安軍舊城。
這座軍城早已廢棄,陳從進看著那斑駁的廢棄城墻,他的眼中,似乎可以看見大唐曾經的榮光。
自已也不是第一個帶著兵來到這里的人,也許未來,依然有后來者,帶著大軍,抵達這里。
一個王朝,在其強盛之時,必然向四方擴張,衰弱之時,曾經擴張的土地,又再次失陷。
這就好比一個人,年輕時昂揚向上,中年時身體力強,可到了老年時,卻是體弱多病。
陳從進捫心自問,若是自已創立了豐功偉績,是否又會在時間的偉力下,逐漸消散一空。
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不而喻,世上沒有不亡之國,不敗之家,天地間又豈有萬古長盛之帝國。
陳從進感慨的對一旁的楊建,吐露出自已的心聲。
楊建聽后,卻是哈哈大笑起來:“大王何出此憂!天地有常,興衰有數,豈人力能久持,然人生于世,當竭其全力,建當世之功。
縱歲月流轉,陵谷變遷,功業湮于塵土,然史筆如鑒,民間口傳,英名偉績又豈會消失,大王但盡今日之心,成今日之事,何慮身后之事!”
陳從進只是有些感慨,這份感慨,來的快,去的也快,自已就是個俗人,何必去感慨這些無謂之事。
若是細究起來,人總是要死的,那難道就能說掙錢養家全無意義嗎?
陳從進笑著回道:“楊親事之才華,本王甚是佩服啊。”
而楊建寬慰完后,卻又一臉肅穆的勸誡道:“大王身負眾望,還望大王收懈怠之心,萬千的百姓,三軍將士之重任,皆擔于大王一人之身。”
陳從進點點頭,正色道:“本王知矣!”
在這一刻,二人的場面,那就像是君明臣賢的樣子。
只是這個溫情時刻很快被人破壞,一旁的王猛忽然開口道:“大王,這次要勒索渤海國多少錢糧啊?要我說,沒有五十萬貫錢,咱們絕不退兵!”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