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需靜靜等著就好,等吳王、獻王……哦,對了,還要加上一個燕王,等他們三方分出個高低勝負,等陛下最終定下儲君人選之后,那時候我們馮家再做決策,也為時不晚。”
說到這里,須發皆白的馮勝臉上露出了一抹自豪的神色,聲音也抬高了幾分:
“因為咱們馮家,早已經過了需要‘投機燒冷灶’的階段了。
這些事,為父和你死去的大伯馮國用,早就已經替你們做好了鋪墊。”
“如今的馮家,不管將來是誰登上大位,都絕不會小覷我們、忽視我們,反而會對我們禮遇有加。所以,記住為父的話,眼下千萬不要做選擇,絕對不要做選擇!”
馮忠瞪大了眼睛,一臉難以置信地看著父親。
平日里,父親馮勝向來不喜多,今日居然跟自己說這么多掏心窩子的話,實在太讓他意外了。
馮勝見長子這副模樣,不由得搖了搖頭,露出了幾分無語的神色。
但他沉吟了片刻,還是補充了一句:“若是將來為父不在了,你實在忍不住要做選擇,那就選吳王朱允熥。”
“啊?”這下輪到馮忠徹底傻眼了,完全不明白剛剛還嚴令自己“不要做選擇”的父親,怎么突然又說出了這種話。
馮勝回想起今日見到朱允熥時的場景,渾濁的雙眼中閃過一絲精明的光芒,緩緩說道:“因為吳王朱允熥,為父看不透啊。”
“什么?”馮忠徹底震驚了,聲音都有些發顫。
馮勝卻沒有再過多解釋,只是揮了揮手,示意他退下。
……
魏國公府中,如今的魏國公之位,早已傳到了徐達的長子徐輝祖手中。
徐輝祖正坐在書房里,手中拿著兩封文書——一封是從東宮送來的、釋放善意的示好信,另一封則是關于吳王朱允熥近幾日表現的詳細記錄。
他反復翻看著,眉頭緊鎖,一時間陷入了沉思。
站在一旁的弟弟徐增壽與妹妹徐妙錦,看著大哥這副模樣,也有些面面相覷,眼神中滿是無奈。
其實,徐增壽與徐妙錦心中都有些哭笑不得——他們倆是知道自家大姐夫朱棣的心思的,所以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讓大哥徐輝祖去支持朱允炆或者朱允熥,而是想暗中支持自家大姐夫朱棣。
畢竟,朱允炆、朱允熥再怎么說也是“外人”,自家大姐夫朱棣終歸是親近之人,而且這些年來,兩家的感情一直都很好。
可他們萬萬沒想到,東宮居然會主動送來示好信,這一下,倒是讓他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最終,還是徐妙錦先按捺不住,對著大哥徐輝祖開口勸道:
“大哥,聽我一句勸,眼下千萬不要做選擇!咱們徐家不能冒這種風險。”
她頓了頓,又補充道:“更何況,以如今的局勢來看,就算真的要選,也該選吳王朱允熥才對。”
其實她心里想說的是“選自家姐夫朱棣”,可朱棣作為藩王,根本沒有合理的理由去跟兩個侄子爭奪儲君之位,這話根本沒法明面上說出口。
徐增壽也在一旁連連點頭,贊同妹妹的說法。
徐輝祖聞,深吸了一口氣,卻做出了一個讓兩人都始料未及的決定:
“我要去見東宮的人。”
“什么?”徐增壽與徐妙錦異口同聲地驚呼,都以為自己聽錯了。
徐輝祖緩緩轉過頭,看著弟弟妹妹,神色鄭重無比地說道:
“先太子朱標在世時,就對獻王朱允炆多有看重,心中也是中意獻王做未來儲君的。
如今先太子雖然已經離世,但我等作為他的舊部臣子,絕不能朝令夕改、而無信,更不能辜負先太子的遺愿。”
徐增壽:“……”
徐妙錦:“……”
哥妹倆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到了“看傻子”的意味——大哥這也太死心眼了吧!
可徐輝祖卻不管他們的反應,堅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他的理由很簡單:答應過的事情,就必須堅守到底。
在他心里,朱允炆是先太子朱標看重的兒子,那他作為先太子的嫡系班底,自然也要支持朱允炆,無論這件事本身是對是錯。
至于朱允熥——先太子生前從未對他有過任何“看重”的表示,那就說明先太子根本沒有讓他繼承大統的想法。
至于朱棣——哼,若是他老老實實做個藩王,自然還是自己的好姐夫;
可若是他敢有任何“不軌”的心思,那就是自己的敵人,絕不容情!
心中打定主意后,徐輝祖不顧弟弟徐增壽和妹妹徐妙錦的反復勸諫,還是親自給東宮回了一封信,并且在信中明確表示,愿意支持朱允炆成為儲君。
看著大哥真的把信送了出去,徐增壽與徐妙錦整個人都懵了,只覺得一陣頭疼。
哥妹倆再次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到了深深的無語。
偏偏如今徐家是大哥徐輝祖做主,他下定的決心,任何人都勸不動。
徐妙錦無奈地嘆息了一聲,趁著大哥不注意,偷偷溜回了自己的房間,快速寫了一封信,讓人加急送到燕王府,將這邊的情況告知了大姐徐妙云。
……
曹國公府中,如今的曹國公之位,也傳到了二代——李景隆手中。
李景隆在接到東宮送來的示好信后,并沒有像徐輝祖那般迅速給出明確回復,只是找了個“容我考慮幾日”的借口,便打發了送信之人。
可送信的人走后,他卻陷入了長久的掙扎與猶豫之中。
說心里話,李景隆一點都不想做選擇。
他不傻,反而精于算計,最懂得趨利避害的道理。
他隱隱有種預感:若是選擇支持朱允炆,自己將來恐怕會有危險;
可若是選擇支持朱允熥,似乎也未必安全——至于這份“不安全”的感覺從何而來,他自己也說不清楚。
思來想去,李景隆還是決定找個人問問意見。
結果,等到第二天,他特意找到同為“二代國公”的徐輝祖,想聽聽對方的想法時,徐輝祖給出的答案,卻讓李景隆目瞪口呆。
但他也沒有多說什么,只是默默告辭,回到府中又琢磨了半天,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瑪德!既然選哪邊都覺得有危險,那就照著徐輝祖那家伙的選擇來吧!”
在他看來,吳王朱允熥雖然今日表現亮眼,但細細思索下來,根基與底蘊還是差了些;
而朱允炆雖然表現平平,但勝在中規中矩,而且背后有一大批文官支持。
如今這天下逐漸走向和平,文官的話語權與價值,早已遠遠超過了武將。
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再加上徐輝祖的“助推”,李景隆最終還是選擇了支持朱允炆,給東宮回了信。
不過,他也耍了一點小聰明,在信里特意留了余地,沒有直接明說支持朱允炆,只是模糊地答應會赴東宮的宴請,既給了東宮面子,也為自己留了條后路。
……
東宮之內,呂氏在接連收到徐輝祖與李景隆的回信后,壓抑多日的心情終于豁然開朗,喜悅之情幾乎要溢于表。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她拿著兩封回信,語氣難掩激動,“允炆如今也有了武將支持,而且一下就是兩位國公!單論國公的數量,咱們已經超過朱允熥了!”
這突如其來的好消息,一下掃光了之前朱允熥帶來的所有陰霾,讓她覺得自己和兒子朱允炆的前途,瞬間變得明亮起來。
她當即下令,讓東宮下人立刻籌備宴席,要好好宴請這兩位“雪中送炭”的國公。
朱允炆、黃子澄、齊泰三人得知消息后,也都欣喜不已,臉上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段時間被朱允熥壓得實在太憋屈了,如今總算有了反擊的底氣。
可誰都沒想到,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讓他們更是興奮得幾乎要跳起來。
原來,齊泰這段時間一直忙著調查朱允熥的日常行為,想找出能用來彈劾他的漏洞。
就在他幾乎要放棄的時候,卻意外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藍玉居然敢私自調動兵仗局的工匠,在暗中偷偷打造軍械!
更讓他激動的是,經過多方查證,他確認了這件事朱元璋根本不知情——也就是說,藍玉是瞞著皇帝,干了這件僭越之事!
“哈哈哈!終于抓住你的馬腳了!”齊泰拿著查到的證據,差點當場仰天大笑,多日的壓抑與焦慮,在這一刻徹底煙消云散。
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呂氏和朱允炆耳中。
母子二人對視一眼,眼中瞬間迸發出興奮的光芒,臉上的笑容根本藏不住。
他們太清楚這件事的分量了——私自打造軍械,這在任何朝代都是殺頭的重罪!
只要他們在朱元璋面前添油加醋,直接給朱允熥和藍玉扣上一頂“暗中密謀謀逆”的罪名,就足以讓這兩人身敗名裂,徹底從京城的權力舞臺上消失,甚至連性命都保不住!
一時間,原本略顯沉悶的東宮之內,處處都洋溢著壓抑不住的歡呼之聲,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對未來的憧憬。
而此刻,身處吳王府的朱允熥,對此還一無所知。
他正坐在書房里,讓人去傳召藍玉詢問燧發槍與復合弓的仿造進度……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