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輝煌的武英殿內,空氣仿佛被凍住一般,滿是肅殺凜冽的氣息。
百官還在為“謀反”二字嘩然震動,朱允熥也還在暗自琢磨“自己何時要謀反,自己怎么不知道?”時,齊泰已再次向前半步,聲音如淬了冰般厲聲喝道:
“陛下!吳王朱允熥勾結涼國公藍玉及一干勛貴,私下調取兵仗局軍匠,暗中打造軍械,既未上報兵部,更未奏請朝廷!此等行徑,分明是圖謀不軌,藏有謀逆之心!”
他雙手高舉芴板,語氣鏗鏘,字字擲地有聲:
“如此舉動,已然違反朝廷律法,動搖國家根本!臣懇請陛下,為大明江山計,當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臣附議!”齊泰話音未落,東宮侍讀黃子澄已快步出列,聲音比齊泰更顯急切。
他從寬袖中抽出一封厚厚的彈劾奏章,雙手托舉過頭頂,嚴詞厲色道:
“陛下!為大明朝廷、為大明江山、為天下百姓,臣與數十位同僚已聯名上書,彈劾吳王朱允熥勾結涼國公藍玉意圖謀反!此等罪行,罪無可赦!懇請陛下即刻將這亂臣賊子捉拿下獄,嚴刑審問其謀逆動機,從重懲處!絕不能讓此等行徑開大明謀反之先例,為后世留下禍患!”
“臣附議!”文華殿經筵方孝孺緊隨其后,大踏步走出隊列,同樣高舉奏疏,聲音帶著書生氣的執拗與尖銳:
“臣方孝孺彈劾吳王朱允熥!其一,他曾當著百官之面,在朝堂上公然向陛下討要皇太孫之位,此乃大逆不道;
其二,他對生母先太子妃不敬,行不孝之舉;
其三,他勾結涼國公藍玉,懷不忠之心,意圖謀反!”
他目光灼灼地盯著龍椅上的朱元璋,字字懇切:
“此等不忠、不孝、不義之徒,狂妄悖逆,違背綱常!
望陛下速下旨意,削去其親王爵位,貶為庶人,打入天牢定罪!”
“臣附議!”
“附議!”
“臣等附議!”
霎時間,武英殿內的彈劾聲與附議聲如潮水般涌起,震得人耳膜發顫。
朱允炆一黨的官員幾乎全員出列,個個義憤填膺,仿佛朱允熥已是板上釘釘的逆賊。
中立派官員則紛紛用震驚、不可思議,甚至帶著幾分憐憫的目光看向朱允熥。
他們震驚于朱允炆一系“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前段時間被朱允熥連續壓制,憋了這么久,一爆發竟如此猛烈;
他們不可思議的是,朱允熥竟敢涉險謀逆,這得有多大的膽子?
更何況齊泰等人說得有鼻子有眼,彈劾得“有理有據”,絲毫不像虛構誹謗;
而那份憐憫,則是覺得朱允熥徹底完了——在當今陛下朱元璋這里,朱家子孫犯什么錯都能酌情寬恕,唯獨“謀逆”是碰不得的逆鱗,是萬死之罪。
眾人不由想起當初的朱正文,不過是說了幾句不滿的話,想投靠張士誠,便被朱元璋囚禁至死,終生未見天日。
朱允熥雖是皇孫,可他的功勞難道能比當年駐守洪都、以數萬人擋住張士誠六十萬大軍的功勛還大?
是以中立派們暗自嘆息:一旦被扣上“謀逆”的帽子,別說爭儲君之位,能不能保住性命,全看陛下的心情了。
藍玉、常茂、常森、常升、朱壽、張翼、王弼等武將,此刻個個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若不是還沉得住氣的藍玉死死按住,幾個年輕氣盛的武將早就沖上去,撕爛那群文官的嘴。
藍玉之所以能勉強冷靜,是因為朱允熥提前有過交代,他們還有后手未出,暫且讓這群酸儒得意片刻。
可即便如此,被人在朝堂之上、當著皇帝與百官的面污蔑“謀逆”,藍玉額角的青筋還是突突直跳,牙齒咬得咯咯作響,心中反復默念:
“冷靜,不能壞了殿下的大事。”
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武定侯郭英、長興侯耿炳文等人,則面色古怪地看著眼前這一幕,眼神閃爍,沒人知道他們心中究竟在盤算什么。
藩王序列中,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等年長親王,臉上卻難掩喜色。
“好!彈劾得好!”他們暗自叫好。
最近幾日,朱允熥的各種騷操作把他們搞得又郁悶又不自信,如今朱允炆一派終于忍不住出手,一上來就是“謀逆”這種重磅炸彈,實在太解氣了!
“就該這么斗!最好斗到你死我活……不,最好兩敗俱傷,都死了才好!”
這樣一來,他們這些親王爭奪儲位的機會才最大。
燕王朱棣眼神閃爍,原本還盤算著下朝后去吳王府拜訪朱允熥,好好‘交結’一番。
可看著眼前的局面,他不禁暗自嘀咕:“還需要低聲下氣去‘交好’他嗎?”
可就在他念頭剛起,目光掃過人群中的朱允熥時,神色驟然一凝……
被如此激烈彈劾的朱允熥,竟依舊面不改色,神情淡漠,眼神平靜得像一潭深水,仿佛齊泰等人在說一件與他無關的小事。
這神態,要么是朱允熥是個聽不懂人話的傻子,要么是他早有預料、早做準備,胸有成竹,所以才不懼不怕,淡定如水。
前者的幾率為零,那必然是后者!
剛剛還帶著幾分竊喜的朱棣,心情瞬間沉入谷底,臉上的戲謔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凝重!
他重新審視起這個年輕的皇侄,再一次覺得此人或許比自己想象中更難對付。
此刻,不僅朱棣在看朱允熥,殿內所有人,包括御座上的朱元璋,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見他如此淡漠,眾人臉色紛紛微變,朱元璋心中微微訝異。
齊泰等人先是不解,很快便冷哼一聲,認定朱允熥是在強裝鎮定,內心早已嚇得瑟瑟發抖——畢竟“謀逆”可是掉腦袋的罪名!
唯有藍玉對朱允熥信心十足,他清楚朱允熥的準備與后手,知道這場戲才剛剛開始。
朱元璋看著朱允熥,眼神帶著幾分意味深長,緩緩開口:
“吳王,你可有話要說?對此番彈劾,你可有異議?”
全場瞬間寂靜,連呼吸聲都仿佛消失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光緊緊鎖在朱允熥身上。
直到此時,一直被彈劾卻始終淡定的朱允熥才緩緩抬起頭,清晰地說出今日朝堂上的第一句話:“回稟皇爺爺,孫兒確實在與涼國公藍玉一同打造軍械,也確實調動了兵仗局的軍匠。”
“嘩——”百官再次嘩然,只不過這一次,每個人的神色都截然不同。
齊泰、黃子澄、方孝孺、朱允炆、劉仲志等人,臉上瞬間爆發出狂喜。
他們本以為朱允熥會百般辯解,沒想到他竟如此痛快地“認罪”,這簡直是意外之喜!
既然朱允熥親口承認,那“罪狀”便屬實,他徹底完了!
齊泰當即向前一步,聲音急切地提醒朱元璋:
“陛下!此賊已親口認罪,罪狀明確!
懇請陛下降下嚴懲之令,平定亂賊,還朝廷一個安定!”
朱允炆一黨的官員也紛紛附和,聲音比之前更響亮。
站在朱允熥身旁的朱允炆,心中早已樂開了花——沒想到這么容易就扳倒了這位前段時間勢頭正盛的三弟!
可他面上卻裝出一副擔憂又恨鐵不成鋼的模樣,嘆了口氣道:
“三弟,你怎如此糊涂!皇位乃是皇爺爺賜下才能要,皇爺爺不給,你怎能搶?
你這般行事,對得起皇爺爺對你的寵愛嗎?對得起父親的在天之靈嗎?你真是太讓我失望了!”
朱棣、朱樉、朱棡、馮勝、郭英、耿炳文、傅友德等人,則面露驚疑!
他們實在想不通,朱允熥為何會如此干脆地“認罪”,這不符合常理,其中定然有詐。
藍玉、常茂等人也急了,紛紛用眼神示意朱允熥,可朱允熥卻仿佛沒看見,依舊神色平靜。
朱元璋也古怪地看著朱允熥,心中暗自嘀咕:難不成這小子當真有謀逆的心思?
也不怪他這么想,朱允熥上次在大朝會上,就曾當著百官的面向他索要皇太孫之位,本就足夠驚世駭俗。
就在朱元璋準備開口追問細節時,說話喜歡留半分的朱允熥微微抬手。
殿內漸漸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重新匯聚到他身上,他才轉向朱元璋,語氣平靜卻堅定地繼續說道:
“但齊郎中、黃侍讀、方經筵彈劾的幾點中,有夸大之詞,更有涉嫌污蔑詆毀孫兒之處。”
不等齊泰三人反駁,朱允熥便條理清晰地一一回應:
“其一,孫兒與涼國公藍玉打造的是兩種新型武器,且此事已向戶部報備,有報備文書為證,并非‘私下偷偷’為之;
其二,孫兒讓涼國公調動兵仗局軍匠,也曾向兵部報備,并有調動許可文書,絕非‘私自調動’;
其三,孫兒從未有過謀逆之心,從未有過不孝之舉,更無不忠之——方經筵所,全是他憑空想象、捏造事實,意在誹謗詆毀孫兒。不過孫兒大度,暫不與他計較。”
說罷,他轉頭看向藍玉,語氣從容:
“涼國公,將從兵部獲取的報備文書拿出來吧,免得被小人構陷我等謀逆。”
憋屈了半天的藍玉,終于有了出氣的機會。
他對著臉色微變的齊泰等人冷哼一聲,從袖中掏出三份折疊整齊的文書,高舉過頭頂,聲音洪亮:
“這便是我從兵部拿到的軍械打造、軍匠調動的備用文書!
上面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還蓋有兵部的鮮紅大印,絕無造假可能!
更不存在什么‘私造軍械、意圖謀反’的狗屁罪狀!”
說罷,他用兇狠到極致的眼神盯著齊泰、黃子澄等人,咬牙切齒道:
“睜大你們的狗眼好好看看!老子……咳咳,本公到底有沒有和吳王殿下謀逆的嫌疑!”
齊泰、黃子澄、方孝孺、朱允炆:“……”
朱棣、朱棡、朱樉:“……”
殿內其余所有人:“……”
就在全場陷入死寂之際,兵部尚書茹嫦突然走出隊列——這個舉動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他對著朱元璋躬身行禮,隨后語氣肯定地說道:
“啟稟陛下,藍國公手中的這些報備文書,皆為真品!
乃是臣親自審批、頒布下發,并加蓋兵部大印的!”
這句話,如同蓋棺定論的鐵錘,瞬間擊碎了齊泰等人的最后一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