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山笑了笑,
這會兒心情被這插科打諢弄得好轉了不少,之前的汽車夢也被徹底勾了起來。
他湊近了點,身子微微前傾,做出一副虛心求教的樣子,“六哥,既然你說你有路子,那你都能搞來什么車?跟我好好說說唄,讓我也長長見識。我對這年頭的車,還真不太了解。”
“嘿!你這就問對人了!”
一聽這話,劉偉民立馬來了精神,那股子頑主的傲氣勁兒又上來了。
這可是他的專業領域!
他把煙往煙灰缸里一掐,身子往后一靠,二郎腿一翹,得意洋洋地說道:“青山,你這話問的,也就是你六哥我!換了別人,還真不敢吹這個牛!”
“在這四九城地界上,除了天上飛的飛機我暫時給你搞不來,這地上跑的,只要它有輪子,不管是四個輪的小轎車,還是那大解放,你六哥我就能給你搞來!甭管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路子,咱都有!”
“你就說吧,你想要什么樣的?國產的還是進口的?拉貨的還是拉人的?要面子的還是要里子的?”
劉青山聞,并沒有馬上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
他在腦海中快速搜索著這個年代,也就是1980年左右,全球汽車工業的發展狀況,以及國內能見到的車型。
說實話,
對于見慣了后世各種豪車、跑車的他來說,現在的選擇真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說是有些寒酸。
國產車方面,除了老掉牙的滬上牌轎車sh760,就是級別太高、他現在開著不合適也不敢開的紅旗。
剩下的就是剛才開過的那種吉普212了。
212雖然皮實耐造,通過性好,但舒適性實在太差,四處漏風,冬天開著跟坐敞篷車也沒啥區別,而且減震硬得能把人早飯都顛出來,開長途簡直是受刑。
那么,就只能看進口車了。
這時候改革開放才剛開始,大規模的進口車大潮還沒真正涌入。
市面上能見到的,大多是一些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車,比如蘇聯的“拉達”、“伏爾加”,還有波蘭的“波羅乃茲”。
他想要什么樣的呢?
首先,顏值必須得過得去。
他好歹也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又是搞文藝的,總不能開個老氣橫秋、跟個鐵盒子似的車招搖過市吧?
天天看著都影響心情。
其次,舒適性和操控性得好一點。
畢竟由奢入儉難,要是弄個方向盤重得跟磨盤、掛擋跟掰手腕似的、還沒空調的車,那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冰,也太受罪了。
看他半天不吭聲,眉頭緊鎖的樣子,劉偉民以為他是不懂行,不知道都有哪些車可選,便好心地充當起了汽車銷售顧問,如數家珍地給他介紹起來:
“你看啊,你要是喜歡氣派點的、有官樣兒的,那就弄輛蘇聯的伏爾加!”
“那是老大哥的產品,車身寬大,鋼板厚實得跟裝甲車似的,開出去絕對有面子!好多局級干部都坐這個。就是油耗高了點,跟喝水似的,一般人還真養不起。”
“你要是嫌伏爾加太笨重,那還可以看看日本車。”
“最近這兩年,日本車進來不少,勢頭挺猛。像那個豐田皇冠,聽說過沒?”
說到皇冠,劉偉民眼睛都亮了,顯然也是十分眼饞,他嘿嘿笑道:“那車,真叫一個漂亮。方方正正的,看著就精神!內飾做得那叫一個精致,坐進去跟坐沙發似的,又軟又舒服。”
“最關鍵的是,聽說那車還有空調!夏天開著,涼快得凍人!簡直就是享受!”
“哦對了,還有那個達特桑,也挺皮實,省油。還有……”
劉偉民滔滔不絕地說著,劉青山一邊聽-->>,一邊在心里快速篩選。
伏爾加?
太笨重了。
一股子蘇維埃工業的粗獷味兒,雖然結實,但開起來太累。
p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