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清晰地證明,朱允熥所做的一切皆合法合規,所謂“私造軍械、私自調動軍匠、意圖謀逆”,全是無稽之談!
可這還不算完,戶部尚書趙勉深吸一口氣,也快步出列,先是附和茹嫦的話:
“臣可作證,吳王殿下并無不法謀逆之舉!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三人所,全是污蔑構陷!”
緊接著,他話鋒一轉,提出了更狠的反擊:
“臣懇請陛下,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三人憑空捏造事實,誹謗詆毀天家血脈,離間天家骨肉,險些釀成大禍。此等罪行,絕不可輕饒!請陛下將此三人下獄定罪,以儆效尤,警示朝中百官!”
轟!
如果說朱允熥與藍玉的話是將齊泰等人的陰謀擊得粉碎,那茹嫦與趙勉的話,便是給予了雷霆一擊!
彈劾者反被彈劾,污蔑者反受其害,當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罪加一等!
這連番反擊,如同滾滾驚雷劃過所有人頭頂,震得眾人外焦里嫩,一時竟無人敢說話。
“蹬蹬蹬!”齊泰、方孝孺、黃子澄三人臉色一陣青一陣白,最后徹底變得慘白如紙。
他們不由自主地往后倒退了幾步,眼神死死盯著藍玉手中的報備文書,滿臉都是不敢置信。
怎么會這樣?明明他們查過,兵部根本沒有相關記錄!
朱允炆臉上的得意也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心理素質本就不算強的他,此刻只覺得一陣暈眩,腦海中反復回蕩著一個念頭:
“怎么又是這樣?為何每次朱允熥都能反殺?一次比一次狠!”
他明明確認過,朱允熥是在暗中打造軍械、調動軍匠,可為何對方會留下“報備文書”這一手?
難道從一開始,朱允熥就知道自己這邊會抓住這個問題彈劾他?
若是如此,這個人的心思也太深沉、太可怕了!
這個念頭,不僅在朱允炆心中浮現,更在朱棣、馮勝、傅友德等精明人心中盤旋。
此刻,他們看向朱允熥的眼神中,充滿了驚嘆,甚至帶著幾分敬意。
——就這“料事如神、謀略深遠、心思細膩如發”的操作,實在太讓人震撼了!
朱允熥為何會留下這一手?
定然是早就料到了今日的局面,特意藏了后手,就是為了在關鍵時刻絕地反殺!
這種深沉的心思,足以讓人膽寒。
朱樉、朱棡、朱棣三人,甚至不約而同地打了個寒顫。
有那么一瞬間,他們竟生出了“不想爭儲君之位”的念頭。
有這么一個陰險狡詐的皇侄在,他們加起來恐怕都不夠人家打的!
可不知為何,哥幾個心中又隱隱有些羨慕。
這種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草蛇灰線、伏筆千里的手段,既讓人驚悚,又忍不住憧憬:
若是自己能有這般手段,在百官面前狠狠露一手,那種感覺定然爽翻了!
宋國公馮勝盯著朱允熥的背影,看了許久,心中突然冒出一個古怪卻堅定的念頭:
“此人深不可測,面如平湖,胸有驚雷,既有帝王之氣,又有雷霆手段,值得結交!”
一瞬間,他腦海中閃過無數個交好朱允熥的辦法——明明不久前,他還勸長子馮忠“不要輕易站隊”,可此刻見識到朱允熥的手段后,馮勝承認,自己心動了。
在他看來,這樣的人物若不能成為儲君,那才是天大的不可思議。
傅友德、郭英、耿炳文等人也心思浮動,看向朱允熥的眼神中,多了幾分認可與忌憚。
藍玉、常茂、常森等人則早已樂瘋了,一個個齜牙咧嘴,用鄙夷的目光看著臉色慘白的齊泰、黃子澄、方孝孺,那眼神仿佛在說“就這點本事,也敢來碰瓷”。
就在現場氣氛古怪到極點時,齊泰突然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聲音帶著幾分嘶啞地喊道:
“不可能!你們定然是臨時補的報備!之前我查過,兵部根本沒有你們的報備記錄!”
他頓了頓,又急忙補充道:“再者,即便你們向兵部報備了,可你們卻沒有向陛下稟報!這便是欺君之罪!沒錯,就是欺君之罪!”
“對!欺君之罪!”黃子澄與方孝孺也如夢初醒,激動地附和。
他們很清楚,今日若是不能給朱允熥安上“罪名”,那被定罪的就是他們自己——這是他們萬萬不能接受的。
朱允炆一黨的官員也紛紛附和,一時間,殿內的風向竟又隱隱向朱允炆那邊傾斜。
藍玉瞬間愣住了——他本以為拿出報備文書就萬事大吉,卻沒想到齊泰會揪著“未向陛下稟報”這一點不放。
他下意識地看向朱允熥,眼中滿是焦急——這個問題該怎么反駁?
要知道,他們打造燧發槍和復合弓,確實沒向朱元璋報備。
馮勝見狀,剛剛浮動的心思又收了回去,重新變回了旁觀者的姿態。
朱棣等人也再次驚疑不定地看向朱允熥,心中暗自琢磨:
“難道事情還有反轉?”
連朱元璋也收起了之前的驚訝,似笑非笑地看著朱允熥,眼神中帶著幾分審視——是啊,你們向兵部報備了,可沒向朕這個皇帝報備,眼里還有朕這個君主嗎?
藍玉、常森等人急得抓耳撓腮,紛紛用眼神向朱允熥求助。
可朱允熥卻只是淡淡一笑,轉頭看向齊泰,語氣平靜地反問:
“齊郎中,難不成你想讓本王將一碗還沒做熟、尚且夾生的飯,端給皇爺吃嗎?”
“額!”一句話,瞬間讓齊泰噎住了。
他張了張嘴,卻發現無論怎么回答都不對——說“是”,便是讓陛下吃“夾生飯”,是大不敬;說“不是”,便是承認朱允熥的做法沒錯。
齊泰一瞬間臉色漲得通紅,竟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殿內眾人也紛紛用驚訝的眼神看著朱允熥,心中不約而同地冒出一句話:“此子精明似鬼!”
朱允熥沒再理會齊泰,而是轉向朱元璋,躬身拱手,語氣誠懇地說道:
“皇爺爺,非是孫兒故意不向您稟報,而是孫兒擔心新型軍械若是打造失敗,提前告知您卻沒能成功,那才是真正的欺君之罪!”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
“孫兒的想法是,先把事情做好。等新型軍械打造成功,能批量生產,能大規模裝備我大明軍隊時,再向您當面稟報。
這樣既能給皇爺爺一個實實在在的驚喜,也不會讓您因為孫兒的失敗而失望。”
他微微抬頭,眼神澄澈而堅定,一字一句道:
“孫兒做這一切,絕無半分私心,從頭到尾都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穩固、軍事實力強盛著想。還請皇爺爺明鑒!”
畢,朱允熥便垂手而立,不再多,靜靜等候朱元璋的最終決斷。
齊泰、方孝孺、黃子澄與朱允炆等人,也齊齊抬頭望向御座,臉上滿是忐忑——這是他們最后的希望,若朱元璋不認定朱允熥“欺君”,那他們今日的彈劾便徹底成了笑話,甚至還要承擔“污蔑皇親”的罪名。
其余官員也屏息凝神,眼中多了幾分好奇與期待!
這場跌宕起伏的朝堂之爭,最終會走向何方?
而御座上的朱元璋,聽完朱允熥的話后,心中對這個皇孫的滿意早已溢于表。
今日朱允熥面對彈劾時的從容、反擊時的條理、應對危機時的智慧,全都證明了他的優秀,完全沒讓自己失望。
稍作沉吟,朱元璋便開口為這場風波定下結論,聲音威嚴卻帶著幾分平和:
“齊泰、方孝孺、黃子澄三人,不明事實真相,便隨意污蔑皇孫、構陷天家血親、挑撥皇族骨肉之情,罪行明確。”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三人慘白的臉,繼續道:
“但念在你們平日為官兢兢業業,并無其他過錯,暫且從輕發落——各降職一級,罰俸一年。望你們日后謹慎行,凡事查清真相再開口,好自為之!”
齊泰、方孝孺、黃子澄三人的臉色變了又變,心中滿是苦澀與不甘!
他們費盡心機策劃的彈劾,最終卻落得“降職罰俸”的下場。
可轉念一想,能保住性命已是萬幸,畢竟“污蔑皇親”的罪名若真追究起來,絕非降職罰俸便能了結。
三人連忙躬身叩首,聲音帶著幾分顫抖:“臣……謝陛下恩典!”
朱允炆則死死低著頭,嘴唇抿成一條直線,久久無法回神。
他怎么也想不通,明明占盡先機的彈劾,為何最后還是輸了,而且輸得如此徹底。
殿內其余官員也紛紛驚嘆……
今日這場朝會,當真是精彩紛呈,反轉不斷,比坊間的說書還要跌宕起伏。
可朱允熥這邊的人卻不干了。
藍玉、常茂等人覺得朱元璋的責罰太輕,剛想上前爭辯,卻被朱允熥用眼神制止了。
朱允熥心里清楚,自家皇爺爺既然已經從輕發落了齊泰三人,必然會在私下給自己一個交代,不必在朝堂上爭執。
果不其然,朱元璋掃了一眼蠢蠢欲動的藍玉等人,便宣布退朝。
可就在百官準備起身離去時,他又特意吩咐身邊的大太監劉和:
“你去把吳王留下,帶他去武英殿見朕。”
聽到這話,朱允炆、齊泰等人的臉色更加難看!
皇帝單獨召見朱允熥,顯然是要對他另有安撫或重用,這恰恰證明,今日的風波不僅沒傷到朱允熥,反而讓他更得圣心。
藍玉等人則瞬間沒了怒氣,一個個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路過齊泰、黃子澄身邊時,還不忘用眼神嘲諷幾句,那模樣,得意得不行。
這場充滿戲劇性的朝會,最終以朱允熥的全勝落下帷幕。
朱允炆雖然沒被直接牽連,但經此一役,他在朝堂上的聲望大損,想要再與朱允熥爭奪儲位,無疑難上加難。
而東宮之內,當呂氏得知朝會的結果后,差點氣瘋了。
她在寢殿里摔碎了無數瓷器,怒罵朱允炆無能、齊泰等人廢物,那股怨氣之大,幾乎能養活好幾個傳說中的“邪劍仙”。
可再多的憤怒,也改變不了朱允熥愈發強勢的事實。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