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并不復雜。
三年前,老城區改造,他們家的老房子被拆。
按照當初拆遷辦口頭承諾的“最優補償方案”,他們本該拿到一筆可觀的補償款,外加一套大戶型的安置房。
可等到協議簽完,房子拆了,最后到手的補償款卻縮水了近三成,安置房也從承諾的一百二十平,變成了八十五平。
他們去找當初的拆遷隊長,隊長兩手一攤,說一切按合同辦。
他們拿出合同,才發現上面密密麻麻的條款里,藏著好幾個不起眼的文字陷阱。
老兩口不識幾個字,當初人家指哪兒,他們就按哪兒的手印。
從此,他們便走上了漫長的上訪之路。
從街道辦,到政府,再到市信訪局。
皮球被踢來踢去,得到的答復永遠是研究研究、“正在協調”、“請相信政府”。
三年了,問題依舊是問題。
趙大爺講了半個多小時,期間數度哽咽,一旁的孫大媽則一直在默默流淚。
整個過程,林昭遠沒有打斷一次。
他只是靜靜地聽著,偶爾在老人的敘述停頓時,才會追問一兩個細節。
“大爺,您說當時那個拆遷隊長叫什么名字?”
“合同原件還在您手里嗎?”
“區里住建局的答復文件,您帶了嗎?”
他的問題,全都問在關鍵點上。
每問一個,都讓一旁的信訪局長陳剛的心,往下沉一分。
這些細節,本該是信訪局早就調查清楚的。
可他們……只是把案子作為一個老大難,層層上報,卻從未真正下沉去解決。
等到老夫婦把所有苦水都倒完,情緒也漸漸平復下來。
林昭遠沉默了片刻,才緩緩開口。
“老人家,你們的情況我聽明白了。”
“首先,我代表市委、政府,向你們道歉。”
“讓你們為了本該屬于自己的合法權益奔波了三年,受了這么多委屈,這是我們工作沒做到位。”
一句話,讓老夫婦倆瞬間愣住了。
他們上訪三年,聽過呵斥,聽過敷衍,聽過推諉,卻從沒聽過一個“官”,如此鄭重地向他們道歉。
孫大媽的眼淚,又一次涌了出來,但這一次,不是因為委屈。
“書記,您……您可千萬別這么說……”
趙大爺也有些手足無措。
林昭遠擺了擺手,繼續說道:“政策有政策的框架,白紙黑字的合同也有法律效力。”
“這一點,我們必須尊重。但是!”
“群眾的合理訴求也必須得到解決!”
“合同里有陷阱,是不是欺詐?”
“口頭承諾算不算數?”
“這些都需要重新甄別。”
“我們不能讓老百姓因為相信政府反而吃了虧!”
他轉向一旁的陳剛,臉色嚴肅起來。
“陳局長。”
“在,書記!”
陳剛一個激靈,立刻站直。
“這樣由你信訪局牽頭,立刻成立一個專項復核小組。”
林昭遠下達指令,“住建局、法制辦的同志也必須加入!這個小組,規格要高,權力要實!”
陳剛的后背幾乎是瞬間就被冷汗浸濕。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