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大明開局請朱元璋退位朱允炆人麻了 > 第49章 前夕!

      第49章 前夕!

      夜深人靜時,自有不眠人。

      夜色如墨,潑灑在大明的疆土之上,萬籟俱寂的夜幕深處,總有幾顆不眠的心在暗潮涌動。

      燕王府的書房內,燭火搖曳,將燕王朱棣的身影投射在冰冷的墻壁上,忽明忽暗。

      他快速瀏覽著各路暗線傳遞而來的密報,字里行間的訊息如針般刺進眼底,讓他那雙慣于藏鋒的眸子閃爍不定,時而凝霜,時而聚火。

      道衍端坐于一側的梨花木椅上,手中捧著同樣的一疊情報,枯瘦的手指緩緩摩挲著信紙邊緣。

      隨著目光的推移,他眉宇間的褶皺愈發深沉,原本平靜的神色漸漸被凝重所取代,仿佛壓上了千斤重擔。

      不知過了多久,道衍終于放下手中最后一封密信。

      他抬眼望了望窗外朦朧的夜色,月光透過窗欞的縫隙,在地面投下斑駁的暗影,再低頭看了看案頭已然燃燒大半的燭火,燭油順著燈芯緩緩滴落,他微微吸了一口帶著燭煙味的空氣,聲音低沉而沙啞,一字一頓地砸在寂靜的書房里:“快,太快了,這一切都來得太快了!”

      朱棣聞聲扭頭,目光與道衍相接的瞬間,便已洞悉了其話中深意。

      這一刻,朱棣眼中翻涌的情緒復雜難明,不甘如野草般瘋長,忐忑似驚濤般拍岸,不安像陰云般籠罩,而更多的,是一種計劃被驟然打亂的措手不及,如同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力道無處宣泄。

      根據各路暗線匯總的消息,那位高居龍椅之上的父皇,顯然已經有了冊立儲君的人選……

      而這個人,絕不可能是他朱棣!

      無需深究緣由,朱棣心中比誰都清楚——若父皇朱元璋有意將儲君之位托付于他,先前就不會選朱允炆,早已昭告天下,斷不會拖延至今,讓他在這藩王的位置上苦苦煎熬。

      如今的他,并無名正順爭奪儲君的資格,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在暗中算計,步步為營,試圖牟取那至高無上的權柄罷了!

      可他們精心謀劃的諸多布局,還未來得及一一展開,便陡然得知了儲君人選已定的消息……

      這般猝不及防的打擊,任誰也難以坦然接受。

      道衍看著朱棣臉上變幻不定的神色,心中亦是五味雜陳,滿是無奈。

      他原本以為,當今陛下絕不會如此倉促地定下儲君人選,起碼要經過數年的朝堂博弈與勢力角逐,才會最終塵埃落定。

      那樣一來,他與燕王便有足夠的時間編織羅網,布局謀劃,一步步朝著既定的目標邁進。

      可萬萬沒有想到,這才短短數月的光景,勝負的天平便已悄然傾斜,儲君之位的歸屬即將塵埃落定!

      太快了!

      快到讓他們連半點部署與謀劃的余地都沒有……

      雖然沒有確鑿的消息證實朱元璋已然敲定儲君人選,但道衍憑借著敏銳的洞察力,從蛛絲馬跡的線索中,從各方勢力的異動里,尤其是從信國公湯和奉召入京這一關鍵事件中,已然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點——當今陛下心中早有抉擇,儲君人選,已是板上釘釘。

      而那個人,絕不可能是燕王朱棣!

      在這一點上,道衍與朱棣的想法高度一致,如出一轍。

      如此一來,他們便等同于宣告了失敗,即將從這場儲君之爭中黯然退場,從此再無任何名正順染指那至尊寶座的可能。

      意識到這一點,道衍與朱棣同時陷入了沉默。

      并非詞窮語塞,只是胸口被一股巨大的失落與不甘堵得厲害,連呼吸都帶著沉重的痛感。

      這并非他們謀劃不周、戰力不濟,實在是天意弄人,老天爺似乎從未站在他們這邊。

      “噼啪!”

      一聲脆響,燭芯燃到了盡頭,火星驟然一跳,隨即黯淡了幾分。

      朱棣望著跳動的燭火,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弧度,聲音里滿是苦澀:

      “看來本王的命,當真是不好。老天從未眷顧過我,一次次將我死死按下,連半點躍起的機會都不肯給。”

      “剛出生,便比大哥晚了數年,從一開始就與太子之位無緣。”

      “大哥離世后,又因不是嫡長子,敗給了朱允炆那個黃口小兒,再次與儲君之位失之交臂。”

      “好不容易等到局勢出現變數,本以為是上天垂憐,給了我一線生機……可現實卻再次給了我一個血淋淋的教訓,讓我看清,我這一輩子,或許只配做一個偏安一隅的藩王,與那金鑾殿上的寶座,終究是無緣了。”

      此時此刻的朱棣,心中并無以藩王之身舉兵造反的念頭,甚至連想都不敢想。

      畢竟,縱觀歷朝歷代,藩王造反無一例外皆是身敗名裂的下場,這樣的歷史教訓太過深刻,朱棣絕不敢輕易踏足這步死棋。

      他之前對皇位的覬覦,始終想著通過謀劃儲君之位,一步步名正順地登臨大寶,而非依靠兵戎相見的謀逆之舉。

      是以,當再次得知自己將要與儲君之位擦肩而過時,他的情緒難免跌落到了谷底。

      回想起自己的前半生,似乎總是活在別人的陰影之下,從未真正為自己活過一次,這份憋屈與不甘,讓他心塞得幾乎喘不過氣。

      瑟瑟寒風透過窗欞的縫隙,悄然潛入殿內,帶著深夜的涼意,拂過朱棣的臉頰。

      他下意識地攏了攏身上的衣袍,神色愈發悲切,整個人仿佛被這夜色籠罩,透著一股難以說的孤寂。

      道衍靜靜聆聽著,沒有插話,也沒有安慰,臉上依舊是一派古井無波的模樣。

      可他手中那串不斷轉動的佛珠,卻出賣了他內心的波瀾——佛珠轉動的速度越來越快,指尖的力道也漸漸加重,顯然,他的內心遠非表面那般平靜。

      此時的道衍,同樣沒有攛掇朱棣造反的念頭。

      他心中所想的,也是讓朱棣通過合乎禮制的途徑登臨大寶。

      造反,從來都只是萬不得已之下的最后選擇!

      更何況,造反的風險太大,即便他有心攛掇,朱棣也定然不會應允。

      是以,如今的局面,再次陷入了進退兩難的死胡同。

      可道衍不甘心啊……

      他渾噩半生,漂泊四方,好不容易才遇到一個能夠承載他心中理想抱負的人,如今卻要眼睜睜看著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從指縫間溜走,他如何能忍?如何能甘心?

      佛珠在他手中飛快地轉動著,發出細微的摩擦聲。

      他的大腦也在高速運轉,思索著所有可能的破局之法,搜尋著那一線渺茫的生機……

      時間在沉默中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顯得格外漫長。

      就在某一刻,道衍轉動佛珠的手陡然停頓,那雙原本深邃如潭的眸子里,驟然閃過一抹明亮的光色,如暗夜中燃起的星火。

      朱棣敏銳地察覺到了他的異樣,眼中瞬間燃起一絲希冀,連忙開口詢問:“大師,可有良策?”

      道衍緩緩瞇起眸子,目光銳利如鷹,開口問道:“殿下以為,此次陛下會冊立誰為儲君?”

      “吳王!”朱棣幾乎沒有任何猶豫,斬釘截鐵地吐出兩個字,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復雜,“畢竟,比起獻王,吳王朱允熥更加優秀,無論文韜武略,還是胸襟氣度,都全面超越獻王。”

      “加之他近日來不斷立下赫赫功勛,為大明江山、為朝廷社稷、為天下蒼生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按照本王對父皇的了解,吳王,定然是他心目中的最佳人選。”

      “此人武能安邦定國,文能輔政愛民,霸道之中不失溫和,溫和之內暗藏雷霆手段。城府、手段、心機、智謀,皆是上上之選,已然有了圣君之姿。”

      “有如此絕佳的人選,父皇又怎會棄之不用,反而去選擇一個只能守成的平庸之君呢!”

      其實根本無需猜測,朱棣心中早已篤定,這個人必然是吳王朱允熥。

      畢竟,近幾個月來,朱允熥在朝堂內外的表現太過耀眼,所創下的功績也太過震撼,由不得他不心生嘆服。

      道衍對此并不意外,畢竟,這幾乎已是如今朝堂上下公認的事實。

      他輕輕點了點頭,繼續瞇著眼睛,語氣帶著一絲循循善誘:

      “不錯,正是吳王。殿下無需猜測,便能一口斷定,可見此事已是人心所向。”

      “那么,殿下不妨想一想,除了您之外,其他人自然也能猜到這個結果。當他們猜到儲君人選是吳王時,會不會比您更加忐忑不安?他們的反應會不會更加激烈?您覺得,他們會心甘情愿地放棄掙扎抵抗,直接認命認輸嗎?”

      朱棣的眼神驟然一閃,仿佛捕捉到了什么關鍵信息,他壓低聲音,語氣中帶著一絲試探:“大師的意思是,比起本王,獻王一方會更加急切,他們為了阻止吳王登基,定然會不擇手段,想盡一切辦法來扭轉局面?”

      “正是如此!”道衍頷首,目光炯炯有神,語氣也變得堅定起來,“只要有一絲一毫的猜測,獻王一派定然不會坐視不理,必然會全力阻止此事發生。”

      “從齊泰、黃子澄、方孝孺、楊靖等人連夜趕往獻王府的舉動中,便足以看出端倪——他們定然是在緊急商議應對之策,試圖阻止陛下冊立吳王為皇太孫。”

      “而且他們并未商議太久,便很快各自散去,顯然是已經制定好了計劃,并且對這個計劃有著一定的把握,確信能夠阻止陛下的決定。”

      “是以,殿下大可不必過于擔憂,想來此事要想塵埃落定,還有一段漫長而曲折的路要走。”

      “獻王一派雖然如今已逐漸式微,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們的底蘊依舊存在。只要他們能夠抓住吳王的把柄,給予致命一擊,那么陛下未必不會再次改變主意……畢竟,儲君之事關乎國本,絕非兒戲,容不得半點馬虎。以陛下謹慎多疑的性子,但凡此事存在任何一絲風險,他都絕不會輕易下定決心。”

      “如此一來,這便會給殿下留下充足的時間和寶貴的機會……殿下也不必因此而心灰意冷,更不必向所謂的命運低頭認輸。”

      道衍的語氣鏗鏘有力,眼中閃爍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堅定,甚至隱隱透出幾分兇唳之光。

      這番話如同一道驚雷,在朱棣的心中炸開,讓他瞬間眼前一亮,仿佛撥開了籠罩在心頭的層層迷霧,看到了曙光。

      原來,此時此刻,并非已是生死存亡、勝負已定的終局,他們還有逆風翻盤的機會!

      朱棣強壓下心中的激動,連忙看向道衍,急切地詢問:“大師,既然如此,我們應當做點什么?”

      朱棣本以為道衍會建議他們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可這一次,道衍卻一改常態,語氣果決地說道:“配合獻王一方,共同狙擊吳王成為皇太孫!”

      “嗯?”朱棣聞,臉上露出了明顯的詫異之色,顯然沒有想到道衍會提出這樣的建議。

      道衍卻語氣冷冽,神色嚴肅地解釋道:“殿下,此一時彼一時。以前老衲以為,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慢慢謀劃,徐徐圖之。”

      “可如今的局勢已然不同,陛下已有冊立吳王為皇太孫的明確心思,連信國公湯和都被特意召入京城,甚至極有可能會授意湯和主動推舉吳王為皇太孫,屆時陛下再順水推舟,予以應允……一旦形成既定事實,一切便都晚了。”

      “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根據局勢的變化而及時調整策略,才是明智之舉。”

      “如今我們的核心目標,是讓儲君之位繼續保持空懸狀態。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聯合獻王一派,共同狙擊吳王,讓儲君之位始終空缺,誰也無法輕易染指。”

      朱棣聞,當即贊同地點了點頭。

      至于之前已經與朱允炆等人撕破臉皮的恩怨……在絕對的利益面前,這些都不過是無關緊要的小事!

      成熟的政治家,從來都不會過分在意臉面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他們真正在乎的,唯有實實在在的利益。

      有利則合,無利則散,這本就是朝堂博弈的生存法則。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