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長點點頭,在本子上快速記著什么。
王副廳長的臉上,依舊沒什么表情。
“ppt做得不錯。”
“去現場看看。”
……
廠區里,灰塵很大。
但所有人的情緒,都很高昂。
王副廳長一行人,戴著安全帽,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工地上。
林昭遠就在旁邊,隨時解答問題。
“這個mvr系統能做到零排放?”
王副廳長指著一個正在安裝的巨大罐體。
“理論上可以。”
旁邊一家科技公司的技術總監立刻回答,“我們加了分鹽結晶技術,廢水里的氯化鈉和硫酸鈉能分離回收變成工業鹽。”
“剩下的水就是純水,可以直接回用到生產線上。”
王副廳長點點頭,又看向另一邊。
“那些老工人怎么安排的?”
“分批培訓擇優上崗。”
林昭遠回答,“我們和幾家合作公司談好了,他們提供技術培訓,我們負責組織。”
“考核通過的直接轉成新公司的技術工人,工資翻倍。”
“考核沒過的也有公益性崗位托底。”
他指了指不遠處,正在指揮吊車的老師傅。
“那位王師傅原來是車間主任,現在是我們安全巡檢隊隊長,比誰都積極。”
王副廳長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那個老師傅正意氣風發地沖著對講機喊著什么,腰板挺得筆直。
調研組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問。
他們和新公司的工程師聊,和轉崗的老工人聊,甚至和食堂打飯的阿姨都聊了幾句。
看到的,聽到的,都和林昭遠ppt里說的一樣。
甚至比ppt里展現的更鮮活,更有沖擊力。
調研結束,返回市府的路上,車里很安靜。
王副廳長一直看著窗外,一不發。
直到車子快到市府大樓,他才忽然開口,像是自自語,又像是對身邊的人說。
“這個林昭遠……是個人才。”
“臨江這盤棋讓他給走活了。”
下午的總結會上,王副廳長的評價出來了。
“臨江市委市府不回避歷史問題,敢于擔當勇于創新……”
“化工廠的轉型思路,充分體現了市場化運作和精準施策的原則……”
“……尤其是在盤活存量資產、引導社會資本、穩定職工隊伍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值得肯定。”
全是高度評價。
沒有一句“但是”,沒有一句“希望下一步”。
這在官方的調研總結里,極其罕見。
李偉和張薇坐在后排,聽著王副廳長的發,激動得手都不知道往哪放。
成了!
這波,穩了!
會議結束,林昭遠送調研組到門口。
握手的時候,王副廳長拉著林昭遠的手,沒有立刻松開。
他把林昭遠往旁邊帶了半步,壓低了聲音。
“林市長你們這個路子,雖然冒險但很有創意。”
“省里領導也很關注希望能做成一個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板。”
“好好干別讓省里失望。”
林昭遠心里那塊一直懸著的石頭,終于落了地。
他知道,“樣板”這兩個字的分量。
這不再僅僅是臨江市的一個項目,它已經被賦予了政治意義。
這是護身符,也是軍令狀。
他沒有表現出過多的激動,只是鄭重地點了點頭。
“請王廳長放心,請省里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