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來到著名的夜市,夜市核心規矩是“三不原則”:不開燈、不問價、不退換。
這些規則源于傳統“鬼市”文化,旨在營造神秘交易氛圍并減少糾紛。
不開燈指的是交易通常在昏暗環境下進行,買家需自備手電筒驗貨。
這一傳統始于古代避免官府巡查,現代則延續為特色交易方式。
不問價是指禁止直接詢問商品價格,買賣雙方通過手勢或計算器協商。
例如,買家可能用手電筒照貨后按計算器出價,攤主搖頭表示拒絕。
不退換則是商品一經售出,概不退換。
夜市商品多為仿古或舊貨,質量參差,需自行甄別。
昏暗的夜市里人聲鼎沸,來來往往的人奇多。
要找到藍墨并不容易,但是藍墨特意帶了自己diy做的熒光發箍戴在頭上,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終于在一番查看后,王濤找到了顯眼的藍墨。
桌上還擺著一個立著的兩個熒光大字,是藍墨用木板鑿的凹槽將熒光的東西卡進凹槽里面組成的字。
一旁跟著的室友讀出了那兩個字。
“手飾。”
“藍墨,你賣的什么東西?”
“手飾啊,這不是寫著嗎?”
王濤沒有回答,昏暗的環境讓藍墨看不清對方的表情。
突然藍墨想起來了王濤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對方該不會是不認識字吧!
“王叔叔,你坐吧!這里有凳子。”
藍墨帶來好幾個塑料小凳疊在一起,抽出一張小凳子給王濤坐著。
王濤不好意思一個人坐,畢竟身邊還有3個室友呢。
3人毫不客氣拿過未被分開的小凳坐下用電筒照著藍墨攤位上的手飾,每一個都做得精美絕倫。
有景泰藍燒藍琺瑯手鏈、鍍金貓眼石琺瑯彩沙金手鏈、紅金沙夜光琉璃景泰藍琺瑯手鏈、銀絲編織細鏈、迷你陶瓷動物編織手鏈、貓眼石手工繞線手鏈、立體回紋結手環、五彩龍鱗編織表帶、波西米亞手工編織手鏈、國風中國結編織手鏈等。
攤位上有近百條各種風格迥異的手鏈,讓3人看得目不暇接,震撼不已。
手電筒的光照出攤位上的流光溢彩、美輪美奐的手飾,吸引了被藍墨頭上的熒光發箍吸引過來的外國人的目光。
其中還有幾個華夏學生充當翻譯。
“這個多少錢?”(英文)
“20元,人民幣。”(英文)
皮膚暗色的男生拿起一條波西米亞風彩色編織手鏈問價,一旁的華夏男學生正準備翻譯,沒有想到小人兒藍墨竟然會流利的英語。
“這個呢?”(英文)
暗色皮膚的男生又拿起一條圓柱彩色立體回紋結編織手鏈問道。
“25,人民幣。”
暗色皮膚一連問了好幾個手鏈的價格,最后他終于說了讓藍墨無語的話
“我是外國人!”(英文)
“所以?”(英文)
“我來到華夏,收到了許多人送的東西。很多人送給我東西。”(英文)
“不,我的手鏈不送。要用錢買我的東西。”(英文)
“額,小朋友,他是外國人第一次來華夏。你得展示出友好的一面,你就免費送一條給他吧!”
“就是,你這小孩兒怎么不懂禮數,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懂嗎?你就免費送幾條,這些東西值不了幾個錢。”
“你這么大方,去川省樂山大佛那里把大佛挪開,自己坐在那里。”
藍墨說完周圍不少人都笑了,一個被懟的女學生生氣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