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看著劉恒說道:“人才既要發現,又要不斷地培養,不然中間斷代就會很麻煩。有眼光是好事,更利用改革提拔一批人形成制衡。”
如若是王晨,大概率也會用舊臣,畢竟順手的事情。發掘人才培養人才這個過程很麻煩,但是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劉恒這么說大概率在提醒呂雉,新的人會忠于她和劉盈這一邊。
如此在制衡原本的勛貴,以及其余劉氏王族,這本身就是一種平衡手段。其次因為有史書這個過程會簡單,其次剛才那些制度,以及選拔人才的科舉制…
這讓劉恒心中有了許多想法,但是有許多東西不明,他還是打算看看史書。
漢武帝看著遠處的劉恒,這就是漢文帝的含金量嗎?朱元璋看著漢文帝,在看一眼朱標。在想法上不得不說劉恒的確是年少聰慧。
“皇兄如若順勢開始小規模實驗科舉制,幾年后人們熟識了之后,再開大規模推行…皇兄也會有賢明之名。先把下面舉孝廉的人聚在一起,然后行科舉分辨人才…”
呂雉點點頭說道:“漢史你們帶回去看…店家,留侯的身體一直不太好,可有辦法?”張良還很年輕,以后還有許多事要做。
王晨看了一眼說道:“那留侯今日留在這里,下午我們去私人醫院多花點錢去檢查一下。”
呂雉點點頭說道:“那我們帶著東西回去吧。”
樊噲雖然只有一個人,可別說他可以拿很多東西。呂雉和劉盈也可以拿不少,蕭何雖然年老可也可以扛一袋子種子。帶不走的只能是下一次…
王晨看了一眼,提起一邊的飲料,讓最小的劉恒帶回去。這玩意小孩子是沒有抵抗力的,他看了一眼呂雉,然后就和王晨道謝,這才費力的跟了上去。畢竟剛才呂雉只是提了兩小瓶…
可是王晨左右給他掛了兩瓶,這對于八歲的孩子還是有點沉的。
看著劉恒歪歪扭扭的,王晨就覺得挺開心的。這孩子腹黑的很,但是那又如何呢?只希望那個時代的人,在以后可以過得好一點吧。
漢武帝已經扭頭,在一邊和朱元璋討論起來了。對于王晨捉弄他祖父的事情,他只能是當做看不到。
“外戚在漢朝一直都是危害,且權利過大…但是那又如何?只要是人才就要敢用,科舉自然是有科舉的好處,但是你們那個時代書籍太貴了,后續需要大量印刷書籍。其次外戚要用,但是制度也需要防范。”
朱元璋也用外戚,在漢朝之后外戚的危害已經無限縮小了。漢武帝已經在一邊聽著了,衛、霍、以后的外戚也會很強大,所以有必要防范于未然。
看著呂雉也走了,朱元璋也起身說道:“店家,咱看了那本書,土木堡之變…真的如同書中所寫?咱總覺得不對勁,但是又說不上來那里不對勁。”
朱元璋雖然暴怒于朱祁鎮葬送了那么多明軍,可是他更是懂得戰爭的人,也懂得土木堡和順天府的距離,更懂得這其中的關系。也先能擊敗精銳的明軍,最后卻敗給了殘兵?
其次就是這個距離問題,總之這其中疑點重重。這差不多等于明朝由盛轉衰的決定點了,其因素非常之大。
王晨想了一下說道:“我們后世的偉人曾經說過…明朝的前兩位皇帝搞得還不錯,剩余的只有明武宗、明英宗做的還稍好以外,其余的都不好,算是缺了大德…”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他很差勁,但是算不上昏庸。觀其后來,算的上不錯。但是因為我們后來網絡發達,調戲居多,調侃的人多了,也就變成現在這個口碑了。”
“看一個皇帝的角度太多了,比如說從百姓們的角度看,從國家層面看,從大臣的角度來看,從敵人的角度來看、從皇帝做了什么事的角度來看。”
“真正看一個皇帝,就是看他做了什么。明朝從你開始,文臣和皇帝的關系就沒有和諧過,到了仁宗時期稍顯和諧,這也就導致朱棣不那么喜歡仁宗。”
“后來到了朱瞻基時期,本來他可以理好一切,但是時間太短了。興許到了明英宗時期就爆發了呢?歷史已經過去了,我們從后世的角度來看,他太敗家了更是糟蹋了大明。”
“但是也從他開始,明朝的文臣徹底放飛了…”
“不可否認啊,有些人是忠臣是擎天之柱…這種人很多很有魄力,這種人更應該看他做了什么,造成了什么影響,帶來了什么后果…”
“不能只看高光時期,更應該看后續帶來的影響。”
“這才是真正的歷史,只是單單從文臣眼中看到的好壞,就過于片面了。當然百姓們閑聊樂呵一下,也無關緊要。”
“我這里也沒有答案。”
a