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朱允熥朱元璋 > 第20章 幾位親王不淡定了!朱元璋:我還沒吃早飯!

      第20章 幾位親王不淡定了!朱元璋:我還沒吃早飯!

      秋高氣爽惠風和暢。

      金陵城的秋日白晝,總帶著幾分恰到好處的舒爽愜意。

      陽光透過澄澈的天幕灑下,將秦淮河畔的酒樓染上一層暖金。

      可此刻,臨河包廂內的氣氛卻與窗外的明媚格格不入。

      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三位親王圍坐桌前,目光雖落在緩緩東流的秦淮河水之上,心思卻早已如河中波瀾般翻涌不定,絲毫沒有往日相邀消遣的閑適。

      他們本以為,昨夜朱允熥一手掀起、幾乎波及整個戶部的驚天大案,已足夠讓他們對這位皇孫刮目相看,心中也早已繃起了凝重的弦。

      可誰曾想,今日早朝上朱允熥的表現,竟再次讓滿朝文武、也讓他們這幾位心懷期許的親王大吃一驚。

      要知道,這三人皆是朱元璋的親兒子,心中對儲君之位本就存有不甘,此番留在京城,便是想再做一番嘗試。

      雖說《皇明祖訓》白紙黑字寫著“藩王回京后不得長久逗留京城,藩王之間更不可私下接觸”,但自從太子朱標離世后,朱元璋對這幾個兒子的態度明顯溫和了許多,也包容了許多。

      這位年過花甲的老皇帝,心里比誰都清楚兒子們的心思,卻始終沒有點破,更沒有強行驅趕他們離京。

      一來,他知道對這幾個兒子而,太子驟逝后儲位懸空,自己卻連競爭的機會都寥寥無幾,確實有些不公平;

      二來,歲月不饒人,老朱自知余年無多,與兒子們見面的次數只會越來越少,能多聚一次便是一次。

      也正因如此,他才默許了幾位年長親王繼續留在京城的請求。

      可這份默許,卻沒能讓朱樉、朱棡、朱棣三人感到半分喜悅。

      他們留在京城,不僅沒能離心中的目標更近一步,反而被朱允熥近日來的一系列操作徹底震懾住了——沒錯,是深入骨髓的震懾!

      朱允熥這番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手段,實在讓人頭皮發麻:

      前一刻還將戶部幾乎半數官員送入詔獄,后一刻便聯合皇帝對戶部尚書趙勉施以恩寵,一抑一揚之間,既肅清了官場亂象,又拉攏了朝中重臣。

      這般手腕,哪里像個十五六歲的少年?

      幾位身經百戰、在封地經營多年的藩王,都從中嗅到了濃濃的危機,心中滿是疑惑與不甘:

      朱允熥小小年紀,究竟是從何處學來的這般能力與心智?

      實在匪夷所思!

      消息傳到秦淮河畔的酒樓,三人原本的消遣興致瞬間消散無蹤,每張臉上都籠罩著化不開的憂愁,只覺得自己離那至高無上的位置,正越來越遠。

      沉默許久,燕王朱棣忽然猛地站起身,聲音中帶著幾分壓抑的沉悶:“二哥,三哥,今日便到此為止吧,弟弟先回府了!”

      話音未落,不等朱樉與朱棡回應,他便轉身匆匆離去。

      他是真的待不下去了。

      昨夜還在王妃徐妙云的安慰下稍稍提振了士氣,可僅僅過了一夜,朱允熥的表現便再次給了他沉重一擊,讓他對這位皇侄生出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

      看著朱棣快步離去的背影,朱樉與朱棡對視一眼,眼中皆是無奈與凝重,隨后也各自拱手道別。

      他們同樣需要回到府中,與智囊們細細商議,重新考量未來的路,更要琢磨清楚,該以何種態度面對如今勢頭正盛的朱允熥。

      這一日,整個京城的各方勢力,都因朱允熥在朝堂上的驚艷表現,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呂氏等人見朱允熥風頭正勁,心中焦急萬分,已然開始籌謀如何壓制這位勢頭迅猛的皇孫;

      朱棣等年長藩王則危機感更甚,原本尚存的幾分希冀,在朱允熥的手段面前漸漸消散;

      朝中各勛貴的反應則各不相同:支持朱允熥的藍玉、常茂、常森、常升、王弼、朱壽、張翼等人,得知消息后欣喜若狂,對朱允熥的表現更是贊不絕口。

      若不是朱允熥早有交代,讓他們不可聚眾飲酒慶祝,不可在酒桌上胡亂語,務必保持低調,他們真想扛著禮炮、帶著煙花直奔吳王府,好好熱鬧一番;

      而魏國公徐輝祖、曹國公李景隆、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長興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等人,則更多是驚詫與疑惑。

      他們反復思索著此事背后的深意,更在考量這場風波會對大明未來的儲君人選產生何種影響?

      ……

      各方勢力的反應紛繁復雜,可作為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朱允熥卻沒時間理會這些。

      下朝之后,他第一時間找到了剛剛被赦免的戶部尚書趙勉,語氣溫和,態度謙和,絲毫沒有皇孫的架子:“趙尚書,讓你受苦了。本王在揭發此案之前,萬萬沒有想到事情會波及如此之廣,更沒料到會將你也牽連其中。若是早知道會這樣,本王定然不會用這般極端的辦法。”

      說罷,他臉上露出幾分唏噓與悔恨,伸手拍了拍趙勉的肩膀,語氣誠懇:

      “昨夜看到你也被牽連入獄,面臨生死危機,本王心中焦急萬分。

      你們剛被錦衣衛押下去,本王便立刻向皇爺爺求情。

      你也知道,皇爺爺此生最痛恨的便是貪官污吏,一開始他根本不愿放過任何人。

      還好,皇爺爺沒有被怒火沖昏頭腦,在本王反復請求、不斷解釋你與此案無關,還列舉了你這些年的政績與才能后,他才勉強答應赦免你。”

      話音落下,朱允熥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笑容燦爛而真誠:

      “好在結局是好的,總算保下了趙尚書,本王也終于能心安了。

      若是你真因這案子出了意外,本王定會陷入深深的自責,一輩子都無法釋懷。還好,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趙勉看著眼前的朱允熥——他笑容溫和,說話輕聲細語,讓人如沐春風,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娓娓道來。

      趙勉抿了抿嘴,沉默片刻后,鄭重地拱手行禮:

      “微臣趙勉,謝殿下救命之恩!殿下的恩情,對微臣而重如泰山。

      往后殿下若有任何需要,只要微臣能辦到,定當竭盡全力,在所不辭!”

      “哎,趙尚書這話就見外了。”朱允熥連忙擺了擺手,神色嚴肅,“本王救你,并非想讓你幫本王辦事,只是實在覺得你是被冤枉的,而且你為朝廷操勞多年,勞苦功高,不該落得這般下場。

      當然,本王也確實想與趙尚書交個朋友,彼此之間多些往來,熟絡熟絡。

      至于‘恩重如山’‘赴湯蹈火’之類的話,往后就不必再說了,本王不是那種挾恩圖報之人。”

      看著朱允熥這番“滴水不漏”的表現,趙勉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回應。

      他沉吟片刻,才緩緩吐出一句話:“古所愿也,不敢請爾。”

      “哈哈,這就對了!”朱允熥頓時爽朗大笑。

      他心里清楚,救了趙勉一命,就想讓對方立刻對自己感恩戴德、赴湯蹈火,根本不現實。

      趙勉并非愚笨之人,自己的意圖他定然能察覺一二。

      若是表現得太過急切,反而會引起他的警惕,甚至適得其反。

      他真正想做的,是與這些朝中柱石建立長久的信任,成為“很好很好的朋友”,而這需要細水長流,絕不能操之過急。

      當即,朱允熥轉身對身后的兩位內侍吩咐道:

      “你們兩個,護送趙尚書回府換洗休息。

      想來昨夜在刑部大牢里,趙尚書定然沒休息好。”

      “殿下,我們走了,您的安危……”其中一個小太監有些擔憂地開口,另一個也連連點頭,顯然不愿離開朱允熥身邊。

      趙勉也連忙擺手推辭:“殿下不必如此費心,臣雖然有些疲累狼狽,但自己回家還是可以的,不敢勞煩內侍大人。”

      朱允熥卻面色一板,目光落在兩位內侍身上,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廢什么話?讓你們送就送,本王的話不好使了嗎?

      再說,本王待會兒要去見皇爺爺,稟報要事,在這皇宮之中,能有什么危險?

      你們先把趙尚書送回去,再趕回來等著本王,不就行了?”

      兩個小太監被他的語氣震懾,縮了縮脖子,連忙應聲“是”。

      朱允熥這才重新露出笑容,看向趙勉,大手一揮:

      “趙尚書,您就別推辭了。您是國家柱石,剛剛受了驚嚇,若是路上有個萬一,那對朝廷、對國家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

      這事就這么定了,不許再拒絕!”

      趙勉深深看了朱允熥一眼,見他態度堅決,便也不再婉拒,點頭答應下來,隨后在兩位內侍的護送下離開了皇宮。

      一路回到家中,趙勉剛進門,便看到妻子沐婉枝和兒女們滿臉驚慌、眼眶通紅地圍了上來。

      看著家人擔憂的模樣,他心中對朱允熥的感激之情忽然變得濃烈起來。

      在朝堂上時,他雖感激朱允熥的搭救,卻并未深思其中的分量;

      可此刻見到家人,他才陡然驚覺:若是朱允熥沒有向皇帝求情赦免自己,自己一旦出事,妻子兒女該何去何從?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